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母亲家的那点事——谨以此文深深吊唁老舅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3
发表于 2024-7-11 16: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理想家生存##头条创作挑衅赛#

文/黄久双 图/网络
自工作起,从送文件、看公文到写公文,始终是伴公文左右,以至于这样题材的表述,凸显惶恐表述不清,让人误读。我所要表述的是能与万事言和、与万物相安,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即:“无心生大用”。不是抓住过去的人和事不放手,对那些受过的委曲和伤害耿耿于怀,来精神内耗;而是知恩图报活着的人,敬畏已故的人,以诚挚的情感对待血浓于水的亲人。
在岁月的长河中,母亲家的那点事,岂论是苦难的救赎;还是团结互助,都如同一串串熠熠生辉的珍珠,镶嵌在我影象的深处。每一颗珍珠都蕴含着温暖、爱和智慧。
老舅,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呼兰河边杨林乡的小杨林村。外祖父张志军、外祖母张苏氏共生育了4个后代,依次为大舅、我的母亲、老舅、老姨。老舅行三,就这个行三的老舅,日后顶起了张氏家族的门楣,成了张氏家族的脊梁。
在民不聊生、百姓饥肠辘辘的时代,不幸的乌云、运气的阴霾,同样笼罩在母亲兄弟姊妹四人身上,在大舅上初中、母亲11岁、老舅4岁、老姨2个多月的时候,外祖母因胃病(当时在农村治病重要以中医和巫医神汉为主的年代)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后代撒手人寰,本可以勉强温饱的家,也随着外祖母的离世开始失衡。
抗日战争(不知道40年代什么状况,请看刘震云的《温故1942》饿死了几百万人)、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打锦州困长春一个大饼子换个媳妇),普通的老百姓生存非常艰辛困苦,绝大多数吃不饱、穿不暖,已是常态。人生原来就没有完美无缺,难免会留遗憾,更何况当时国家的大环境是那样逆境,而母亲家又是这样的囧境。外祖母去世后,11岁的母亲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小大人”,也变成了周而复始的“陀螺”,生火做饭、照顾4岁的老舅起居、关照2个多月嗷嗷待哺的老姨;在谁人年代的大环境和这样家庭的小环境双向驱动下,老姨没有吃上奶水,只是吃母亲用嘴品味过的苞米“糊糊”,一嚼就是一碗,导致母亲的两腮又疼又肿,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精心喂养老姨到了9个多月,已经会坐着了,外祖父和母亲的三姑托故支走母亲,在母亲绝不知情的环境下,偷偷的将老姨送给他人。母亲得知老姨被送走后,嚎啕大哭、伤心至极,母亲虽然年幼;但手足之情让她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因迈不过老姨被送人的这道坎,母亲对外祖父和母亲的三姑心存痛恨,今后,母亲没有和她的三姑说过一句话,且老死不相往来。至今,母亲已经87岁了,也不乐意提起已故的外祖父。
