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回复: 0

最好的养生,不是锻炼,不是睡觉,就一个字!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0

回帖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5-3-18 14: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
众人为了长寿无疾,
或求医问药,或求仙问道,
或尝遍百草,或试便奇方。
有人信奉多活动,
有人推崇多进补,
有人讲究多睡觉,
养生之法,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易经》有云,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少则得,多则惑。
凡间万物,皆以少为贵,
凡事贵精不贵多,
生存是如此,养生亦是如此。
并非越多越好,而应删繁就简。
正如老祖宗说的:
“减衣增福,减食增寿。”
最好的养生,
不是拼命锻炼,不是每天进补,
也不是过多睡觉,而是一个“少”字。

01、少食,养胃
常言道:
“祸发齿牙,病从口入。”
许多疾病的根源,
都在于饮食毫无控制。
养生,首在饮食,
人以五谷为养,然过犹不及,
唯有食饮有节,营养均衡,
饭吃七分饱,胃留三分空。
才是长寿之方。
当今社会,<span />谁家都不缺吃喝,
珍馐鲜味随处可见,
如果暴饮暴食,进补过度,
极易体重超标、代谢紊乱,
终致脾胃过劳,百病丛生。
宋人钱时曾写道,
“人言少吃多滋味,此是尊生第一方。”
《黄帝内经》亦有云:
“饮食有节,不妄作劳。”
少食,不是苛待自己,
是让脾胃有喘气之机,
使其运化有度,生机不竭。
唯有克制口腹之欲,
食不外饱,胃不受损,
方能阔别病痛,延年益寿。





02、少思,养心
常言道:
百病从心起,养生先养心。
人这一生,
最累的不是身体,是心。
许多人未老先衰,
皆因多思多虑,心神不宁,
养生本领也成徒劳。
正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虽才情卓绝,却敏感多思,
稍有不趁便愁肠百结,
终至体弱多病,
难逃美性命薄的悲剧。
真正的养生之道,是要学会做减法。
正所谓,
事能满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放宽解态,淡然释怀,
过去事,已成定局,多思无益,
未来事,尚未到来,不必多思。
日夜思虑,不如随遇而安;
担心将来,不如活在当下。
心宽一寸,病退一分,
人生路上,
少思,才气轻装前行,
少虑,才气恒久安康。



03、少欲,养性
《知言·修身》有云:
“修身以寡欲为要。”
欲望,是心灵上的毒素,
是人生的苦痛之源。
欲壑难填,心中无片刻安宁,
贪得无厌,无异于自取灭亡。
试想一下,一个人,
总是纠结,得不到的东西,
毫不满足,已拥有的东西,
定会焦虑痛楚,难以活得安闲。
《道德经》有云:
“满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恒久。”
欲望过多,难逃物质桎梏;
欲望精简,自得性情超脱。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
而在于内心的富足。
满足者常乐,少欲者长安。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
与其淹灭在无尽的追逐中,
不如满足知止,减少欲念,
珍惜面前,好好享受生存。
如此,
身心得安闲,灵魂得升华。

04、少言,养福<span />
言多必失,祸发齿牙。
有时间,言语不当,
轻则招人嫌,重则惹是非。
别的,药王孙思邈也曾说:
“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多言,会斲丧身体的元气,
长此以往,损害自身健康。
所以,
不管是养生,还是人际方面,
一个人若想福气绵长,
最好的方式便是“少言”。
少说是非,免生纷争;
少言恶语,修养心性。
真正智慧的人,
从不逞一时口舌之快,
而是懂得谨言慎行。
凡间最好的修行,是学会闭嘴。
少诉苦,心情天然开阔;
少争辩,人生自有大道;
少批评,关系更加和谐。
说得少,做得多,
福气才会悄然到临。
少”字虽简朴,却蕴含养生真谛。
少食,胃得清养,
少思,心得安宁,
少欲,修身养性,
少言,福得久远。
现代人总想着如何去“补”,
却忘了“少”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愿你在纷繁的天下中,
学会“少”的智慧,活得轻松安闲,
享受真正的健康与幸福!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296273563995395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4 08:17 , Processed in 0.1017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