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回复: 0

“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今年寒露在几点?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0

回帖

46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66
发表于 2024-10-7 13:4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露时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总是带来一种玄妙的气氛变化。人们常说:“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这句话形象地形貌了寒露节气的昼夜温差变化。今年的寒露究竟在几点?这不仅是一个天然征象的考量,更是对人们一样寻常生存的影响。

寒露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深处已经被触碰。每年的10月7日至9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寒露便如约而至。这个时间点,恰恰是太阳从天空中的某个特定位置照射大地,令万物感受到一丝丝凉意。人们总是用一种敬畏的心情去欢迎这个时间,因为寒露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它带来了秋天的真正寒意。“白天寒露,单衣过冬”的说法,意在提醒人们寒露白天的气温已经降低,但尚未到达极致。白天时分,阳光依然可以照射到大地,温暖的感觉还未完全消散。很多地方的居民依然可以穿着单衣,享受秋日的阳光。但这种温暖是短暂的,随着太阳的西沉,夜晚的寒意便寂静而至。

夜晚的寒露则大相径庭。秋夜的寒露既冷且湿,在没有阳光的保护下,严寒的氛围敏捷侵袭大地。古人用“冻死老牛”来形容这种寒意的凛冽。老牛作为耐寒刻苦的象征,尚且无法抵御寒露夜的严寒,可见其威力之强。这种强烈的昼夜温差,不仅对动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也检验着人们的身材健康和生存方式。

今年的寒露,具体是在10月8日的破晓4点32分。这一时间,正是万物沉睡之时,寒露寂静而至,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霜衣。人们在睡梦中或许并未察觉,但清晨的凉意会提醒他们,寒露已经到来。农民们会因此调解农事,抓紧时间举行秋收,避免因寒露带来的霜冻影响作物。城市居民则会换上稍厚的衣物,防止冷气入侵体内。

寒露时节,南北方的天气也存在明显差别。南边的寒露较为温暖,秋意虽浓,但寒意尚未彻底显现。人们还可以在户外活动,享受秋天的美景。而北方的寒露则明显冷峻,早晚的冷气逼人,人们需要提前准备御寒的衣物。正是这种地区差别,使得寒露的到来在天下范围内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寒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一样寻常生存,也深刻地排泄到文化和习俗中。古往今来,文人书生们常常在寒露时节寄托情感,创作了很多随处颂扬的诗篇。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便是其中一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诗中形貌了秋夜的寒意和寥寂,令人感受到寒露带来的孤独与清凉。

别的,寒露时节还有很多传统习俗。好比,南边一些地区有吃寒露糕的习惯,这种糕点不仅美味,还能驱寒保暖。北方则有喝菊花酒的传统,菊花酒不仅有助于御寒,还有养生保健的功效。寒露的到来,使得这些习俗更加布满了仪式感,人们通过这些习俗,表达对天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存的向往。然而,寒露对动植物的影响却是双重的。对于农作物而言,寒露的到来意味着收获的时间。很多农作物在寒露时节进入成熟期,农民们忙碌地举行秋收,等待着丰收的高兴。但对于一些耐寒能力较差的植物来说,寒露带来的霜冻可能会对其生长产生倒霉影响,需要及时举行防护。

寒露时节,动物们也会相应地调解自己的生存节奏。候鸟开始南迁,寻找温暖的栖息地;一些动物则开始为冬眠做准备,储备食品,增强体力。人们在这个时节也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等疾病的侵袭。寒露提醒我们,秋天的温暖即将拜别,冬天的严寒正在静静逼近。寒露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天然的启示。它提醒我们顺应天然,调解生存节奏,关注身材健康。寒露的到来,带来了秋天的最后一抹凉意,也预示着冬天的脚步已经不远。人们在寒露时节,既要享受秋日的美好,也要做好欢迎冬天的准备。

寒露,这个布满诗意的节气,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它不仅是天然征象的表现,更是人们生存智慧的结晶。寒露的到来,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季候,感受天然的变化,顺应天地的节奏。通过寒露,人们不仅相识了天然的奥秘,也在其中找到了生存的均衡和智慧。寒露时节的美景,总是那么令人陶醉。清晨的薄雾,午后的阳光,薄暮的凉风,夜晚的星辰,每一个细节都布满了秋天的味道。人们在寒露时节,既可以感受到秋日的温暖,也会领会到冬日的寒意。这种独特的体验,使得寒露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节气。

寒露的到来,象征着天然的轮回和季候的更替。每年的这个时间,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那是对天然的敬畏,对生存的热爱。寒露不仅带来了气温的变化,也带来了人们心灵的共鸣。通过寒露,人们更加珍惜每一个季候的美好,感受到生存的丰富和多彩。今年的寒露,固然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寒露的到来,提醒我们顺应天然,关注生存的细节。通过寒露,人们不仅相识了天然的奥秘,也在其中找到了生存的智慧。寒露,这个布满诗意的节气,将继续在中华文化中流传,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256608454652779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8 12:09 , Processed in 0.0955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