外祖母生前勤俭持家,发愿要让大舅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走出农村,为大舅以后读书能有物资保障,积攒了一粮仓黄豆。外祖母去世没多久,外祖父就选择续弦,将房屋和外祖母积攒一粮仓黄豆卖掉,这一粮仓黄豆是用麻袋装好后,用2个胶轮车拉了3天才运送完,外祖父变卖家产后带着后老婆和老舅就搬到西吉街里居住了,自此,母亲原生家庭遣散。母亲、大舅、老舅3人是聚少离多,老姨则与亲人骨肉分离、天南地北;当时大舅在学校读书、母亲暂住在她爷爷家(15岁时,又辗转到母亲的三姨家,18岁跟随我父亲来到伊春双子河林业局),老舅被外祖父带到西吉,老姨也没有了音讯。
在此期间,母亲每个月都从小杨木林子跑跑走走、走走跑跑(天黑之前要赶回到母亲的爷爷家)到西吉看望老舅,大概这样连续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母亲就发现老舅有显着的变革,老舅眼光呆滞、身上脸上有淤青,一句话也不和母亲讲(以前母亲去看望老舅时,老舅都喜出望外缠着姐姐和他玩),母亲舍不得吃的糖块(糖稀结晶)给老舅,老舅也不敢吃,母亲回去求助她的爷爷奶奶说:“我弟弟被打傻了”,搂住她爷爷的大腿痛哭流涕,母亲的爷爷奶奶将老舅接到小杨木林子,那时老舅常常半夜无缘无故被惊醒,蒙着被在角落里哭泣,颠末一年多的中医调理、针灸治疗才有所好转,老舅也因此落下病根,总是眼光直直的,眼睛转数比别人低,不过外人很丢脸出来。
比及大舅上学需要用钱时,外祖父已将卖房、卖粮的钱款挥霍所剩无几,大舅出于当时的窘困之境,选择了读师范学校,读书费用是大舅的老叔、三姨等多位亲属接济才完成学业,大舅完成学业后,成了一名人民西席。大舅也总是隔段时间去看望母亲和老舅,他们都很爱惜每次邂逅的机会,爱惜那来自血脉亲情的心里依赖,每次都是依依不舍的分别。至今,母亲还保存着上个世纪60年代大舅送给母亲的牛皮腰带,记得母亲从平房搬迁到楼房时,我姐姐要把牛皮腰带抛弃,立刻被母亲斥责,当母亲拿着牛皮腰带时,眼睛里依然闪着泪花。
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活动”;国外苏联单方面召回在华专家和撕毁条约,需要偿还苏联债务,严峻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1958—1961年正逢天下农田连续遭受亘古未有的严峻自然灾难,人人面临食品短缺。在农村吃个白面馒头已是奢侈品的饥荒时期,大舅已立室,母亲18岁时也匆匆嫁给父亲,母亲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老舅自然也成了“孤家寡人”,10多岁的老舅居无定所,像漂泊的小舟到处游荡毫无目的,日常只能借住在大队公社遮风挡雨。大舅想把老舅接到家里一起生存,可大舅妈差别意,缘故起因很简单,一是穷,穷到挖植物的根茎充饥;二是“三根肠子闲着两个半”没有多余的粮食;大舅带老舅到家里吃一碗苞米碴子水饭,大舅妈劈手将饭碗夺下,将老舅轰出门外,因为老舅的缘故起因大舅和大舅妈常常发生“战争”。面临当时的大环境和生存而言,道德是没有力量的,道德是人吃饱饭以后才去想的问题;经济的独立是品德独立的条件,老舅也同样为五斗米折腰!更印证了人“心不苦则智不开,身不苦则福不厚;不尝人间醋与墨,怎知人世酸与甜。”的规律。在母亲得知老舅居无定所、日无果腹、无书可读的环境下,母亲让父亲写信给大舅,让老舅来伊春双子河读书。当老舅见到母亲时,喊了一声:“姐姐”,姐弟抱头痛哭,老舅委曲的哭诉是倾注运气的凄凉、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奈,母亲痛哭是对弟弟的垂怜!老舅在双子河读书期间,大舅总觉得自己是大哥,有义务照顾弟弟,接老舅回到小杨林子两次,老舅都因无法忍受大舅妈的白眼和白食的挖苦,又跑回了双子河。母亲的兄弟姊妹担当了世事无常,担当了运气的挫败,担当了突如其来的无力感,担当了困惑和不安......

