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回复: 0

“周五放工去中国”!中国入境旅游发展面临哪些挑衅?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0

回帖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5-1-19 08: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段时间,“周五放工飞到上海过周末”,正成为韩国年轻群体的新潮水。随着免签“朋友圈”的连续扩容,China Travel成为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行。据统计,2024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收支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入境旅游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吸引力以及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China Travel的热度从何而来?如何推动中国入境游加快发展?一起来看!
China Travel的热度从何而来?
其一,政策引领是关键驱动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任务,入境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改革开放为入境旅游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在系列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快速成长为全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近些年来,受新冠疫情、全球经济环境低迷、地缘政治摩擦、国际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我国入境旅游的增长速率开始减缓。为了促进入境旅游的发展,中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开释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付出服务提升付出便利性的意见》等,推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的“三减三免”政策,并大幅放宽免签政策,有用促进入境旅游市场的规复和发展。中国积极梳理入境旅游全流程、全领域工作,查找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极大提升了外国游客入境中国的便利化水平,外国游客来华意愿不断增强、数量明显回升。
其二,国家形象是长期感召力。精良的国家形象不仅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拉力,也是入境旅游可连续发展的重要包管。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天下舞台中心,中国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在天下上树立起来。首先,推动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多年来,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丰硕成果,展现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其次,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恭敬天下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器重文明传承和创新、增强国际人文交流互助,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动力。中国为差别文明沟通对话搭建平台、创设机制,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助力天下差别文明的领悟共生不断走向深入,展示了新期间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最后,树立“美好中国”旅游形象,把最美的中国故事、最美的中国声音传播到天下各个角落,对国际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向天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其三,设施产物是焦点吸引力。中国在底子设施、经济建设、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公共服务和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成为吸引入境游客的焦点要素。在经济建设上,中国快速发展为天下第二大经济体,入境旅游者能充分感受中国社会的繁荣、友好、秩序与安全。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北上广深等国际多数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天下级城市群的崛起与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职位和影响力。这些经济底子雄厚、国际化水平高的大城市是入境游客热衷的旅游目的地。在文旅建设上,首先,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截止目前,中国天下遗产总数达到59项,天下级非遗43项,分别位于天下第二、第一位,成为向全球游客展示中国壮美国土与辉煌光耀文化的焦点载体。其次,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众多旅游新场景和新业态,培育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新型国家旅游路线,打造了诸如“长安十二时辰”等具有沉浸体验感、互动感强的旅游消费场景,融入外洋游客热爱的中医、节庆、传统美食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体验。最后,通过“旅游+”与“+旅游”,使旅游突破时空与财产边界的限定,渗透到美食、城市步行、音乐、菜市场等多行业、多领域,这些个性化、烟火气十足的“生存场景”引得入境游客纷纷打卡。在科技发展上,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等科技文化创新不断引领天下前沿。对于经验丰富的“进阶版”外国游客,更倾向于体验中国速率,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速率与豪情。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面临哪些挑衅?
