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文化何以赋能旅游?云南大理给出“金点子”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0

回帖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7
发表于 2024-11-13 20: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网大理11月13日电 题:文化何以赋能旅游?云南大理给出“金点子”
作者 陆希成
“从日均百余名游客到如今的上千人,非遗扎染的郁勃正在动员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树坤如是说。
克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感受到非遗扎染的独特魅力,看到当地文旅融合带来的欣欣向荣。
图为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里展示的扎染服饰。 陆希成 摄
周城村位于苍山脚下,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白族村,也是闻名的“白族扎染艺术之乡”。壮盛时期,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险些人人会扎染。
然而,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白族扎染面对着扎染工人老龄化、传统图案消散等题目。段树坤体现,“白族扎染的花纹图案原本有上千种,但市面上一度只剩几十种。”
为让白族扎染抖擞新生,段树坤同妻子、白族扎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银开共同开设了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在创新工艺的同时,也授课培养青年传承人。
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白族扎染愈发受到关注,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2003年前,周城村每天也只有百余游客。如今每年光博物馆欢迎的国内外游客就有20余万人,村内从事扎染、餐饮、民宿酒店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段树坤说。
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密斯告诉记者,来这里最初只为体验扎染技艺,而后又被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决定多停留几天,细细咀嚼当地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具活力,旅游也更具吸引力。”段树坤说。
在苍山的另一隅,文化的融入也让当地旅游产业抖擞新生机。
走进位于大理州漾濞县平坡镇向阳村的阿尼么村,到处可见的艺术装置与周围自然风光相得益彰,一道道绘有黑白电视机、收音机和唱片机等复古图案的石墙格外亮眼。
阿尼么村的名字源自彝语音译,意为“鸟都没有的地方”,曾是一个贫困村。比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山石资源,通过“乡村CEO回引”“整村IP化经营”等举措,不断“上新”艺术乡居、旷野学堂、艺术民宿等文旅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驻留。
来自贵州的艺术家李德付便是其中之一。李德付告诉记者,这里精致的环境与村民“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为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
“我不仅保举朋友们来这里旅居,将来,我还计划买下这栋房子,成为‘新大理人’。”李德付说。
村内宜人的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让艺术家们找到了“第二个家”,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向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江女说,本年“五一”及“十一”长假期间,阿尼么村共欢迎游客10.55余万人次,整体收入达330余万元。“如今村民共开设了8家民宿、7家餐饮、18家小吃店,人均年收入从2018年的6000元,上升至2.5万余元。”
李江女体现,将来,阿尼么村将以音乐文化为焦点,进一步赋能当地文化旅游,筹划建设影视拍摄基地,推出多首原创音乐作品等。
据大理州文旅局局长杨学泉先容,该州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归并创优提质,使“文旅热”成为常态。本年1至9月,全州共欢迎海内外游客8759万人次,同比增长16%;实现旅游总耗费1350亿元,同比增长6.6%。(完)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676660674135707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0 04:52 , Processed in 0.0921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