人生最难琢磨的就是运气,运气最奥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具有神秘性,谁也不知道将来谁会有什么运气,这就是人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时光荏苒,老舅已到了18岁。在我父亲的主导下,老舅选择了到部队服兵役,从大的方面说是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从小的方面说是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加速历练自身的成长步调,使自身“强大”起来,“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老舅在部队头脑上得到了长足进步,政治觉悟不停提升、家庭责任与日俱增,他决定探求送人多年的老姨。不知是血脉亲情的召唤,还是冥冥之中让老舅完成这一使命,几经曲折,终极如愿以偿找到了老姨。当母亲得知此消息时,心田无比冲动,坐在锅台上(做饭大铁锅边上的台面)对着父亲高声喊:“我妹妹找到了,我妹妹找到了,她还活着!”当母亲和老姨见面时,老姨和外祖母长得一模一样,母亲更是潸然泪下,家庭的变故和运气的转换使母亲心田五味杂陈、悲喜交加;此时,母亲最大的欣慰是老姨康健的活着。道德经讲“鱼不可脱于渊”。老舅退伍转业到地方时,老舅依然选择了回到伊春待分配;此时,花开成景、花落成诗,老舅和老舅妈已经处对象了,老舅妈在大兴安岭地域工作,在征得我母亲的同意后,老舅转到了大兴安岭地域工作,顺利地和老舅妈结成伉俪。“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可自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到万物皆偕行”,当一个人努力奋斗到达极致的时候,运就来了,薄命的老舅也迎来了运势的改变,这个大运是老舅妈带给老舅的,老舅妈为人知书达理、吃苦受苦、处事得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惠优雅,在老舅妈的影响和引导下,老舅工作积极进步,家庭和睦,可谓是夫唱妇随。
合法老舅、老舅妈奇迹进步,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的时候,外祖父也步入老年行列,外祖父遭到了后老婆的无情抛弃。因为母亲不乐意提起无情抛弃他们四兄妹的父亲;所以不知道外祖父什么时候去老舅家养老的,老舅对从小没有抚养自己的父亲,选择了赡养老人,养老送终,外祖父活到了耄耋之年。时隔N年后,我稚子地问过老舅:“外祖父没养你小,你养他老,还照顾的很好,你是怎么想的?”老舅答道:“只要他活着,我就有个爹在,照顾好老父亲,这是我一辈子的福报。”当老舅回答完,我傻傻的哑然了,看来我低估了老舅的美德,原来德行是最大的智慧!老舅的善举,正应了易经里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知道老舅心田的凄凉是否挣扎过;不知道是老舅博大胸怀的格局压倒了一切,还是老舅根深蒂固的血脉传承观念包容了一切;或许,都不是,从基督、天主、东正的《圣经》、伊斯兰的《古兰经》、芸芸众生的佛经,都彰显了一个主体——善与爱。所以我只能以为是爱!爱没有制止,只有延续。大舅英年早逝,母亲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亲朋挚友都瞒着母亲,时间是催化剂,还是让母亲知道大舅已经故去的消息。母亲年幼的经历叠加大舅的拜别,张氏家族的运气枷锁好像又回到了起点;母亲没有被亲人的拜别压倒,而是感到有责任要夺取救济在农村饥寒交迫、衣不遮体、受苦受累的侄子侄女。母亲是个有智慧且敏感的人,颠末母亲和父亲长时间的“运筹帷幄”,大舅家的哥哥姐姐终于拿到了有供应粮油的城镇户口,但是我和姐姐心心念念惦记的罐头、糕点,每逢年节全部清空,记得是弓长形状拉链的黄色大帆布包装着8盒礼,大包小包的,接纳分批次“运输”,最欣慰的是父亲不喝酒,拿了他也不心疼。当母亲要去接她的侄子侄女时,老舅得知环境后,自动请缨,要把大舅家人接到大兴安岭地域生存,老舅给了母亲一个客观的来由说:“你家6个后代加上你的婆婆总计9口人,再加上大舅一家5口人,一共14口人;需要抚养12口人,你们怎么生存呢?”母亲沉默了、纠结了,现实生存打败了她刚强又脆弱的心,终极采取了老舅的方案。母亲只是喃喃自语道:天国的母亲啊,你的愿望是让你的后代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虽然哥哥没有实现;但是你的孙子孙女实现了,是你的“老胖子”(老舅的乳名)承担了这一切,你要庇佑他们!