一是国际环境出现变化,入境旅游人数有待进一步规复。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仰面,国际形势出现显著变化,影响了入境旅游的复苏与发展。一方面,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个别西方国家将经济发展困境和社会管理不善归咎于“全球化”,出台了限定全球贸易与跨国投资的政策措施,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使得全球贸易与人员往来增长更多壁垒。加之各国经济发展出现肯定困难,各国居民收入水平降落,而出国旅行本钱较高,各国居民出境旅游意愿降落。另一方面,国际局势不稳定,国际旅行安全感不足,也影响了各国居民出境旅游意愿。同时,国际航班规复较缓慢,出行本钱高。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规复与发展未达到满意结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表现,2023年整年入境游客8203万人次,只规复到2019年的56.6%;国际旅游收入530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40.4%。相比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规复相对缓慢。
二是旅游配套出现肯定脱节,外洋游客旅游受到影响。国内旅游配套肯定程度上忽略了与天下的“兼容性”,导致入境旅游的便利性偏低。我国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移动付出、网络订票、共享单车、门票预约等全面遍及,领先天下,给国人带来许多便利,但在制度安排与技术计划中未充分思量外国人的消费风俗与便利需求,带来技术进步“甜蜜的烦恼”,在外国游客与享受中国服务之间形成了肯定壁垒,加上中外一些重要手机应用软件的非兼容性,导致出现“预约难”“付出难”“买票难”“入园难”。此外,随着国内旅游大发展,更多资源与空间服务于国内游客,旅游产物计划也更符合国内游客的偏好,对入境旅游肯定程度上产生了“挤出效应”。比方,一些热门景区、博物馆连续火爆,一票难求,对于时间紧凑、行程固化的入境游客来说,难以享受到。
三是企业经营出现供需衔接不畅,财产链条必要规复。入境旅游必要中外旅行服务商密切配合,形成跨境旅游经营网络和财产链条,才能行稳致远。新冠疫情及其影响的长尾效应,导致跨境旅行服务商供需衔接断裂,财产链条规复与重组存在困难。就传统的入境团队游来说,相比较国内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外洋组团社注意经营的计划性和连续性,更夸大稳定的预期。已经安排好的经营计划不会因重新上线的中国旅行产物而做改变,那样必要在产物组合、资金配备、人员设置等方面重头再来,会增长时间本钱。就国本地接社而言,国内旅游业线上化历程加快,旅店等行业倾向于利用OTA等平台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价格和库存。而为了维持外洋市场中国旅游产物贩卖价格体系稳定,外洋组团社必要与国本地接社就旅店、用车等焦点资源签署价格框架协议,在详细业务操作流程中不能随市场供需变化而随意调整价格,这让旅店等企业感觉到被束缚。而入境游地接社想要得到热门景区的门票资源,也必要在网上去抢票,导致供需脱节,难以形成稳定的旅游供应链。从产物与市场来看,传统入境团队游入境游客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较少,市场缺少延续性。尽管各人都知道社交媒体营销对吸引年轻人的重要性,但目的地在外洋市场的团体曝光度与宣传力度不够。
如何推动中国入境游高质量发展?
第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进中外交流与互助。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入境旅游对促进服务贸易、均衡国际收支、传播中华文明、展示中国形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积极促进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在入境旅游政策层面,要继续放宽签证政策,简化签证手续与流程,降低签证费用,扩大免签政策的惠及面,开放更多过境免签口岸,增长国际航班,降低跨境旅行本钱,为外籍来华人员来华旅游、商贸提供更多便利。深化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付出服务提升付出便利性的意见》等已出台的入境旅游便利性安排,增强付出、信息等底子设施兼容性改造与功能叠加,连续完善境外游客旅游活动、通讯网络、消费付出、地图导航等方面的服务与体验等,化解入境旅游的阻点和痛点。在旅游对外交流互助方面,不断增强中外旅游领域的交往与客源互鉴。积极推动国际经贸活动,举行国际性体育赛事、展销会以及多层次的国际人文交流等活动,搭建中外旅游桥梁,促进入境旅游扩容提质增效。
第二,增强外洋营销推广,提升中国入境旅游的吸引力。要高度器重外洋营销推广,加大资金、资源投入与渠道建设,创建传统与现代、官方与民间、线上与线下、形象与产物相结合的外洋营销推广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宣传营销渠道,包罗驻外使领馆、外洋旅游营销中心,通过发布中国旅游产物信息,结合“Nihao China”等国际旅游推介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营销,全方面地展示我国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打造好“美好中国”旅游品牌形象以及经典中国游旅游线路,进一步深化与国际大旅行商、大航空公司和大平台的营销互助,提升中国入境旅游产物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国表里旅游网络达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东方气质的生存方式,重塑外国游客关于中国旅游形象感知,引发他们到场共创营销内容,实现超级传播效应。借助假造现实、假造数字人、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和提升营销结果,利用短视频等制作兴趣性强、沉浸感佳、到场性好的营销内容,创建面向年轻人市场的营销场域,开拓与培育新型入境旅游细分市场。同时,制定营销规划,实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强化营销的科学性与精准性。重点推动亚洲、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传统入境旅游市场的规复与发展,有计划地开拓东欧、中东等新兴市场。积极开发与我国联系密切、距离较近的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市场以及认同度、亲和力较高的共建“一带一起”国家入境旅游市场。在详细宣传营销内容与方式上,应针对客源国游客的生理和举动特性举行营销,同时,定期调研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形象与旅游产物的感知度与满意度等内容,对宣传营销结果开展跟踪性的综合评价,并加以调整与完善,不断提高营销结果。
