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回复: 0

春节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 “中国年”日渐成为世界节日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0

回帖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0
发表于 2025-2-8 20: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参考消息》2月6日刊发文章《春节文化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外国人 “中国年”日渐成为世界节日》。全文如下:
地标修建亮起的“中国红”,唐人街上舞龙舞狮,粤语发音的“恭喜发财”……过去提到中国春节,不少外国人的印象停留于此。而在刚刚竣事的乙巳蛇年春节假期里,更多外国人自动融入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
随着中国入境免签政策不断优化、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的春节被赋予了更多国际化色彩。在中国人最认识的年夜饭桌上、春晚节目里、庙会人群中,以及社交平台与春节有关的海量短视频里,外国人过“纯正”中国年的故事越来越多。春节正走向世界,“中国年”日渐成为世界节日。
“打卡”春节成为潮流
“过春节,是我来中国的来由之一!”希腊钢琴家西奥多西娅·恩托库曾多次赴华演出,今年乘着中国对希腊试行免签政策的东风,她带着家人,赶在春节前落地北京。
“我要和家人朋友在中国聚会,吃饺子,还要去参加大街上热闹的活动。”幼年时,西奥多西娅便产生了对中国春节的想象,客岁听说“春节——中国人庆贺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团结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消息,她迫不及待地安排了这场家庭旅行。
1月29日,在北京地坛庙会上,来自瑞士的游客马克西姆(左)和莉莎(右)在展示购买的怀念品。(鞠焕宗 摄)旅游网站“去哪儿”数据表现,截至正月初七,春节期间利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数量同比增长七成。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为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春节假期北京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同比增长51.9%,实现入境旅游耗费9.3亿元,同比增长52%。
在北京东岳庙庙会,外国游客挤在人群中饶有兴致地观看舞狮演出;在上海豫园灯会,九曲桥上的中、英、韩语广播滚动播出;在广州花市,外国人穿上中式服装“沉浸式”购物……
“春节是一个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蒋依依认为,依托春节,很多既有观赏性又有体验性的传统文化项目,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携程海外平台数据表现,近一个月,海外游客“灯会”“京剧”“川剧变脸”等非遗类项目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六倍。泉州簪花围、潮州英歌舞、自贡灯会等,也成为吸引各国游客体验的热门项目。
大年代朔看舞龙游街、唢呐演出、非遗花灯,大年初二看徽剧演出、打铁花,大年初三看舞麒麟和彩头狮……这个春节,坐拥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推出了一份“桃花源里过大年”的文旅活动日历,吸引了环球各地的游客共赴文化盛宴。
“我们很喜欢参加新春鱼灯的演出。”在黟县旅游的法国门生娄和马里昂介绍,本地中国传统风格的景致非常美丽,传统文化魅力独特,本地住民对外国游客也非常友好。
春节,正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块新招牌,更成为推广中国文化的一张新手刺。
摩洛哥姑娘晨曦学习中文多年,目前正在摩洛哥一家中资企业工作。春节邻近,在天津参加完集会的她开启了十余天的休假。在上海、苏州、安徽等地,她惊讶地发现,即便都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域,过年也是“十里差别俗”。
“上海南京路的演出,是年轻人喜欢的汉服秀,更当代;苏州甪直古镇的演出,是本地的传统戏剧,更热闹。”在晨曦的中国春节初印象里,“越是小城小镇,过年越热闹”。
最让晨曦印象深刻的,是走上街头时,常有中国人和她打招呼。“一直以为中国人都比力拘谨,来了之后发现大家互道新年祝福是多么自然的事!”
大年代朔,来自俄罗斯、智利、摩洛哥等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留门生和外籍教师,来到安徽博物院,参加“博物馆里过大年——留门生专场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年味。留门生们在英文讲解员的带领下,不光参观了各类展览,他们还“上手”体验点茶、面塑、拓印、漆扇等传统民风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真的太神奇了!我第一次品尝到本身制作的茶粉。”来自智利的留门生李斯吉说,在春节来到博物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让他感觉非常风趣,未来他也想更多了解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
在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看来,外国人对春节的爱好愈发浓重背后,是中国人本身对年味的加倍珍视。
“越来越多城市正在恢复和升级春节的仪式感,年轻人在继续传统中创新,让春节抖擞出新活力,而且通过旅游,向环球游客传播春节文化。”肖鹏说。
“洋春运”越来越“丝滑”
春节前夕,来自英国利物浦的DJ德鲁·穆尼和他的徒弟哈里·曼尼恩竣事了在泰国普吉岛长达两周的出差,回英国的航班将在北京都城国际机场中转。偶然间,他们在TikTok上刷到很多博主推荐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师徒二人决定,24小时内“特种兵”式游览北京,体验中国春节。
一下飞机,德鲁便被北京机场的规模和服务所震撼。机场大厅的中式楼阁里,美食琳琅满目,德鲁一边刷着博主们的推荐,一边眼花缭乱地征采。
“这是我见过最酷的机场!”一顿饱餐后,德鲁在照片墙(Instagram)上发文。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还在机场赶上了参加携程团体推出的“免费北京半日游”,打卡长城、天坛、前门、天安门等北京代表性景点。
“所有通过北京举行国际中转的游客均可免费报名半日游项目。”携程团体海外市场总经理张成杰介绍,“半日游从都城机场出发,可体验长城和北京中轴线两大热门旅游IP。”截至1月中旬,已有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等近50个国家的600位游客体验了该项目。
