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1|回复: 0

工信部发布两项强制性国家尺度:燃油车最快2026年被淘汰?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0

回帖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4-9-4 17: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Gary
泉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燃油车被淘汰的日子又近了。


8月21日,国家工信部公开征求《乘用车燃料斲丧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等两项强制性国家尺度的意见。





其中,燃油车油耗尺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大的争议在于,在新的油耗尺度下,至少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燃油车都不符合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20日,如果顺遂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实行。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燃油车研发制造环境,到2026年,中国市场很大概几乎没有新的燃油车可以上市。


此前,今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销量排泄率达51.1%,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排泄率初次在一个完整月份突破50%。


在市场维度,燃油车已经徐徐沦为“少数派”,而新能源车的售后又处于封闭状态。


如果政策进一步推动,两年后燃油车真的被彻底淘汰,那么,40万汽服门店还能修什么?


一、百公里油耗最高不凌驾4.7L,燃油车迎来终结?
在工信部发布的两项强制性国家尺度中,其中一项就是《乘用车燃料斲丧量评价方法及指标》。





汽车服务世界下载并阅读原文件后发现,引发最大讨论的是4.2项“车型燃料斲丧量目的值”。





这一项中提到,对具有三排以下座椅的乘用车,车型燃料斲丧量应该按照新的公式来计算,汽车服务世界总结如下:


1、整备质量小于1090kg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2.57L以内;


2、整备质量在1090kg-2510kg之间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3.3L以内;


3、整备质量大于2510kg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4.7L以内。



这个尺度到底是什么水平?


汽车服务世界选取市场上比力主流的车型举行对比。


一是公认比力省油的日系车,本田飞度2024款1.5L,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108kg,百公里油耗为6.52L,对比上述3.3L的要求,几乎凌驾尺度的一倍。


二是比力耗油的美系车,别克君威2024款25T,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430kg,百公里油耗为6.89L,超出3.3L尺度一倍多。


三是比力主流的国产物牌,以哈弗H6为例,官网信息显示,其整备质量为1620kg,百公里油耗为7.5L,不消说,仍然是远超3.3L尺度。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乘用车的整备质量都在1090kg-2510kg之间,也就是说,如果百公里油耗都要控制在3.3L以内,上述举出的三个例子阐明,现在燃油车不但仅无法达到尺度,而且是远超尺度。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未来车企如何优化油耗,几乎不大概在2026年之前达到尺度,换句话说,新的油耗尺度,是一个不大概实现的数字。


难怪有不少人表示,这对于燃油车来说,相当于做出了终极审判,很大概意味着燃油车的终结。
固然,除了燃油车油耗尺度,工信部还公开了电动车能量斲丧限制。





针对两驱纯电动车的电耗要求:


1、整备质量小于1090kg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0.1千瓦时以内;


2、整备质量在1090kg-2710kg之间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3.92千瓦时以内;


3、整备质量大于2710kg的车型,百公里电耗需要控制在19.1千瓦时以内。



以今年讨论热度最高的小米SU7、最低配车型为例,官网信息显示,整备质量为1980kg,百公里电耗12.3千瓦时,显然是符合尺度的。


对比下来,电动车的能耗尺度要“正常”许多,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和车型都能符合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的文件中,还对双积分政策举行了阐明。





简单来说,达不到油耗尺度的企业,照旧要通过销售更多新能源车来赚取积分,要么,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积分,后者带来的巨额成本,将导致燃油车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以是,综合上述油耗尺度、电耗尺度以及双积分政策,可以显着看到,在国家政策层面,正在进一步鼓励车企向新能源车转型,推进新能源车的长远发展。


这对于燃油车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二、新能源排泄率首超50%,合资车企最为艰巨?
政策之外,在市场维度,新能源车的体现也是愈发突出。


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销量排泄率达51.1%,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排泄率初次在一个完整月份突破50%,也意味着新能源车销量初次凌驾燃油车。


比亚迪高管发文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的时候,标志着新能源车开始成为主流,燃油成为少数。
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交接期,也反映出市场品牌结构的变革。


