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回复: 0

春城夜谭丨孩子报警“被抢钱”,父母代管压岁钱权利界限在哪?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0

回帖

44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5
发表于 2025-2-13 07: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孩子们来说,春节最等待的莫过于收压岁钱了。但每年都有家长和孩子因“压岁钱归谁”的问题斗智斗勇:父母以为“钱是我们给的,当然要上交”,孩子却委曲“红包是给我的,凭啥没收?”
因为压岁钱,竟有孩子报了警。
据长沙政法频道报道,近日,兰州一孩子因不满压岁钱被强行代管与父亲辩论,用父亲手机报警称“有暴徒抢钱”,民警加入后才发现是父子纠纷。终极,经民警调解与教诲后父子重归于好。
因压岁钱被代管而报警称“遭掳掠”,看似谬妄绝伦,实则映射出传统与当代两种观念的猛烈对撞。压岁钱,这一承载着美好祝愿的传统习俗,竟成为了当代家庭亲子抵牾的爆发点,也引人思考。
依据我国民法典,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所获压岁钱,归属为受法律严格掩护的赠与产业,父母仅拥有代管权限,而非全部权。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央数据显示,高达73%的家长仍秉持“孩子的钱就是家庭共同产业”的陈旧观念。
如许的认知偏差,与当代青少年权利意识的觉醒,无疑形成了猛烈反差。
对此,网友各有想法,有的以为压岁钱是父母人情往来,有的以为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合理诉求。
涉事孩子选择报警,这一行为是对我国未成年人掩护法中“尊重未成年人真实意愿”条款的践行,凸显当代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以及“有困难找警员”的当代公民意识。但是,这同时也袒露了传统家庭教诲层面的诸多问题。
据都城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29%的家庭会与孩子探讨压岁钱的使用规划。多数家长简单粗暴地将“代管”等同于“没收”,白白错失了财商教诲的黄金契机。
假设涉事父亲可以大概提前与孩子签署《压岁钱管理协议》,对储蓄、投资、消费等事项举行合理约定,依据年龄徐徐赋予孩子相应的财务自主权限,则既可以有效造就孩子的金融素养,又能巧妙化解亲子间的抵牾辩论。
从更深层次来看,此次纠纷也意味着,传统的权威型家庭教诲模式在面对“00后”“10后”时已渐显疲态。
成长于多元社会的这一代孩子,习惯了平等对话与协商,父母“为你好”之类的话语霸权,只会激起他们更猛烈的反抗情绪,甚至视父母为“暴徒”。而青少年对财务自主权的寻求,本质上是对品德独立的渴望。
此次纠纷,也是压岁钱从传统社会的人情纽带,转变为当代家庭的产业权象征,引发的礼俗与法理猛烈交锋;孩子报警将家庭内部抵牾公开化,对应着天下范围内大量设立“青少年维权岗”的社会现实,也提醒构建新型亲子关系迫不及待。
回到压岁钱的问题上,新加坡的《儿童发展账户法案》将压岁钱纳入家庭教诲条约范畴,或有鉴戒意义;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推行的 “家庭议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讨论财务规划,孩子拥有三分之一的表决权,也有推广代价。
这场压岁钱风波,事变不大,甚至有些荒诞,却也是一个生动切片,提醒当代父母必须完成从“管理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型,在传统伦理与当代意识之间找到平衡。云云,便不会再演此类“荒诞剧”,让家庭教诲当代化与社会文明发展同频共振。
泉源:光明网
责编:高杉
编审:李雪
终审:周晓雪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017146970628148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7 18:29 , Processed in 0.08757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