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0

影象中七十年代甘肃的穷

[复制链接]

41

主题

3

回帖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79
发表于 2023-6-17 16: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七十年代国内大部分农村都穷,但穷的程度差别,我约二十年韶光都在甘肃度过, 祁连雪山、巩昌河水、兰州铁桥、岷县“花儿”、尕面片、酿皮子…无不令人梦绕魂牵,但对甘肃的穷同样印象深刻,且感同身受。



70年前后我还在兵团,一早去蒲麻镇服务,骑在立即手里拿着馒头边走边吃,快到集镇时马颠簸我手中剩下的小半馒头掉在地上,被走在路上的一个妇女随手快速捡到,用衣服擦了下,就拿给身边的孩子吃,孩子约莫五、六岁,大口的吃着。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下马把背包里仅有的一个馒头拿给了这个孩子。
当时我们固然也穷,但最少每月还有二十几元工资,活命没有多大题目。比起农村的穷,农村就要加上一个“更”。
据农一团(黄花农场)兵团战友崔可陶回想,他一次在玉门镇农一团东山根种菜时,有一次连队附近塔尔湾村一个放牛娃由于贪玩,疏于照看,他的牛吃掉了我们战友种的洋白菜种籽田,他们的牛被我们羁系下来。
晚上场里放影戏,牛的主人趁他们晚上到十三连看影戏的机会,将被羁系的牛偷偷牵走,还拿走了他们拴牛的铁橛子及一条新麻绳。
崔和菜班的战友王炯到他家去追讨,原来心中特别气愤,要向他家索赔被毁掉的种籽田的丧失。
但到他家一看,四壁空空,床上的一条破棉絮颜色黑得发亮,且烂如渔网。放牛娃的妹妹已经十一岁了,却一丝不挂,丝绝不知含羞地站在他俩面前…又听说这家的女主人恒久抱病,欠下生产队不少钱。他们不得不决定放弃了索赔的想法,只是“教诲”了谁人放牛娃几句,要回了绳子和铁橛子了事。
有一回他们看露天影戏,芭蕾舞《赤色娘子军》。身边是许多附近的老乡。当演到南霸天做寿一场戏时,见到银幕上那么多使女排着队端上一盘又一盘鲜味好菜,一位老乡不仅自言自语道:“这么多都是啥好吃食呀?”他的同伴,大概是这些老乡中见多识广的一位答到:“馍馍肉!”
听他口中说出这三个字时的刚强语气,可以断定,在他的心目中“馍馍肉”无疑是天下最最鲜味的食品,且一样寻凡人、一样寻常的时日很难享受得到的吃食。
他们连的战友徐祜调入武威歌舞团不久,到所属民勤县体验生存。由于从上面来了他们以为是“公家人”,房东固然要用家中最好的东西来招待。
但这最好的东西却是家中收藏的、平常舍不得吃的、发霉的干馒头。徐祜面对着馒头上的霉点和掰开馒头扯出的长丝难以下咽,却又不能不委曲下咽;旁边围着他的许多老老少少,眼巴巴地看着徐祜独自享受“鲜味”,心中固然倾慕,却又不能得到。
有一年他从兵团黄羊镇水泵厂回家探亲,在黄羊镇火车站见到许多外出讨饭的老乡,在简陋的候车室地上横躺竖卧。由于火车没有按时到达,崔可陶就与他们聊起天来。
当时问了他们如许一句话:“是新社会好照旧旧社会好?”一位老乡特别朴拙地答复说:“固然是新社会好!”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盖有生产队大红印章的证实给他看,并接着说道:“旧社会出去背粮(背粮是当地老乡对讨饭的称谓)地主的狗咬我们;现在生产队给我们出证实,证实我们是背粮的,不是暴徒。”在厥后的攀谈中得知,他们之中竟有当年韩战时赴朝作战的“最可爱的人”。
约莫在上世纪80年代初,崔已调到兰州钢厂工作。厂里派他到素有“陇东苦,甲天下”之称的通渭县温泉疗养院,照顾一位因腰伤前往治疗的老同道。
在县城“最繁华地带”的大十字,见到一些人蹲在路旁,面前摆着一溜溜的发面饼(纯面粉制成,内里并没有任何馅料),每个饼充其量也就一两来重,约莫有两指宽、一指半厚、十几公分长,每两个摞在一起,拦腰围一张一指多宽的红纸条,系一条当时城里常见的捆点心盒的纸绳。他心中烦闷,不知作何用处。
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地人买去走亲戚的礼品。听当地人讲,通渭的老乡谁家白水煮洋芋(土豆)蘸盐,能从正月月朔吃到腊月三十而不停顿儿,谁家就是好生存。
在那些日子里,偶尔访问到有老乡翻越好几座大山到疗养院,为的是在食堂买两个馒头,由于家里来了重要的亲戚,买回去招待贵客。
通渭的温泉水质很好,听说富含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可以治疗皮肤病、腰腿痛等病症。由于凡有泉眼的地方“公家”都在上面盖了疗养院,四邻八乡的农民如果害了病,是不大概住进疗养院治疗的。
他们就用各疗养院出水口处被流出的温水沤黑的稀泥糊在身上,或是在流出的脏水聚集的水洼里洗浴,男的女的都是如此,并不避人。听说许多人就是如许治好了身上的病痛。
固然,这类影象还远不止这些。正是由于有了在兵团、在甘肃那些年的费力生存,正是由于心中存有这些关于甘肃农民贫苦境况的影象,以是在厥后的这些年,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生存对他怎样地不公,他总是以为彼苍已经给予了本身格外的眷顾,心理不会失衡,不会愤愤不平,不会怨天恨地。
他说,这些年本身的经济状态好了一些,当他以为应当用本身的绵薄之力资助什么人的时间,开始想到的便是甘肃的贫苦人群。
履历过贫苦的人,如我本人就养成了很少把剩饭剩菜倒掉的风俗,这个风俗为八零后的后代等子弟所不容,他们会讲出很多原理,影响康健留意养生之类,原理我都懂。
正由于对贫苦和饥饿有深入灵魂且挥之不去的恐惧,且因而积重难返,每一次倒掉没有变质的剩饭菜心田总有一种负罪感。
天津战友张雪年,七十多岁了,退休工资不低,程度算小康,但外出为节省还本身买个老年车骑,我说你很少出门,一年没有反复,出门打的,也行,他说不风俗,有负罪感。
这些事回想起来看似不适时宜,韶光虽相距近五十年,但宛如昨日,这种令人恐惧的日子,究竟一去不返了,渐入老境的我辈期望如许的日子永世不会再现。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1762860666576952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7 07:24 , Processed in 0.10065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