机场是大多数外国人进入中国的第一站。随着中国不断优化互免签证、片面免签、过境免签等入境政策,春节前后,中国的各大国际机场正迎来一波“洋春运”。
除夕上午,都城机场临时入境许可申请柜台前不时有游客排队。北京边检总站民警陈苗接连为四位美国游客办理了临时入境手续。轮班苏息时,她又给排队入境的游客送“福”字,对外国游客说上一声“Happy Chinese New Year”。
“以往签发临时入境许可和办理边检入境手续须要在两个柜台分别办理,游客要排两次队。”陈苗说,为了推动入境更快捷便利,北京边检总站在北京的两个机场试点两个手续“一站式”办理,大大节省了外国友人的入境时间。
被誉为都城“新国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多次革新出入境人次纪录,今年春节假期又迎来一波明显的入境增长。除夕至初七,大兴机场口岸入境外籍人次同比增长41.2%,其中免签入境的占43.0%。
“工作量增长了不少。”北京大兴机场边检站民警张祖祎说,“以前一天内也就几十个办理过境免签的游客,如今一个航班就有几十个”。
在与外国游客的互动中,张祖祎显着感到,在扩大免签的配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乐意自动探索中国。“哪怕停留时间不长,很多外国游客自动表达要去长城、王府井、三里屯看看。”
来自芬兰的米科在大兴机场入境现场对记者说:“客岁听到中国对芬兰试行片面免签的消息时,我特别高兴!”他曾在芬兰听说过本地华人的春节庆贺活动,品尝过欧洲“不太正宗”的“北京烤鸭”,这次来北京,他提前预订了中国旅游团体旅行服务有限公司的导游服务,专门安排了美食行程。
北京市还在都城机场和大兴机场的国际到达出口明显位置设置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为外国游客提供付出、通讯、交通、文旅等服务。游客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兑换货币、办理SIM卡、购买交通卡、预约景点门票等。
夜幕降临,德鲁在前门鲜鱼口胡同对着空中挂满的灯笼拍下此行末了一张照片。返回机场后,他将这张照片发在了照片墙上,配文“在中国的24小时”。
放眼天下,不论是北京服务,还是上海PASS……从机场开始,到机场竣事,“洋春运”越来越“丝滑”。
引发环球情感共鸣
当米科在中国开启春节之旅时,他的家乡赫尔辛基也正在举行“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在万塔机场、坎皮广场等地,一场场庙会、演出、非遗技艺展示等轮番上演。仅在坎皮广场举行的庙会,就有超三万人次到场。
这场由中国驻芬兰使馆、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理的活动已走过19年,成为中芬文化交换的重要品牌。除了芬兰,北京市文旅局还在挪威、尼日利亚、爱沙尼亚等地举行“欢乐春节”活动,把中国年带到世界各地。
春节,正为世界所共享。德鲁告诉记者,在英国利物浦,每年春节本地唐人街都会举行庆贺活动。“每当我看到唐人街的舞龙舞狮演出,我就知道中国新年到来了。”在德鲁看来,春节在利物浦已从最初的华人节日扩大为差别社群共享的节日。
曾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中国人民大学消息学院副教授许颖认为,春节庆贺活动在环球化进程中显现出强大的包涵性和适应性。“家庭团圆、尊老爱幼、感恩传承等理念,逾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可以或许引起环球各地人们的情感共鸣。”
而最近,在大批外国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后,一些外国人自发对春节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也为春节文化的国际化增添了新色彩。
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博主“Neonhotel”发布了他春节期间扫除房间、贴对联、挂灯笼,尚有制作“财神帽”的视频。尚有的外国博主在除夕当天收看春晚,对人形呆板人演出赞不绝口。
“地球村的第一届春节”,在如许的话题词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春节祝福汇聚于假造世界。
“神奇的中国文化,这太风趣了。”“人们写对联、捏泥蛇,文化气息四溢,展示了真正的文化遗产。”在脸书平台上,一则英国伦敦莱切斯特广场举行中国新春文化演出的视频引来了不少外国网友的“围观”。
在“油管”上各类中国春节演出和活动的视频精彩丰富。在《莫斯科举行中国新年市场和文化活动》的视频中,作者显现了莫斯科街头,众多的本地住民到场和体验传统舞狮和舞龙演出、以及用红灯笼、龙形图案为特色装饰的中国新春市集。此外,春晚中显现融合中国地方文化和先辈科技的呆板人舞蹈,更是成为了转发的热门视频。
“我们在脸书、照片墙等安徽文旅海外新媒体社交账号上加大‘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文旅宣传,向世界展示中国年味年俗,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安徽过大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对交际换与合作到处长尤业凤说,他们还将赴丹麦、英国举行“欢乐春节”文艺演出、“美好安徽与世界对话”文旅推介和图片展,吸引更多境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节日。
经过此次短暂的北京之行,德鲁希望未来可以或许专门计划一次在中国的春节“深度游”。他发现,社交平台虽然让他离中国更近一步,但解开这个“秘密东方古国”的奥秘还需实地探索。
“在英国,信息总是直接转达给你,广场是圆的、房顶是尖的,仅仅是如许。而中国的统统,好像都不是理所固然的,背后总蕴含某种深刻的含义。”参观完天坛、前门,德鲁感叹,原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赤色代表吉利,龙是中国人的图腾,这些内涵都被赋予在传统修建的营造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分析,以前外国人对春节的了解,可能是通过一些文化符号,“假如能切身融入其中,那么对春节本身以及它所蕴含的国泰民安、祥和、团圆、寻求幸福等代价的理解会更直观,更有切身了解”。
许颖认为,让外国人传神地走进春节,开展文化交换,有助于增进国际理解,消除文化偏见。“这不光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为构建人类运气共同体提供了文化支持。”(记者 陈钟昊 郭晨 杨淑君 汪海月)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856161947649695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9 15:50 , Processed in 0.0912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