第三,打造入境旅游新高地,优化入境旅游发展格局。旅游空间布局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域载体。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适宜入境旅游发展的自然社会资源各异,软硬件水平参差不一。应以大城市、城市群为入境旅游发展的主体区域,以重点旅游乡村为入境旅游发展的支持点,科学布局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地域空间体系,连续拓展入境游客在华的体验空间。差别地域空间详细的发展路径和措施存在差异。在城市旅游目的地方面,依托北上广深等国际化多数市和西安、桂林等驰名外洋的特色旅游城市,以国际化标准提升游憩贸易区、博物馆、节事与会展、主题公园等服务水平,打造天下级的旅游品牌与形象。积极推进“国际友城”建设,开办国际化会展与商贸活动等,推动中国城市外国游客规模再增长。在中国边境城市方面,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底子上,增进跨国境人员往来与文化旅游交流,积极实现旅游资源、旅游路线、旅游产物的共同开发。在城市群方面,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为建设重点,立足区域资源差异与优势,深化旅游交流与互助,以建设天下著名旅游目的地集群与网络为目的,提升中国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在乡村旅游领域,立足中国乡村的独特景观、文化与财产,强化乡村保护与建设,通过多方主体共同到场实现乡村旅游价值共创。
第四,以外洋游客需求为导向,推动入境旅游产物迭代升级。一是盘活存量产物,开发增量产物。我国传统入境旅游产物以自然风景与文化遗产观光为主,辅以少量商务会展与休闲度假产物,面临以粗放的观光产物为主、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产物较少的布局性问题。对于现有的存量产物,要通过优化产物组合、提升服务、丰富内在来提档升级。在此底子上,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二次元旅游等入境旅游新产物新业态。同时,针对差别的市场需求,开发高、中、低端齐备的入境旅游产物体系,扩大产物覆盖面。二是深化文旅融合,提升产物内在。入境旅游产物应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文化遗产等为依托,建设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天下级景区、度假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积极彰显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内在,通过文旅融合促进入境旅游产物内容深度和价值内在的优化升级。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旅游体验。通过科旅融合与数字赋能,为文旅新产物新业态新体验的涌现安装上数字科技的“发动机”,加快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深化入境旅游产物中的数字技术运用,加快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产物转化,借助VR、AR、元宇宙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游客身浸其境的数字化体验产物。同时,供助人工智能、云盘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升对入境游客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服务能力。
第五,深化跨境供需对接,提升入境旅游财产链韧性。重构旧链,拓展新链,是升级入境旅游财产链的方向。在入境旅游产物迭代升级的底子上,也要增强城市及景区交通及导览标识等底子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入境游客“友好度”,对外营造更加国际化的入境游体验氛围。针对一些境外旅游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不足、供应链上下游脱节等问题,在增强正面宣传,树立精良旅游形象的底子上,进一步增进与境外组团社等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必要时可约请他们来华观光和考察各类旅游产物和线路,直接体验中国旅游的独特魅力。同时,要搭建高效的对接服务网络,培养高水平旅游接待商、专业服务人员和国际化导游队伍,为国外游客提供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水准的旅游接待服务。针对国内旅店、旅游用车等价格短期颠簸性与入境旅游产物价格体系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国本地接社可以构成连合体与资源供应商举行会商,力求以稳定的大宗化采购吸引后者降低价格并保持价格稳定,有用提高入境游产物性价比。通过这些措施加大境表里旅游供需对接,重构原有财产链条,加快入境旅游的规复与发展。在此底子上,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入境旅游宣传营销的数字化渠道,针对差别客源市场,尤其是年轻一代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开发创意化、时尚化、国际化、科技化、生存化的新型入境旅游产物,将“先辈科技元素”与“中华文化元素”相结合,引发外洋游客的兴趣,拓展出新的财产链条,实现团队游、自助游齐进发,观光、休闲与度假等多维产物齐发展,多客源地多层次市场齐发力的入境旅游新局面,全面提高入境旅游财产链韧性。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2025年第1期
原标题 | 中国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作者 | 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 侯国林
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博士研究生黄婷对本文亦有贡献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杂志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141865071784810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9-10 04:55 , Processed in 0.0922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