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回复: 0

北京宫灯与古修建的 异曲同工之妙

[复制链接]

132

主题

0

回帖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06
发表于 2025-2-13 2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摇虹彩张华堂,月散瑶光满禁城。”中国宫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其相干记述,出土的宫灯实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以致更早。唐朝是宫灯发展的鼎盛时期,相传洛阳东都宫廷匠人毛顺,心多巧思,利用彩绸打结,做成灯楼二十间,楼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悬挂金翠珠玉等物,微风吹来,铿锵悦耳,又以灯光照射,出现出龙螭虎豹飞腾跳跃的外形,“似非人力”。元稹《灯影诗》曰:“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北京宫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久长的历史。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曾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为宫廷制造灯具,这也让宫灯工艺大放异彩。到了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灯库,专门负责宫灯、花灯的制造修理,皇宫外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名冠京师的灯铺文盛斋就是其一。文盛斋起源于1806年,专门给宫里制作宫灯,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继承了文盛斋的技艺,传播到现在。
北京宫灯制作精美,用料讲究,框架多用竹子、红木、檀木、花梨木等进行捆扎。外绷彩绘纱娟,下垂流苏,口饰金边,非常艳丽端庄。然而宫灯制作过程却非常复杂,从木匠备料、开料,到雕刻、拼接、黏合、抛光、打蜡、上漆,再到贴绢或上玻璃,末了插上龙头、挂上流苏,总共必要一百多道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力求做到严丝合缝,上下均匀。
北京宫灯融合了软陶、剪纸、刺绣等工艺,成为承载众多非遗元素的“综合体”。在宫灯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可以将软陶制作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如花朵、动物等,粘贴在宫灯的外貌,增加宫灯的立体感和艺术感。剪纸和刺绣则可以用来装饰宫灯的绢纱或玻璃,使宫灯更加富有民族特色。
六方宫灯是北京宫灯的重要情势。传统的六方宫灯,分为上下层,大要上由主框架和上下扇构成。主框架由六个雷同的副框架组合而成。上扇和下扇的柱子上分别粘有装饰纹样。另外,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随意拆卸和组装。值得一提的是:看似复杂的结构,在制作过程中不必要一个钉子,全由榫卯结构拼合而成,和古修建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修建有梁,宫灯也有弯梁;古修建有柱子,宫灯也有柱子;古修建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代处有雀替,宫灯上相对应的位置叫飞角牙子……
除了六方宫灯之外,北京宫灯还有以下几个种类:花灯用红木、紫檀木、花梨、楠木等贵重木料作框架,再镶上纱绢、玻璃而制成,制作更为精美;动物灯则独具北京特色,其刻画的动物,不仅栩栩如生,而且极富想象力,拥有较高的艺术美感和欣赏代价;而吉利灯则照野生草本植物蒺藜果子的外形,以红纸糊成多角形,带有祈福辟邪的寓意。
文/本报记者陈品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030791700740560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7 07:16 , Processed in 0.0924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