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老话“出伏有三怕”,明日三伏末了一天,到底怕啥?看老祖宗咋说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0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4-8-22 1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老话说“出伏有三怕”,明日三伏末了一天,到底怕啥?看老祖宗咋说
“江行逢出伏,‌枫叶早知秋。”明天是8月23日,夏历七月二十,这一天是三伏的末了一天。这一日过后,也就意味着暑去凉来,‌天气将逐渐由酷热向凉快过渡。这一天过后,‌虽然白天大概仍然较为酷热,‌但早晚的温差会逐渐增大,‌人体感觉上也会更加舒适‌。
三伏虽然不是二十四节气,但是作为我国岁时节令的重要组构成部分,也依然对农业生产和人们一样平常的饮食起居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以是出伏日的时间和特性对于人们也是非常重要的,老话说“出伏有三怕”,明日三伏末了一天,到底怕啥?看老祖宗咋说。

8月23日,夏历七月二十出伏
什么是出伏?
出伏日指的是三伏天结束的日子。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中最为酷热的时段,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其起始和结束日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必要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气和干支纪日来具体推算。古人使用天干地支来记载日期,庚日是其中的一个天干。按照传统推算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的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开始。
初伏和末伏的时间通常都是10天,而中伏的时间则较为灵活,大概是10天,也大概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的早晚。
2024年的立秋时间是8月7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在8月14日,以是今年8月14日进入末伏,8月23日是末伏的末了一天,这一天过后,也就意味着三伏天正式结束了。

我国古时没有天气预告,为了引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一样平常生活,古人只能依赖把握的四时寒暑的变化规律来猜测阴晴雨雪与冷暖,而岁时节令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节点,而出伏日作为其重要构成部分,也具有一定的指示的作用。老话说“出伏有三怕”,明日三伏末了一天,到底怕啥?我们一起看看老祖宗说的是哪三件事情,有没有道理。
一、怕打雷

古人说出伏日怕打雷,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出伏后农作物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打雷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大概带来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这会对即将成熟的农作物造成侵害,好比导致倒伏、落果、减产等。
在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打雷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瑞的征兆。出伏日打雷大概被视为违背了正常的节气规律,预示着后续的天气或年景不佳。
别的,出伏后天气本应逐渐变得干爽,打雷通常意味着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的非常,大概导致后续的天气不稳固,增加了天然灾害发生的风险。
我国民间就有‌“出伏雷鸣响,‌阴雨滴到秋”的说法,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出伏这天出现电闪雷鸣或降雨,‌预示着背面阴雨天气比较多,‌大概一直连续到秋末‌。‌这是由于出伏后的天气特性往往与夏日风的控制有关,‌如果此时出现打雷下雨的情况,‌分析强对流天气比较旺盛,‌大概会伴随着连续的降雨天气。‌这种天气状态对农作物有一定影响,‌连续的阴雨天气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低落,‌不利于粮食成熟和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大概会导致作物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

二、怕骄阳炎炎

为啥出伏当天怕骄阳呢?出伏后虽然标志着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已经过去,但部分地区大概仍会受到“秋老虎”的影响。“秋老虎”是指三伏天后重新出现的短期酷热天气,此时骄阳炎炎大概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如导致干旱、影响作物的灌浆和成熟等。
在生活方面,出伏后昼夜温差开始增大,天气变得干燥。如果出现骄阳炎炎的天气,会加剧干燥的程度,使人体容易出现不适。长时间袒露在骄阳下大概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快,出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症状。
别的,古人认为季节变化对人体康健有影响。出伏后,人体必要顺应这种天气变化。在中医理论中,秋季与肺气相应,而骄阳炎炎大概会损伤肺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且,出伏后早晚相对凉快,若白天仍骄阳炎炎,较大的昼夜温差容易使人的身体调节机能出现题目,大概引发一些疾病,特殊是对于身体较为衰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必要注意防护。比方患故意血管疾病的人,在这种气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

三、怕东南风

在传统的景象观念中,东南风往往带来较为温暖湿润的气流。出伏后,正常情况下天气应该逐渐转凉、干燥。如果此时刮东南风,大概会带来反常的温暖湿润天气,使得气温难以低落,氛围湿度较大,不利于庄稼的成熟和晾晒。此外,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大概会导致病虫害滋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其次,出伏后人体应逐渐顺应秋凉之气,收敛阳气。东南风带来的温暖湿润天气大概会打乱人体的调节节奏,影响身体康健。
我国民间就有“‌出伏入逢东南风,‌秋后从来一半‌”的说法‌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出伏当天是东南风,那么这天大概率下雨,而且雨水还会大到把‌河塘的水都下满了,‌那么到秋收的时候,‌粮食收成大概会减半。‌这重要是由于此时是玉米、‌大豆、‌花生、‌水稻等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必要富足的光照来包管灌浆正常举行、‌荚果饱满,‌从而增加产量。‌而出伏时的雨水偏多,‌大概会导致秋季庄稼受到涝灾,‌影响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

老话说“出伏有三怕”,按照老人的说法,重要是怕打雷、怕骄阳、怕刮东南风。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以上的内容本日就分享到这里。小编在这里也谢谢大家的阅读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能安全康健,生活幸福美满!#记载我的8月生活##万能生活指南##夏日生活打卡季##秋日随记##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52041151917315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8 06:52 , Processed in 0.10642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