百姓之间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呢?现实中既不是儒家讲的仁义,也不是儒家讲的谦虚;而是中庸之道的趋利避害和算计!老舅没有选择避害和算计,没有选择睚眦必报;他选择了既往不咎,选择了责任、担当!表现了一脉血流淌的张氏家族“难同当、福共享”的团结互助精神。老舅带着大舅妈和哥哥姐姐到了大兴安岭地域,合法大舅妈即将开启美好生存之旅时,因大舅妈在农村积劳成疾,没过多日,便脱离人世,正应了俗语:人有旦夕祸福。大舅妈在离世前,拉着被自己撵出家门、劈手抢夺饭碗的小叔子手,懊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的自私和局促,看到由小叔子照顾自己的孩子,大舅妈脸上洋溢着满足,眼角儿流淌着感激的泪水,带着微笑脱离了这个天下,老舅责无旁贷地安葬了自己嫂子,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自此,老舅家也成了8口之家(老舅家2个孩子+大舅家4个孩子)。时隔多年老舅回忆:看着忙里忙外、默默支持他的老舅妈,给了老舅无穷动力。
有的人说谁人年代实属无奈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我可以谨慎的告诉你:乌鸦的认知天鹅都有罪!你就是2/8定律里的8,虽然你可以像人一样行走在街道上;但是你行走在社会上如偕行尸走肉、毫无代价。试问:当下家家有存款、有余粮,国富民强的时代,你能毫无条件的接纳5口人和你共同生存么?别说5个人了,就是生养你的父母,你也未必乐意共同居住吧!更谈不上安葬嫂子抚养4个未成年孩子了,这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供给、精力斲丧。然而,你的宠物猫狗却可登堂入室,送给你《金瓶梅》里的一句话“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你懂的!

给老舅老舅妈添乱的另有我。80年代,喇叭裤、大鬓角、摇摆舞、长发齐肩、日本旧,成了谁人时代年轻人的符号。幼年浮滑的我常常与别人打斗,不是被别人打,就是打别人,最严峻的是被别人用刀捅到肺部,造成血气胸;母亲和父亲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下求得老舅老舅妈资助,让我到老舅家里读书,那时的老舅已成为大兴安岭军分区军械补缀所所长、老舅妈已成为加区教导局纪检书记。数理化没学好,《加里森敢死队》《霍元甲》《神雕英雄传》《追捕》《上海滩》等倒是没少看;年轻人从打群架立棍、抢军帽转移到武侠梦的铁砂掌,再到发哥的礼帽风衣上。在老舅家的一年时间里,毫无意外地也同样惹老舅老舅妈气愤,给他们添堵的事,就当成我和老舅老舅妈增进感情的“美好的回忆”吧!
那时大舅家的大哥、丫姐、二哥均已完婚。二哥为我购买了一条非常流行的牛仔裤,花了二哥的七八十币子,大概你不知道七八十币子是什么概念,正确的说是工薪层一个人的两个月工资,请问:现在你用两个月的工资给你的亲人买过一件衣物么?回答是肯定的,一个是你的媳妇;一个是你的孩子。就算你的老娘也没享受这个待遇吧!万万不要强调经济自由支配的标语,那会给你带来人设崩塌。
嘴馋的人,总是对味蕾影象犹新,我最喜好老舅妈周末给我们炸的大米饭蔬菜丸子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让很多人,甚至厨师给我做过大米饭蔬菜丸子,吃入口中早已没了当年的味道。早餐大部分都是老舅做,每当我们起床时,都能听到老舅愉悦地哼着老掉牙的曲调,噼里啪啦弄着早餐,高兴的时候,老舅在厨房倒上半杯散白(估计得一两半左右,老舅家里的杯是三两三的杯,那时的散白但是粮食酿造,还没有科技与狠活儿),厨房里有个小蝶,装着花生米,平时用碗扣着,当老舅左手端起酒杯时,右手伸向小蝶拿起几粒花生米抛入口中,正确无误、洒脱自如,散白入口最多也就三口,早白竣事。
古人李白对酒的哲学田地,表现在《月下独酌四首》中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饮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喝了三杯就跟道接到一块儿了,喝了一斗是自然而然,既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跟天地相接。)老舅最喜好的也是喝点酒,自然没有李白饮酒的田地了。我所理解老舅喝的酒,或许是情感的拜托,是高兴的开释,是忧愁的慰藉;或许是交际场上的润滑剂,是疲惫心灵的安抚剂,是生存情趣的增添剂;或许是对过去的释怀,是对当下的享受,是对将来的期许,是让平庸变得多彩。当下各大网络平台吟唱的“把酒叹一生,把往事熬成药,一秋风雨敬桑田,今后无幼年。我问玉轮借华韶,再听秋风诉情长,一段芳华煮清欢,噜苏了寻常。”更贴近那时老舅饮酒的意境。固然,老舅也有喝高的时候,每逢这个时候,老舅一定去找外祖父“探究”一下,含糊其辞我们听的不清晰,大概只有外祖父和老舅知道吧,只有悲愤而高亢的一句仍然记在心头:“你为什么把小芝(我老姨)送人?”,反反复复诘责着,合法“高潮迭起”的时候,老舅妈就成了“平衡器”,也是“稳定器”,这个地位无人撼动。老姨被送人的事是老舅的心结,正确的说是母亲兄弟姊妹的心结!只是每个人表达的方式差别而已。
