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回复: 0

“旅游”一词诞生在何时?自古有哪些着名“旅友”?

[复制链接]

139

主题

0

回帖

42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7
发表于 2024-10-24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假期刚已往不久,国庆长假又将翩然而至,不少人早已定好了出游的计划。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的山河如此壮丽多姿,不但令今人热爱不已,早在古代就已深得了“旅友”的喜爱。
在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期,有志之士为实现自身理想抱负,经常周游列国。儒家学派首创人孔子就有游历齐国时闻听韶乐而被深深吸引,以至三个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在《论语》中有关山水与品格的开创性论述,对后代的影响也非常深远:“知(古代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喜爱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像水一样灵动,仁者如山一样静固。智者快乐,仁者高寿。孔子用山水之美来譬喻人的品格、品行,体现了密切、热爱山水,人与山水相融相通的自然观。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更多寻求身心与山水交融的文人雅士,他们共同开创了沉浸式山水游的先河。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被人们誉为山水诗派鼻祖、发明确“谢公屐”的谢灵运。谢灵运酷爱山水,在任上也经常丢下工作跑去与好友游名山,后归隐故乡会稽始宁,更加热衷山水游。石室山、石壁山、石门山、浮玉山、天姥山……正如《宋书·谢灵运传》所说,“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谢灵运沉浸山水的水平,到了差点儿被当成“山贼”的地步。那回是他领导数百随从远游,从故乡始宁南山伐木开路,浩浩大荡来到天台山,扎进山中数日沉浸游,效果把当地官府都轰动了,以为是山贼。幸好太守王琇识得谢灵运,这才知道是虚惊一场。浑身心融入山水的谢灵运,对山水的感悟与形貌入木三分,成绩了他山水诗鼻祖的文学地位。他的千古名诗《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读来满是人在如画山水中的沉醉:“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谢灵运才华横溢,曾戏言:“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为了登山方便,“才高一斗”的谢灵运发明确登山利器——“谢公屐”。比起当时南方常见的平凡带齿木屐,这种木屐高明在前后齿均可自由拆卸。《宋书·谢灵运传》纪录,谢灵运“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如许身体就可以在向上攀爬和下坡时都很好地保持平衡。性能优良的“谢公屐”一经问世,就受到登山“旅友”们的鼎力大肆推许,直到三百年后的唐代,诗仙李白梦游登天姥山时,依然想的是“脚著谢公屐”。
谢灵运之后,爱好沉浸式山水游的名流当属陶弘景。陶弘景以医药学家和医学著作著名后代,实际上他还有着辞官归隐的履历。陶弘景所处的时代王朝更迭频仍,他曾两朝为官,后脱朝服挂于神武门上,上表辞官归隐,由此留下了“神武挂冠”的典故。归隐后的陶弘景非常享受在茅山(位于镇江句容市,即“茅山道士”之所在)的山林生活,外出每逢涧谷都要好一番沉浸坐卧,不深度融入其中誓不言归。以至于贵为君王的梁武帝多次想请他出山,却都被拒绝。梁武帝想不明确,山林之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会令陶弘景如此流连?于是下诏扣问。陶弘景遂作诗以答:“山中何全部?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将自己沉浸山水的怡然安闲袒露无遗。
大概是由于沉浸式山水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盛行,人们今天常用的“旅游”一词,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它最早出现在陶弘景的好友、墨客沈约的《悲哉行》一诗中:“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表达了墨客赏春日美景的愉悦心情。
到了国力强盛的唐代,山水游更加繁荣,从《全唐诗》中山水诗所占的大比重就可见一斑。上文提到的梦中“脚著谢公屐”登山的诗仙李白,就是当之无愧的个中翘楚,在沉浸式山水游方面可以说是与谢灵运等一脉相承。他在晚年诗作《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袒露了“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心迹。李白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自李白诗作《上安州裴长史书》),畅游山水长达二十多年,到过江苏、湖南、湖北、浙江、陕西、安徽、江西、四川等很多地方,长江、黄河、雁门关、庐山、蜀道等很多中华大地的独特风景都在他的诗作中留下印记,被人们吟咏至今。在华夏大地的诸多名山大川中,他对庐山情有独钟,曾五次前往,晚年时还在此隐居。被李白深爱的庐山,壮美秀丽古今相通。本年夏季,网上广为传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视频,惊艳了一众网友。今人记载的动感画面,还原和印证了李白当年看到的仙境般的庐山奇景,也不禁让人感叹,果然只有深度融入山水的超级“旅友”,才气偶遇最出神入化的绝景。
更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名沉浸山水游二十多年的超级“旅友”,李白不但自己非常推许先辈谢灵运,不吝跋山渡水前往会稽故地重游,而且当他听闻朋侪要去稽山旅游时,还特意写诗做起了旅游“推介”:“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意思是听说你要去游览会稽山,那边太得当你这种和谢灵运一样有才华的人了。接着李白就向朋侪口若悬河地先容起了会稽山的千岩飞瀑、绿峰曲幽等诸多景致,保管朋侪去了会开心得想要饮酒赋诗。末了,李白还不忘向朋侪推荐新的旅游景点——天台山。这般殷勤周到的“导游”,绝对当得起古代文人中最能动员沉浸式山水游的“扛把子”。
供图:视觉中国
泉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盛琴
记者:李海霞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818413315345668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3 19:50 , Processed in 0.0982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