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浅识中医养生观——春夏养阳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回帖

46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63
发表于 2025-3-23 16: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一个养生防病观,很多中医爱好者固然经常听到这句话,但是大概也并没有非常明白它。今天,一起来相识下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几种的认识[img=100%,46]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22d6086b73f9e191e0ac871199b9d522~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3330301&x-signature=9BPh03%2BO2WQaxB5Cw3Fq%2F0xaekk%3D[/img][img=100%,46]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d9b0e21491ba21f32eea79584b19400c~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3330301&x-signature=yLy9oWZ%2BRM1uE1%2FK57EORccsiQs%3D[/img]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命题,历代医家认识纷纭,限于资料,略述如下。


1、“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唐代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2、“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清代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


3、“春天和夏天保养阳气,秋日和冬天保养阴气,以顺从这个根本,因而他就能够和万物一样,保持着生长发育的正常规律。”(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能出书社,1981年,第17页)


4、“〔养阳〕摄养阳气。一说阳指肝、心,谓春夏养肝、心。〔养阴〕保育阴气。一说阴指肺、肾,谓秋冬养肺、肾。”(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古文》,上海科学技能出书社,1989年,第7页)


以上诸家见解,均有肯定的道理。但是,有过于偏执饮食寒温的认识,有过于笼统的一概而言,有具体指向五脏的季节保养。那么,该怎样认识这一养生观、防治观的命题。兹不揣浅陋,做如下讨论。





春夏时节,天热地暖,已是阳气茂盛之时,为何还要“养阳”?

春夏时节,阳气升发,万物进入“生长”时段。机体亦由以“阴成形”的潜藏式为主,向以“阳化气”的生长式为主转化。


随着阳气的渐渐升发,天地温度渐变温热,万物生机勃勃。机体的阳气亦渐加用力化气,促进气、血、津液的化生,供养机体生长所需(如显而易见的人体的毛发、指甲生长变速,尤其是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显着增速)。


机体随着天地阳气的升发,而脏腑功能活动日趋茂盛之势(就连疾病的好转、康复也较秋冬显着)。以是,春夏时节的阳气茂盛,既是阳气用力化气之季,又是阳气易耗易损之时。


随着昼长夜短的时间厘革,机体劳作及户外活动时间增加,夜间睡眠时间淘汰,机体用阳的时间也就显着增加。与此同时,天热地温,阳光充足,机体也极易出汗。固然适度出汗有助于机体散热、排泄。但是,汗出太多的同时既易耗气又可伤津。而恰幸亏这个时节,人们又多喜于乘凉处阴,饮凉食冷,以解温燥、暑闷之困,这是根本的知识。





正因为习以为常的事极易被忽视,以是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的命题。因为阴、冷之气最易伤阳。秋冬时节,人们都知道厚衣保暖,居室少出,保护阳气。着实,乘凉处阴以解暑降温,饮凉食冷以解渴生津,也是“养阳”“护阳”之举,本无可厚非的,核心是适度的问题。


处在天热地温之时,极易出现“太过”,而少有“不及”。太过就容易伤阳,一是阳气被遏,二是损阳寒中。


何为适度?答案就是让机体为顺应阳气生长时段,予以相宜的调节,养护机体而使之适应。


何为太过?就是过分寻求乘凉处阴而形成逃避人体必须的阳气生长时段,一味地饮凉食冷而寻求安逸。这就不是“养阳”,而是“伤阳”了。


自古以来,人皆知之,夏季易发腹泻,多为乘凉食冷所致。而近年来的“空调病”,恣食冷品的身疲、少食等的脾胃病,不已是很常见的吗?


看来,这个适度的把握,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既要让机体适应天地之气,又要使机体不被温燥所伤。这个适度只能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来调节、养护,才称得上是正确的“养阳”之举。■
【来源:中医出书】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441844841768607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0 15:21 , Processed in 0.0879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