根据乘联会最新月度市场陈诉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市场零售106万辆,同比增长13%,市场份额为61.8%,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显着。


与之相反的,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4万辆,同比下降25%,市场份额为25.6%。


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在新能源车高速发展过程中,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的优势已经非常显着。


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排泄率7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排泄率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排泄率仅有8.3%。


很显然,在新能源车向上、燃油车式微的历史进程中,合资品牌是反应速度更慢、生存更为艰巨的那个群体。


事实上,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已往几年,已经有不少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包罗铃木、雷诺、JEEP、菲亚特、歌唱、三菱等车企或品牌。


在国内自主品牌加速转型新能源的环境下,未来燃油车市场份额会进一步被压缩,合资车企优势早已不再。


更进一步,如果此次新的尺度顺遂实行,对于合资车企来说,燃油车难以达到油耗尺度,新能源车的研发和销售滞后,碳积分成本越来越高,势必会进一步压缩生存空间。


合资车企的徐徐退出,其连带效应已经波及到售后市场,以合资车企为主的4S店营收和盈利双双下滑,倒闭和跑路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车主陷入售后无门的田地。


而随着4S体系的式微,燃油车赛道的大量车主正在流向独立售后体系,很显然,上游车企的变革正在改变售后格局。


三、新能源售后体系封闭,40万汽服门店无车可修?
固然,燃油车退出、新能源车挺进,售后市场、特殊是40万汽服门店,受到的波及是方方面面的。


几年前就有行业人士表示:新能源售后的鼓起将淘汰20万汽服门店。


固然,这个观点的条件是燃油车保有量大规模消退、新能源车售后占据市场绝对主流,无疑还需要很长时间来成型。


不过,市场的变革瞬息万变,再加上政策的加持,如果2026年之后真的没有燃油车进入市场,那么燃油车售后的消退速度肯定会很快。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电子化的特性决定了,车主信息把握在上游车企手中,技术、配件等售后焦点资源也处于封闭状态。


这个环境导致了,新能源售后体系的封闭性更强,在新能源售后占主流的市场环境中,独立售后的生存不确定很高。


那么,40万汽服门店有必要过于焦虑,大概急于转型吗?


或许也不必云云。


站在燃油车的角度来看。


首先,目前汽车后市场处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售后重叠期,燃油车保有量凌驾3亿还是主流,存量市场足够支撑后市场很长时间。


其次,目前国内燃油车均匀车龄刚刚过7年,轮胎底盘等深度维修项目方兴未艾,对于门店来说另有增量业务。


第三,随着众多合资车企退出中国市场,4S店也处于清退期,大量车主正在从4S体系流向独立售后体系,40万汽服门店也有时机承接4S店的售后服务。


另外,单重新能源车的角度来看,汽车服务世界判断,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新能源售后业务将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2年开始的新车销售阶段,这个阶段授权业务依然是焦点,包罗授权钣喷、三电等业务。


第二阶段,与新车销售阶段重合度较高的新车衍生业务阶段,洗美、养护、改装等业务处于红利期。


第三阶段,预计从2025年开始,彼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凌驾4500万,均匀车龄也相对可观,与车型弱相干的业务徐徐凸显,包罗轮胎、底盘、钣喷等,这对于授权体系之外的维修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时机。


第四阶段,预计从2028年开始,过保业务徐徐从授权体系向独立售后转移,进一步进步非授权体系维修企业的话语权。



未来,在反垄断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售后不大概完全把握在车企封闭体系当中,一定会向独立售后体系排泄,具备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汽服门店,肯定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固然,目前工信部的两项尺度还只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油耗和电耗目的值也不是终极效果,要到2026年1月1日才能知晓。


在这个过程中,新政策的推出只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行业局势已经不可拦截。


并且,政策层面已经开释出了猛烈的信号:新能源车徐徐代替燃油车,也只是时间标题。


产业链上卑鄙的企业都要对此做好准备,固然也包罗40万汽服门店。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059561475435777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3 01:50 , Processed in 0.1034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