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回复: 0

90多岁的名老中医说:长命的人并不刻意养生,只是做到了四个字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0

回帖

41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18
发表于 2024-4-5 2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裴学义,著名中医专家
养生并不是让你永葆芳华、百病不生,这本身就不符合自然规律,养生其实很简朴,就是到什么年事就做什么事,这也是我经常跟人讲的一句话。
人生,每个年事段都有精彩,青年时期是女儿或儿子,中年时期成了父母,老年后变成老太太或老头儿。
即使在工作中也会根据年事有角色上的转换,好比在体育界,青年时期做冲锋陷阵的活动员,中年时期做锻练,当个幕后好汉,老年后又可以成为控制场面的裁判。
这就叫到什么年事做什么事。

当龄时就应该恪尽职守,把事变做得有声有色,当进入下一阶段时也要实时调整心态去顺应新环境。
但大多数人却没有这样的自知之明,当龄时不爱惜,虚度光阴,过龄后又遗憾一番壮志还未实现,一味迷恋。
从这方面来说,应该对每个时期的年事过渡有点超前意识,为年事的转换做好准备。只有熟悉了这样的自然规律并担当它,才华让每一年事段都怡然自得。
其实,这就是中医提到的养生大观——天真绚丽,不违背人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不做违背身材规律的事变。
那么怎样才华做到天真绚丽呢?

《黄帝内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主张,意思是人的这个小天地要和宇宙自然这个大天地保持一致,人与自然从本质上看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必须天真绚丽。
什么是自然呢?现实上,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观察动物,有的动物会在冬季到来之前换上厚厚的皮毛,有些动物会冬眠;

春天万物复苏,天气变暖,躲了一冬的动物开始出来寻找食品;夏天,万物开始变得活跃;秋天,动物们又开始忙着收获和储存食品,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相较于人,动物似乎更懂得顺应自然,可以说是天生的养生家。
而古人也经常向动物学习养生,五禽戏、八段锦、武术等,里面都有模拟动物的因素。可在现代社会,人们为生计奔波,为名利竞相追逐,被太多的琐事干扰,结果康健也就付之东流了。
可如果我们向“动物”学习,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升起时起床,太阳落下时就苏息,少一些外出应酬。
这样,就能让人多一些康健,生命更恒久。
早睡早起,看似非常浅显,也非常简朴,但里面却有养生的大道,也是我一直服从的养生信条。
古话常说,顺者昌,逆者亡。每天早睡早起,就是顺;每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就是逆。
好的就寝才华保证一天精力抖擞,就寝不敷或晚上很晚才睡,身材素质也会随之降落,百病丛生。
小到每天的作息,大到每年的季候变迁,都要学会跟着自然走,顺应自然的要求。

一年四序各有特点,体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民间有句鄙谚:“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意思是说,如果天气出现异常抱病人数会明显增多。这种天气异常固然不多见,可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我们却人为地创造了异常的天气。
夏天一到,空调马力开足,室外烈日炎炎,室内却寒气凉凉,外貌看来身材是舒服了,现实却后患无穷。
因为根据“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夏天万物旺盛生长,阳气是向外升发的状态,人体也是如此,正处于阳长阴消的季候,是补阳的最佳机遇。
阳气相当于维持生命的火力,夏天用“凉”来对抗“热”,就会损伤阳气,让生命的火力锐减,人就会没有精力,倦怠无力。
冬天也是如此,烧得“热火朝天”的暖气,让室表里再次出现冰火两重天。但在冬季,人体的精气应藏起来,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才华为来年的春天打下底子。
如果室内温度偏高,皮肤毛孔就会张开,随之耗散过多的气血,无法藏精,大概外貌看来依然“康健”,但皮肤这道抵御病邪的关口已经是一副虚象,进入温度稍低的环境就会感冒生病。

以是,冬天就要去感受冷,夏天就要去感受热,这是最基本的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也是自然给我们的一笔恩惠。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带来疾病。
总的来说,顺应自然,最根本的就体如今顺应自然的时间和自然规律之上。让人和自然同步,真正的养生便开始了。
文章整编自《大国医: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仅作分享,侵删。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438240772364752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05:32 , Processed in 0.0914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