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回复: 0

从前那才叫过年,如今只能叫放假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3
发表于 2024-3-27 12: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过两天,春节假期就竣事了。
似乎还没怎么好好拥抱新春,转眼就又到了行将分别的时刻。
急乎乎忙,大概就是成年人天下的主旋律吧。
就连小时间无比期盼的过年,如今都更像是一个得以喘气的假期——比起贴年画、放鞭炮,许多人更想睡大觉。
房贷、车贷、柴米油盐……我们已经被这些东西推着走了很久,难得可以休息一下,谁又甘心错过?
但谁又不怀念那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年味”呢?

从前那才叫过年
还记得小时间,最等候的就是过年。
当时间的儿歌是如许唱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团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从腊八开始,年味就逐渐浓了。
新衣服、灯笼、对联、糖果、鞭炮、挂历……大包小包的年货,拎在手上,甜在心里。
有些人家还会买一张大大的挂画,上面通常是一个圆姑娘或胖小子,怀里还抱着个大鲤鱼。

来源:视觉中国
到了腊月廿四,就是大扫除了,百口老小齐动手,谁也别想闲着。
门窗、桌椅、被褥、柜橱……所有角落、所有东西,但凡能洗的都给洗了,不能洗的想方设法也要给它整理一遍。

来源:视觉中国
待到除夕,那一天爸妈根本都是围着厨房转,炖肉、炒菜、炖鱼、酱肘子……满屋子都飘着肉香味。
孩童们则凑在桌前,望着满桌的佳肴流口水,恨不得马上就吃到。
等到所有东西备好,一家人齐齐入座,每年最丰盛的一桌“年夜饭”,也就开席了。
它不只是一桌饭,更是一桌满满的幸福。

来源:视觉中国
吃完年夜饭、洗完澡,再换上新衣服之后,最紧张的事变,便是打开电视看春晚。
当时间百口人还会一起守着电视机。
电视里放着春晚,电视外一家人唠嗑不断,从前的除夕夜,多数是云云度过。
不停到12点,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硫磺味随着硝烟弥漫开来,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当然对于孩童来说,拜年还是其次,更紧张的是意味着可以收压岁钱了。
固然当时红包不大,但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巨款”了,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忘了……
同样忘不了的,还有妈妈的那一句:“你的红包拿来,妈妈先帮你保管着……”
当时间,大家都还没有什么钱,生存也没有如今好。
但那年味,很浓很浓。
爸爸刚炖好的肉,妈妈给买的新衣裳,兜里舍不得花的几毛钱,还有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桩桩件件,都是永远忘不了的童年优美。

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顶多叫放假
多年从前,老舍老师曾在《北京的春节》里,深情回忆了北京胡同里的春节景象: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很多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从前的春节,是布满了仪式感的。
它总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集市、在庙会、在每一条喧闹的街道上,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相互祝贺,通报幸福。
它总会有眼花缭乱的色彩,檐下的灯笼、门边的对联、夜空中的烟花、巷子深处的爆竹……无一不在宣告着新年的到来。

来源:视觉中国
儿时印象里的年味,确确实实地淡了。
从前一家人兴高采烈去采买年货的场景,已经少有了;如今更多的是网络购物,足不出户坐等快递上门即可。
从前年夜饭时才气吃到的诸多大餐,如今似乎随时都能吃到了,可食品入口的那一种满意感,却很难再找到了。

来源:视觉中国
记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里有一段话:
“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存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
“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
“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
“只好年年依旧。”
我们的生存越来越好了,新衣裳、年夜饭,也就不足以带来太多的喜悦感。
我们过年的仪式感丢了,春节也就成了日历上,再普通不过的一页。

我们怀念的年味
实在都是人情味
之前,许多人在网络上满怀等候地筹划着“疫情竣过后,要去做什么”。
有人说要去吃暖锅,有人说要去见朋友,有人说要去旅游……我们越来越能读懂林语堂的那一段话:
“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许多东西,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贵。
年味,大概也是云云。
莫言曾回忆本身老家过年的“装财神”习俗:
“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
听到门外迎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会盛上半碗饺子,让他送出去。
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或是竹篮,站在寒风里,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间也不会舍不得那半碗饺子。

来源:视觉中国
厥后,饺子可以每天吃到了,叫花子不再有了,“装财神”的习俗也就逐步消失了。
莫言说:“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如今的孩子不感爱好,他们自有他们的高兴的年。”
我们怀念的年味,原来都是各自记忆里,忘不了的年代。
我们怀念的,实在是谁人左邻右舍都还熟悉热络的时间,当时的快乐总是来得特殊简单。
我们怀念的,满满的都是“人情味”。
你看年复一年,市肆里循环播放着的,还是熟悉的新年歌;春节依然是最隆重的节日,年轻人也还在放烟花……
说到底,春节还是谁人春节,只不过你已不是从前的你。

来源:视觉中国
小孩子才盼着长大,成年人只盼望放假。
时间让我们扛起了许多责任与义务,快乐再没那么容易,唯愿安全、康健。
这个年,快过完了;离家的日子,也近了。
沐日无多,务必爱惜。
好好休息,然后,再好好出发。

来源: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存。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3277353445374419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07:02 , Processed in 0.0938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