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回复: 0

一个人最大的自律:闲事少管,闲话少说,闲心少操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0

回帖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03
发表于 2025-3-16 03: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过一个小故事:
孔子去观光周王的祖庙,在大殿旁边,有个小铜人。
这个小铜人很奇怪,嘴巴上贴着封条,背上还刻着几个字: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意思是说:少说闲话,言多必失;少管闲事,多事招祸。
后来这句话还被写入《颜氏家训》,成为颜家子孙世代学习的准则。
我们也常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年轻的时候,以为这样未免有些太冷漠,长大后才逐步发现,闲话说多了,闲事管多了,参与的因果就越多,人生的路就越复杂。
到头来不但空耗自己的能量,甚至还会连累自己的运气。
黑白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管住嘴,守住心,把时间精力用来滋养自身,才是一个人最大自律。

01
闲事少管
有个笑话:
一个孩子在吃巧克力,有个大人对他说:“巧克力吃多了会蛀牙,小孩子不要吃了。”
孩子问他:“我们村口的王爷爷活到109岁,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人很疑惑:“为什么?岂非由于这巧克力?”
孩子说:“由于他从不多管闲事。”
一样米养百样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偏好。
你自以为好心地提醒,但是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种冒犯,也是一种干涉。
红楼梦里的宝钗就犯过这样的隐讳。
宝玉原来和黛玉密切,但是对宝钗也颇有好感。
以至于经常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但是她却学着那些大人的样子,去劝宝玉读书科举,说:要收收心,学学仕途才是正道。
宝玉没想到她竟然这么“俗”,直言:“好好一个明净女儿,却学得沽名钓誉”。
立马就和她生分了。
你看这就是管闲事的下场。
我们如今经常说爹味,管闲事的人就很容易散发出一种爹味。
把自己的观念塞给别人,是一种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人教育,没有人喜欢别人教自己做事。
太爱管闲事,只会把人推向你的对立面,让相互之间越来越远。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就很爱管闲事。
曾国潢在湖南本地交友甚广,特别喜欢往自己身上揽事。
曾国藩就写了一篇《致澄弟·望弟不要管闲事》来教育他,让他“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
曾国潢才逐步收敛。
古人说:“事非干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强言。
管闲事,就是往自己身上揽因果。揽的多了,早晚要出事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学会恭敬运气,恭敬他人,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苏醒。

02
闲话少说
有个成语叫:沐猴而冠。
这个词,就是来源于一句闲话,说他的人还因此丢了性命。
秦末,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到处劫掠,甚至放火烧了秦宫。
他部下有个谋士劝他说:咸阳在关中要塞,物产丰饶,阵势险要,如果在此建都,一定可以成绩霸业。
但是项羽却没有这个想法,一门心思地想要回楚国。
他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如今发达富贵了,怎么能不回乡显摆显摆。
那人听了这话,内心暗暗鄙夷。
他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国人真是一点看法也没有,只是穿上衣冠的猴子而已。
这本是一句私下的吐槽,没想到很快就传到了项羽耳朵里。
项羽听完勃然震怒,直接下令把他烹了。
莫将闲话当闲话,每每事从闲话生。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只要你把话说出口,经过层层流传之后,肯定会添油加醋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要么结仇,要么惹祸。
俗话说:“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话越多,祸越多,嘴越严,人越稳。
西汉的时候,有个宰相孔光,可谓是守口如瓶。
他常年在皇帝身边,知道大量的朝堂机密,谁和谁反面,谁告了谁的状,他都一清二楚。
但是这个人私下却从不说一句闲话。
谁也没办法在他那里吃到瓜。
家里人知道他嘴严,只能尬聊,就问他: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都是些什么树啊?
效果他还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说。
审慎如此,让人叹服,他也因此深得皇帝信托,当了三朝的宰相。
后世也因此有了一个“不言温室之树”的典故,以此来歌颂那些谨言少言的人。
正所谓:祸从口出。
一个人说的闲话越多,给自己造的“业”也就越多。
管住嘴,守住心。不听嚼舌之音,不言他人之事。
心存善念,不说闲话,是处世的智慧,也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03
闲心少操
傅雷说过这样一句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费心。
为自己的事情费心还好,最尴尬的是替别人费心。
明明是替别人着想,效果不仅会损耗自身,甚至还有大概惹得别人不愉快。
主持人李静有个好友,辞职泰半年一直宅在家里。
李静看在眼里,急在内心。
平时看到好的工作机会,就给朋侪介绍,但是朋侪一直不理。
她给朋侪分析就业形势,朋侪以为她庸人自扰。
她看不过去,隔三岔五就跑到人家家里去督促她找工作。
好友不胜其烦,对她说:你可以去奋斗创业,那是你要的人生,而我要的人生,就是安闲地躺着。
李静彻底寒心,没想到自己费时费力替朋侪费心,朋侪不但不领情,甚至怪罪自己。
《论语》中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不领情,那就须要立马制止。
在你看来,你是好心,但是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对个人界限的入侵。
费心太过,只会自取其辱。
《大明王朝1566》里,有个情节:
神医李时珍担当太医院院正,负责给皇帝瞧病。
其时的嘉靖帝着迷修仙,经常服食含有重金属的“仙丹”,身体每况愈下。
李时珍就向皇帝谏言,让皇帝制止服用丹药。
嘉靖帝反而怪他肉体凡胎,不懂修仙之道。
李时珍见皇帝对自己的话无动于衷,也不再劝,直接挂冠而去。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你爱咋地咋地。
过了几年,嘉靖帝中毒渐深,腿脚生疮,着实是撑不住了,这才机密召回李时珍给自己看病。
我们如今常说:放下助人情结,恭敬他人运气。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要面临息争决的课题。
除非他自己领悟,否则你的发起和资助再多,也只是空耗自己的能量。
台湾作家金惟纯有段时间特别热衷于资助他人。
整天给这个资助,替那个费心。
但是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纯粹是在做无勤奋。
自己非但消灭得一丝好,反而还被折腾得身心俱疲。
此后,他收起想要救济别人的欲望,不再替他人费心,这才让日子过得轻松起来。
人生在世,把自己管好就很不容易了。
你不能为别人的幸福负责,只能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从今天起,少操闲心,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专注自己的课题。

《奇葩说》里有句很故意思的话:问渠那得清如许,渠说管好你自己。
话糙理不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能恭敬,不能干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感情再好,也别强加自己的意志,再看不惯,也别随便评判。
不管闲事,不说闲话,不操闲心。
能量内敛,克己守心。把自己的人生筹谋好,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点个赞吧 ,与朋侪们共勉。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642285836599352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0 18:47 , Processed in 0.0931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