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寒露是“凶日”,今日寒露,提示各人4件事别犯了忌讳,恭敬传统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0

回帖

46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60
发表于 2024-10-8 21: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寒露是“凶日”,今日寒露,提示各人4件事别犯了忌讳,恭敬传统。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今日太阳到达黄经195°,北斗星的斗柄也指向西北方向,意味着正式进入寒露节气。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于夏历九月上旬前后开始。俗话说“九月授衣”,进入寒露节气,随着气温的渐渐降低,人们必要开始缝制棉衣等冬装,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

寒露,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宣告着秋季的深入与冬季的相近。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进入寒露节气,地面的露水酷寒无比,险些快要凝结成霜,故定名为“寒露”。
在古代,寒露时节,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天地与祖先的恩赐。同时,也是农事活动的紧张时期。民谚所说:“寒露到霜降,种麦莫张皇;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寒露期间,农民们会趁着天高气爽的晴天气,忙着播种冬小麦,为来年的丰收打下结实的底子。
正如农谚所说:寒露前后,秋收大忙
寒露种麦正当时
寒露不摘棉,霜打棉铃
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
寒露畜不闲,昼夜加班赶,抓紧种小麦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类似的农谚另有很多,都说明寒露节气也是三秋农忙的紧张时期。

寒露是秋季见“寒”的一个节气,足以见得此节气的寒冷,古人为了更好的观察寒露节气的气候变化,就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列,它们好像在诉说着季候的更迭与远方的召唤。雀鸟因寒冷而隐匿,海边却突然出现大量蛤蜊,古人以其贝壳的条纹与颜色与雀鸟相似,想象出“雀入大水为蛤”的奥妙情形。而菊花,则在此时节竞相绽放,黄的、白的,粉饰着秋日的景致,为寒露增加了几分诗意与生机。

别的,寒露时节,古人另有登高望远的习俗。站在山巅,俯瞰大地,只见层林尽染,红叶如火,美不胜收。这不仅是对天然的歌颂,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而赏菊、品蟹、饮菊花酒等活动,则让寒露时节充满了诗意与雅趣。正如唐代元稹在《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中所刻画的那样:“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从旧俗来看,今年的寒露也是十二建日中的“危日”,因“危”有着危险之意,古人在如许的日子里都会审慎行事。除此,从天干地支来看,今日寒露也是一个甲戌月、乙巳日,老话说:“重日者,以阴阳混合于亥,阳起于甲子而顺,阴起于甲戌而逆,至巳,亥而同,故曰重”,因此今日寒露也是一个“重日”,在古人眼里这个日子阴阳相逆,是一个凶日。

今日寒露,恰逢“危日”以及“重日”,因此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提示各人4件事别犯了忌讳,恭敬传统。
一、制止与人发生争吵

寒露,标记取秋季的深入与冬季的相近。而今日,寒露恰逢旧俗中的“危日”,俗话说:“危日不争”,意指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当制止与人发生争吵,以和为贵,共度安宁韶光。
《礼记·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控制,是到达调和境界的关键。在寒露这个节气里,天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万物趋于沉寂。古人认为,此时天地间的能量场正处于调解之中,易生变故,邪祟易侵。因此,选择在这一天制止与人辩论,不仅是顺应天然规律的表现,更是对身心康健的呵护。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人际交往中,言语的力量不容忽视。争吵本身是一种极具伤害性的言语行为,它不仅会破坏家庭氛围,影响人的心情与运势,更大概加剧不利因素,引来所谓“凶星”的留意。而寒露恰逢危日,更是提示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宽容,制止因一时的激动而引发不须要的纷争。
今日寒露恰逢危日,让我们铭刻古人的智慧与教诲,以和为贵,避纷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妨放慢脚步,与家人共赏秋色,品一壶清茶,享受一份平静与安详。

二、制止单衣出门

寒露,这个带着几分凉意的节气,它不仅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标记,更是天然界阴阳瓜代、寒气渐盛的预兆。老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今日寒露,我们为何要特殊制止单衣出门?看看老人咋说的。
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寒露时节,天气由凉转寒,阳气渐退,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天然变化,注重保暖,以防寒气入侵,损伤阳气。虽中午时分阳光暖和,体感温暖,但夜晚到临,寒气骤增,如果白天单衣出门,夜晚就易使人体受寒,引发感冒、咳嗽等。老人所说的“夜寒日暖,易伤人身。”正是对此征象的生动形貌。
民间另有“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的说法,寒露之后,人们开始增加衣物,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在古人的生活中,寒露是一个紧张的转折点,标记取保暖措施的加强。他们深知,保暖不仅关乎身体的舒适,更与康健痛痒相关。因此,即便是在中午温度较为温暖的时间,也不应轻易脱下厚重的外衣,以免夜晚受寒。

三、不要熬夜

“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会随日夜变化而消长的规律。在寒露时节,白日虽短,阳气尚足,至夜则寒气骤增,人体阳气内敛,若此时仍熬夜不息,则易耗伤阳气,导致身体反抗力下降,到了寒冷的冬季很轻易生出杂病。
夜晚的寒冷,不仅是对身体的外在磨练,更是对内心平静的一种磨练。老话说:“夜卧早起,无使逆于气愤。”这句话指出了按时作息的紧张性。特殊在寒露时期的夜晚,早些入眠,不仅能让身体得到充实的苏息,更是对心灵的一种滋养,有助于越日精力饱满,思路清晰。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熬夜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分泌,恒久以往,不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大概引发一系列康健问题,而寒露时节,气温变化大,人体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护身体康健尤为紧张。

四、不喝冷水、不大口喝水

今日寒露,降雨淘汰,气温也开始下降,这也使秋季的“秋燥”,转变为“凉躁”,这一转变,不仅体如今天然界的气候变化上,更对我们的身体康健和生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好比时常感到口渴时,我们要制止大口喝水,这是为啥?
在古人的养生智慧中,饮水讲究“温饮”、“小口”。温饮能温暖脾胃,小口慢咽则有助于水分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利用。寒露时节,天气转凉,人体阳气内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若大口喝冷水,无疑是在给本已衰弱的脾胃雪上加霜。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大口喝水易导致水分快速进入血液,稀释血液浓度,影响心脏功能。尤其在寒冷的环境中,大口喝冷水更大概刺激血管紧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寒露时节,我们应遵照古人的智慧,细饮润喉,制止大口猛灌。
喝水的三个时间段要留意,早上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有助于叫醒身体,促进新陈代谢;白天工作或学习时,定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活力;晚上睡觉前,适量饮水,但制止过多,以免影响睡眠。

今年的“寒露节气留意事项”就为各人分享到这里,你另有什么见解,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末了,提示各人,寒露时节,气温降低,心情勿低,多加衣物,防御寒露。祝您在寒露时节:神清气爽,英姿飒爽,生活安康,一顺百顺。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323081562403689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9 16:57 , Processed in 0.0915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