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回复: 0

六十岁后,人最好的修养:福不享尽、话不说透、事不做绝

[复制链接]

130

主题

0

回帖

40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00
发表于 2024-9-9 1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中有言:“天道忌满,人性忌全。”
任何事物,一旦“满”了,就会走下坡路,大概把本身逼到无路可走的状态。
好的人生,肯定是进退自若的,言行举止,总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当我们过了六十岁,就算是老人了。不仅要本身活得安闲,还要多给子孙一些引导,万万不能本身为所欲为,导致报应在子孙。
凡事留有余地,是一个老人最好的修养。

01
福不享尽,留与子孙。
北宋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感慨坐拥江山不易,想尽办法过节俭的日子。
过节的时间,他给母亲和皇后,分别只送了三千钱、一千钱,显得寒酸。
有一天,他看到永庆公主穿孔雀羽毛做的衣服,于是劝阻。
公主说:“我是公主,为什么不能穿?”
赵匡胤说:“公主打扮富丽,宫里的人就会仿效,然后表面的人也会仿效,仿效的人多了,这是多大的奢侈?”
一天夜里,他醒来,想要吃阳羊肝。身边的人问,是否要安排一下?
他说:“假如我彻夜吃了,那么御膳房天天都会杀一只羊。”
接着,就什么都没有做。
从赵匡胤开始,北宋延续了几代,而且一连兴旺。
到了宋徽宗,可以为了运送一块太湖石,拆掉几座桥;耗资巨大,修延福宫和艮岳。
宋徽宗手下的大臣蔡京,还认为,奢侈一点,是为了促进发展。
蔡京说:“《易经》有言‘丰亨豫大’。平静盛世,就是要多消费,这是做大做强的迹象。”
很快,宋徽宗就变了亡国之君。他的儿女,也因此遭灾。
近代战略家曾国藩说过:“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天然惜福矣。”
就是普通的农人,都知道:“但留三分地,留与子孙耕。”
老人把幸福的生活过到了极致,就会出现奢侈、骄横、狂妄等状态,一不留心就把品行都败坏了。
假如老人还很贪寿,在身体上有各种折腾,逼着子孙照顾本身。那么老人的寿命可能会长一点,但是子孙苦不堪言。
老人把幸福建立的子孙的痛楚之上,那就是坑了子孙。
一连过勤俭节省的生活,多做积德积福的事情,天真烂漫变老。到了最后,还能留下一笔手尾钱,这才是子孙的福气。

02
话不说透,难得糊涂。
《待人五法》中写道:“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人一开口就可以说,但是要闭口,却很困难。
许多老人,认为本身很有履历,因此看到别人干啥,立刻就急着表达,就怕别人干不好,出乱子。
事实上,老人的履历,在逐步被时代淘汰。急着表达,往往会添乱。
更糟糕的是,老人一开口,就口若悬河,而别人处于对老人的尊重,在旁听。相相互处,好坏常尴尬的。
“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等本身发现话说错了,再去收回,显然是不可能的。
三国时的杨修,一次次猜出了曹操的主见,还随处宣扬。
有人送一盒酥饼给曹操。曹操随手就写下“一盒酥”。
杨修见了,拿起饼,分着吃掉了。并自得地告诉大家:“‘一人一口酥’,就是命令一人一口啊。”
厥后,杨修由于透露军机,被曹操问斩。
杨修过世后,其父亲杨彪,一连在曹操手下办事。
曹操问:“你老人家,为什么这段时间瘦了?”
杨彪说:“愧无日光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他只是谈了本身对儿子的爱,并没有对曹操恨入骨髓,也没有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听了杨彪的话,曹操显得愧疚。
好的言语,是肯定有盘旋的余地,从来不是咄咄逼人的。
就是人在气头上,忍耐一分钟,开口就能缓和许多。
人老了,正要从苏醒转糊涂。少说几句,不说绝对如何,不血口喷人,不怒气冲冲,是修养,也是家庭的祥和,待人的和善。

03
事不做绝,另有后路。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
许多人,之以是被伤害,不是由于对方多暴虐,而是对方被逼到无路可走了,只能成为对立面,奋力一搏。
给人留余地,本身不树敌,对方也可以或许改过,调解。
北宋大臣张咏,在益州做官的时间,有一个贼人,把耕牛杀了,然后潜逃。
张咏下令:“若贼人自首,就不追究。”
贼人很怕,一直藏起来。
张咏把贼人的妻子和母亲,都抓起来。贼人就来自首了。
张咏以此为机会,大量宣传,以后地方上的贼人,都来自首。
张咏登记好贼人,然后安排他们去种地。
很快,地方一片祥和。
有句很有哲理的话:“遇蛇不打三分,打而不死罪七分。”
对付如蛇蝎一样的小人,都不能用非常的力道,让对方有改过的机会。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一件事,涉及到几个人,你让一步,那么对方就能歇一口吻,也不被事情伤害。接着,对方也会让你一步。
人老了,办事有退路,这不是软弱无能,而是随机应变,体现仁义。
把别人逼着走极端,对本身的伤害是最大的。别人走极端的根本,是你把事情做绝了。这些连锁反应,我们应该避免。
日常中,邻居对你不友爱,你也不去报复;错过了公交车,也不对司机诅咒;没有人让座,也不要捉住别人。
别的,老人做功德,也不要做绝,不要越俎代庖。

04
曾国藩在得到功名之后,修建了书房,起名“求阙斋”。
一辈子都谦善,努力读书,提拔本身。从来不把本身当成“权威”。
当我们六十岁之后,职业生活,到了顶峰,然后就退下来了。以后,你万万不要认为,本身还在顶峰,而是风俗做一个逐步下坡的人。
人老了,处处留余地,事事留人情,爱人爱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泉源于网络。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940648812252419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6 17:35 , Processed in 0.0872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