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三胎政策催生无效,专家奇葩建议频出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0

回帖

4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4
发表于 2024-9-11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人口已经连续多年负增长了!
就拿客岁来说,2023 年末,全国人口为 140967 万人,比上年末淘汰了 208 万人。
为了鼓励人口增长,我国连续推出了“二胎”、“三胎”政策,但看起来效果都不是很好。
眼看着这个情况,于是各位砖家都开始提出了自己建议,简直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大概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近来,有专家提出征收"只身税"的建议,目标是鼓励适龄青年尽快完婚生养。
支持者以为,这可以为国家增加税收,同时对只身人士形成肯定压力,促使他们思量组建家庭。
然而,这一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公众的强烈反对。

许多人以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只身的自由,不应该因为个人生活方式而受到经济惩罚。
而且高房价、育儿成本、工作压力等才是阻碍年轻人完婚生子的重要因素,征税并不能办理这些题目。
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只身人士大概并不在意多交一些税,而对于经济困难的只身群体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愤怒地表示:"我选择只身是我的自由,凭什么要多交税?与其征收只身税,不如多给已婚育儿家庭一些补贴!"

更具争议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有光提出的"一妻多夫制"建议。
他以为,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下,允许一位女性同时与多位男性完婚,可以缓解"剩男"题目,进步生养率。
不外这一言论也是遭到了全网怒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夫一妻制,忽然改变这一制度会对社会道德造成巨大冲击。这种制度大概会加重女性的生养负担,也不符合大多数女性的婚恋观念。

另有,前些阵子,国家已经开始简化完婚登记手续,只需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完婚登记,不再强制要求提供户口本。
这一举措原来是为了新人提供便利,淘汰办理完婚手续的繁琐程序。
但有许多人表示,真以为年轻人不完婚是因为手续贫苦吗?
另有人担心,取消户口本要求后,一些被拐卖的女性大概被迫"正当"完婚,从而使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

别的,另有专家发起降低法定完婚年龄,渴望通过鼓励早婚早育来进步生养率。
然而,这一建议在年轻人中引发了强烈的抵触感情。
许多年轻人以为,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和事业上,过早完婚会影响个人发展。

而且年轻人心智尚未成熟,过早完婚大概增加仳离率。
一位 90 后女性表示:"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压力已经够大了,房价那么高,工作那么累,哪有精力过早完婚生子?与其降低完婚年龄,不如多给我们一些实际支持。"
更离谱的是,另有专家直言: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

这些建议一出来,立马就被网友们骂得狗血淋头。你说说,这些建议哪个靠谱?哪个真能办理题目?
为什么这些专家的建议会遭到云云强烈的反对?
原因很简朴,因为他们忽视了现实中年轻人面临的实际困难。
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年轻人不敢生养是有原因的。

高房价、教诲成本高、职场竞争激烈、医疗和养老压力大,这些都是实着实在的题目。
如果不办理这些根本题目,单纯靠一些新奇的理论或建议是无法进步生养率的。
着实,人口负增长并非忽然出现的征象。
1963 年到 1975 年是中国人口的高峰期,每年新生儿数目都维持在 2100 万以上,最高时乃至到达了 2934 万。
那时候,人口过多反而成为了国家发展的负担,这就是为什么 1979 年开始实行计划生养政策。

然而,随着期间的变迁,情况发生了逆转。
2017 年,新生儿数目初次出现下滑。
到了 2018 年后,更是出现了"断崖式"降落,每年淘汰数百万。
2023 年,新生儿数目已经跌破了 1000 万大关。
有推测称,2024 年大概只有 720 多万新生儿。这种趋势令人担心。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仅仅是数目上的淘汰,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的失衡。

老龄化题目日益严峻,劳动力连续淘汰。
这些变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生养意愿降低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不仅仅是中国的题目。
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简朴的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相反,那些看似高明实则脱离实际的言论,大概会引发年轻人的逆反生理,适得其反。
那么,专家们应该关注什么呢?

他们应该多研究如何通过公共政策来改善生养情况,这才是符合专家身份的做法,也更有助于进步生养意愿。
那些抖机灵、灌鸡汤式的建议,不仅无法办理题目,反而大概会引起公众的反感。
让我们来看看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不愿生养的真正原因。
起重要明确的是,女性并非真的"恐惧"完婚或生养,而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多子多福"的头脑根深蒂固。
即便在医疗条件落后的过去,女性也会选择生养。
那么,为什么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呢?
根本原因在于"代价权衡"。
简朴来说,就是"值不值"的题目。
我国仳离率逐年上升,婚姻悲剧时有发生。
如果付出真情却被伤害,那投入产出比就是负的。
基于"风险规避"的思量,许多女性选择不完婚。完婚率降落自然导致生养率降落。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负面信息的流传。
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负面信息更敏感,也就是所谓的"负面偏好"。
在互联网期间,坏消息流传得更快更广。
这些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婚育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婚姻和生养持谨慎态度。
职场中的性别私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许多企业在招聘和提升时对女性存在私见,担心她们会因为生养和家庭影响工作。
这种私见不仅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让她们在选择是否生养时更加犹豫。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进步,自我代价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乐成不再仅仅取决于家庭或孩子,许多女性更倾向于寻求自我代价带来的满足感。
这就导致婚姻和家庭给女性带来的代价相对降低,乃至与她们寻求的自我代价产生矛盾。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起首,我们要正视女性的选择,理解她们的担心与抗拒。
生与不生是一种选择,而非对错的题目。恭敬个体选择,体现的是社会的包容度。

其次,我们需要多方发力,营造一个让女性感受到婚姻和孩子正向代价的社会情况。
这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比如,一些地方已经在住房、托儿、学费减免、延长产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都是积极的尝试。
但是,仅有政策还不够。
我们还需要改变社会观念,消除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为女性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情况。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家庭教诲,培养下一代健康的婚恋观和家庭观。
构建一个生养友爱型社会,不仅需要提出"点子",更要有落地的"法子"。

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变化后许多国家广泛面临的形势。
全天下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完成了人口变化,发达国家更是较早面临低生养率的挑战。
一些规模较小的国家完成人口变化后,重要依靠国际移民来维持人口正增长。
中国的人口变化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到 90 年代基本完成。经过 30 年的人口惯性正增长后,2021 年我国进入了人口零增长区间。
未来人口负增长的水平和连续时间将重要取决于出生率的高低。
人口学家将这种负增长走势描述为"短期温和,长期加速"。

2050 年之前,我国人口总体规模仍然比较大,这是办理人口题目标重要机遇期。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
人口负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题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应对。
我们既要恭敬个人选择,又要创造有利于生养的社会情况;既要关注当前的挑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重视数目,更要提升质量。

只有如许,我们才气在人口发展的新阶段中找到平衡,实现可连续发展。
面对人口负增长这道困难,没有简朴的办理方案。
但是,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用智慧和行动来应对挑战,就肯定能够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蹊径,为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早财经丨网友回应专家催生言论:建议多生少说;戴不戴口罩?国家最新明确;深圳诞生本年首个日光盘;东方甄选发 8.8 亿“红包”,董宇辉能拿多少?》

澎湃新闻——《立刻评丨一些专家的“催生”言论为何不招网友待见》

中国报道——《人口继续负增长,如何抓住重要机遇期?》

红网——《当代年轻女性恐婚恐育?着实“不恐”只是“不愿”

芳华上海——《听说这届年轻人不想生娃了?》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333133683807082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3 02:09 , Processed in 0.0919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