我父母共养育了6个后代,父亲是体制内职工,母亲没有固定职业,靠打临工来增长家庭经济收入,甚至干过人力毛驴车夫,各种艰辛不问可知,虽然母亲很吃苦受苦;但仍然改变不了家庭状况。随着四姐、五姐年岁的增长,即将踏入工作的年岁段,母亲求助了老姨老姨父,将四姐、五姐送到鹤岗工作,老姨夫妇像庇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待两位姐姐,且两位姐姐都是从老姨家出嫁的,老姨夫妇的举措,减轻了母切身上的担子,这样的亲情资助不但恩惠着两位姐姐;也一样温暖着我们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随着日月星辰的轮转,我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为人舅。每当有空闲,陪伴87岁老母亲的时候,她就絮絮叨叨讲起往事,往事不堪回首,又不敢忘记,忘记过去意味着叛逆,“忘”是心已亡。虽中庸主张“苦事不宣、乐事不扬”,但遗忘比苦难的毕竟更残酷。母亲讲的我都能背下来,重要是讲的次数太多了吧,或许是怕我忘记;别管多大年岁,在父母身旁你还是谁人小屁孩,都需要言传身教!不知道什么时候她还会给我讲起,讲起她经历的兴衰荣辱,在她的眼里我是最诚实的、最期盼聆听的粉丝,要是有什么遗漏的,我还会给增补提醒一下,然后继续......她不知道在我的心里住着三个母亲:一是生养我的生身母亲,终身感恩;二是列祖列宗文化传承建立的慧命母亲;三是天地之间护佑我的祖国母亲。祖国母亲在短短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使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存水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从老舅青少年时期的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几乎空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人民广泛贫困,面临严峻物资短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国现已成为天下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天下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和共产党人不畏流血捐躯的壮举,也是老舅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盛世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是他们捐躯、奉献、奋斗的“红利”,恩泽着华夏子孙后代。
如果你是把款子和权利成为衡量人生代价的唯一标准,请你转身,以免亵渎先灵。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修的是慈悲,是道法自然的传承和智慧,是因果的敬畏者,人性总是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而买单;这个天下,没有好坏、没有对错,只是大家处在差别的频率罢了。我的认知天下里是有信奉、有敬畏、有节操、有底线;绝不存在分担痛楚和伤心,因为我知道,天下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可以或许治愈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心田的释怀和格局;那些震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土而已。
老舅在生存中给予亲人的关爱太多了,比方:我母亲得了下肢静脉曲张病,在谁人缺医少药的年份,老舅坐了三天硬板火车来送药等等,无法逐一述之。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堤坝之上,水声潺潺,点燃香烟,仰望星光,回首往事,念念不忘。
这些年,我只有两次和老舅见面。一次是在国务院信访大厅执勤竣事工作任务后,顺路看望了已经退休的老舅;一次是去保定高阳返回,大年初六到场了老舅妈66岁的生日。虽然和老舅见面的次数不多,但始终都关注他的环境。几年前,老舅被确诊肺癌。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老舅家全部人的关爱。
甲辰龙年农历4月21日,得知老舅去世的消息,外甥欲语泪先流!有一种漂流,不需要叫嚣;有一种告别,不需要闻声。心曰:
呜呼老舅,驾鹤归真。深切吊唁,甥泪泣泣。
张氏之家,一人顶梁。从前坎坷,一生勤俭。
絮叨教导,耳畔犹闻。音容宛在,笑貌永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若感应,庇护族人。
今生可以或许做你的外甥,那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老舅:您孝顺尊长是我学习的榜样;您工作敬业是我学习的楷模;您关爱亲人的举措,如同亲情的灯塔;您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令人敬佩。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您留给晚辈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永存!

【作者简介】黄久双,1970年出生,黑龙江省伊春人。喜爱文学。
责编/飘飘花语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954695291804112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4 20:54 , Processed in 0.0965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