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回复: 0

最高级的养生:外不较量,内不纠结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3
发表于 2024-6-25 19: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齐善鸿教授说过一句话:“疾病的第一发动力气,都来自心中的负能量。”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通常就是心灵状态的反映。
生活中有很多人,遇事总是看不惯,又放不下,不停给自己的心田添堵。
久而久之,让自己长期处在愤懑、忧虑等负面情绪中,必然就导致身虚体弱,疾病缠身。
正所谓,百病由心生,百病从心治。
保持心田平和,遇事外不较量,内不纠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1
对外,不较量
《清史稿》记载了清代名士汤鹏的故事。
汤鹏性子执拗,遇事总是寸步不让,喜好跟别人争个高低胜败。
有次,几个文友聚在汤鹏家谈天说地,席间谈到药物。
一个文友说:大黄有火参之名,药性很烈,不宜多服。
汤鹏却反驳说:这烈性之说毫无依据,我天天服用它,不也没事?
对方听了也不服气,两人就争执起来。
为了证明是对方错了,汤鹏立即吩咐下人,去药铺买几两大黄返来。
大黄买返来后,他马上煎服,直接抱罐全喝了下去。
结果没多久,药性开始发作,汤鹏浑身发热,急火攻心,当晚就去世了。
太过执拗,终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令人不舒畅的人和事。
总想争个胜负,不但会深陷负能量漩涡,还会给自身带来难以遭受的恶果。
把心放宽一点,不为小事计较,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掩护。
宋朝宰相李沆,有次下朝途中,被一个书生当街拦住。
书生指着他大骂:身为宰相,你不能造福天下,是多么无能!
旁边侍卫大怒,就要上前将书生拿下。
李沆却止住侍卫,示意不消理会。
没想到书生又上前一步,诘问道:既无能,为何不退位让贤?
听了这话,李沆笑了笑,对书生说:我已请辞多次,只是圣上不准。
说罢他就直接走了。
面对书生的屡屡寻衅,李沆毫不动怒,也不计较。
这种与世无争的修养,让他一生顺遂,不但担任了两朝宰相,还活到了74岁。
作家李玉轮说:“那些一生放纵不羁爱较量的人,最后只会落得个身心俱疲,输人又输阵。”
人生短短几十载,跟谁过不去,其实都是跟自己过不去。
凡事琐屑较量,一味争强好胜的人,不免会烦恼缠身,给自己招来磨难。
对待那些不顺心的事,与其对抗,不如试着低头、退让。
不理会外在的是非,不陷于无谓的争端,心田平和,你的余生才能健康顺遂。

2
对内,不纠结
庄子说:“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楚来自刑罚,内涵的痛楚,则源自心田辩论。
生活中过多的纠结与思虑,就是在不停消耗你的心神,终极拖垮你的身体。
三国时期有位李郡守,他四十多岁,为官非常清正。
时逢汉末,各地都有战火爆发,郡境内经常有军队路过,扰得民不聊生。
每天早上,李郡守就开始担心是否会有士兵来犯。
好不轻易到了夜里,他又翻来覆去地想:要是来日诰日军队来了怎么办?
为此他经常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整个人很快就瘦弱下去。
整日担惊受怕,心神不宁,他很快就忧虑成疾,终极经多方医治无效去世。
《养生要集》中讲: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心事太重,不免消耗精神能量;忧虑过多,病痛也会找上门来。
凡事别纠结,减少妙想天开,心田的焦虑、内耗少了,身体的状态才能随之转好。
东汉时期,南阳有位叫沈槐的人。
由于膝下无子,他总是难过后继无人,经常茶饭不思,很快就病倒了。
他找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都无济于事。
名医张仲景知道后,给他开了个药方:将五谷杂面揉成丸状,涂上朱砂,随餐口服。
沈槐一看药方,发现谷物、面粉居然可以充当药物,忍不住大笑。
他让家人按药方做好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将张仲景奚落一番。
同心用心只想讽刺这件事,他全然将那些烦恼的事抛之脑后。
结果没多久,他的病居然真的好了。
这时,他才明白张仲景的良苦用心,又羞又愧。
他向张仲景当面致谢并讨教,张仲景笑着说道:寡思少虑,心神俱安,病自然就不治而愈。
世间之事,总是各式各样,纷纷扰扰。
任何事都郁结于心,只会让人寝食难安、形容枯槁,若能想开看淡,自然能身心通畅。
正如冯唐所说,我不多想了,就幸福了,幸福就是不多想。
心中无所挂碍,身体才能永葆生机。
凡事不纠结,不多虑,为心灵减负,把精神养好,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

3
养生,其实就是养心
中医泰斗李辅仁,如今已经105岁了,身体仍旧结实,精神矍铄。
他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念、不思、不想”。
李辅仁泰半生都在受罪,曾被下放到贫困山村,也曾被人诬蔑陷害。
然而不论遭遇什么,他都毫不在意。
他曾说过,小事不消计较,已往不必记挂,将来不必担忧,每个人都能活得舒服。
这份豁达的心态,不停地为他的身体注入能量,使得他总是精神充沛、活力满满。
曾国藩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养生,其实就是养心。
心态失衡,人就活不通透,自然百病缠身,在忧愁、愤懑中消耗自身健康。
保持美意态,哪怕人生再多困难坎坷,你也能安然渡过。
画家黄永玉48岁时,遭人诬蔑和举报,被关进牛棚,屡遭批斗。
那年生日当天,他受到了一顿毒打。
回抵家,他却笑着对老婆张梅溪说:“今天挨了224下。”
看到他破烂衣服里的含糊血肉,老婆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
黄永玉安慰着对老婆说:“天下不会永远是这样的。”
在这段凡人难以忍受的光阴里,黄永玉白天照常读书画画,晚上倒头就睡。
果然几年后,他就得到了平反,被开释了出去。
正是这种豁达平和的心态,让黄永玉始终活力充沛,没病没灾地活到99岁。
丰子恺说,心小了,事就大了;心大了,事就小了。
心气局促的人,处处计较,怨念深重,日子久了,各种烦恼和痛楚都会不请自来;
心胸宽广,不为事扰,才能不受负面情绪的荼毒。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
遇事不较量,凡事不在意,心田澄明,你才能更好地调养身体,颐养精神。

关于养生,明朝医学家龚廷贤在《古今医鉴》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真正高级的养生,不但在于对肉体的调养,更注意对心田的调节。
学会把心放宽一点,少思虑,常乐观,以清净心看天下,以欢喜心过生活。
养成恬淡平和的性情,减少心田的消耗,是一个人抵御朽迈与疾病最好的良方。
来源:洞见
声明:本条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构成贸易目的。版权归原作者全部,侵权请接洽删除。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426314026911388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1 00:21 , Processed in 0.10007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