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回复: 0

2025全年康健养生月向来了!捉住每个月的重点,疾病绕着走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0

回帖

49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99
发表于 2025-1-1 1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全年康健养生月向来了,
跟着做,新的一年健康健康。








1月养生重点:做好保暖护“两头”

1月天气严寒,同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小寒。


1、护头:露在外面的头部、脖子也得做好保暖工作。俗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作为诸阳之会的头部保暖若做得欠好,很容易引发鼻炎、头痛等疾病,这也成了许多中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头部保暖也不能忘记口鼻,由于寒凉的空气也容易让反抗力较弱的人患上急性鼻炎。


2、护脚:“树枯根先衰,防寒先暖脚”,隆冬里养血补气离不开泡脚。可取桂枝10g、砂仁6g、吴茱萸6g、白豆蔻10g、淫羊藿30g、生姜10片、仙茅10g泡足。而且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高,用水量肯定要沉没过脚腕以上。


此外,南方人通过按摩阴陵泉、关元、肾俞等穴位,可温阳化湿;北方人按摩关元、肾俞、太溪等穴位既可温阳还能防燥滋阴。


2月养生重点:初春养生“三个早”

2月已经进入到初春,“立春”和“雨水”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前两个。这个时候养生讲究三“早”。


1. 早防晒多保湿:防晒不但在夏季,初春基本集合了大风和干燥两个因素,护肤很有必要。敏感性皮肤的人群更要从初春做好防晒。选用防晒系数在SPF15左右的化妆品就可以了,可选用乳液状或水状的防晒品,能在抵御紫外线的同时,还能补充皮肤水分。


2. 厚衣服别早脱:“春捂秋冻”,假如一下子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因不适应气候变革而易着凉抱病。


3. 早起晚睡更精神:立春后,开始昼长夜短,为了顺应这种昼夜变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当然,也并不是睡得越晚越好,晚睡不要晚于11点。


此外,初春常常起风,嘴唇易干裂,保举喝点黄瓜猕猴桃汁。养肝护肝可常常按压肝腧穴和太冲穴。


3月养生重点:防好疾病备好“两茶”

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候,尤其是一些盛行症。平时在家也要多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证富足的就寝。别的,天天按摩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位也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初春时节,咽喉类疾病有上升趋势。家里有慢性咽喉炎病人的,不妨提前给本身和家人备上两杯润喉茶。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


1、桔梗菊花茶:有清咽利喉、止咳化痰的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甘草、桔梗、金银花、菊花。


2、玉蝴蝶茶:适合常常感觉眼干咽燥的上班族,有清咽利喉、清肝明目标功效。茶料为胖大海、玉蝴蝶(木蝴蝶)、甜叶菊。


此外,春天多增加户外运动,舒展身体,可提神醒脑,改善春困。同时,这个节气适合捏揉指尖,由于手指头两侧是经络的井穴,多捏揉可疏通经络,调治阴阳。


4月养生重点:养生记住一个字“柔”

谷雨是春天的末了一个节气,翻过谷雨便是初夏。但越是如此变动,养生越要留意柔和适度。


1、饮食“柔”:春季本着“柔和调养”的原则,这时可以多食山药。山药是健脾食物中最柔和的了,药食同源。蜂蜜、大枣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也可渐渐增加,如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


2、运动“柔”:俗话说“春动生阳”,春末更要留意多动,但切忌过分出汗。谷雨之后,气温回升迅速,但早晚气温偏低,切勿在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


5月养生重点:养生重滋养、祛湿气

五月,立夏和小满节气到来,人体也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应该留意健脾祛湿。


1、以滋养心灵为重:立夏之后,以滋养心灵为重,中医以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保持富足的就寝,留意养阳,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脑血管。


2、饮食平淡多点苦:特别留意饮食调养,以平淡为主,多吃点儿“苦”。民间不停有小满三候之“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清热、去火、开胃。


3、吃点健脾利湿的食物:进入五月,早期防湿、祛湿。可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由于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平时可多喝粥以调理脾胃,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分泌。


6月养生重点:夏季易倦怠,养成三风俗

进入六月,夏倦。人们易感倦怠,也很容易中暑。


1、晚睡早起 昼寝补眠:炎天白昼较长,就寝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候适当的昼寝对身体有很大的利益。昼寝时间一样平常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2、食宜清补 苦夏不苦:在饮食上面,一是平淡为主,二是切忌贪凉,三是苦夏“吃点苦”。


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在果蔬中尤其推许“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


明代李时珍以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薏米赤小豆粥清热健脾,利湿养肝;冬瓜荸荠粥补益胃肠、生津除烦。


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


3、适量运动 早晚为宜:“汗为心之液”,因此中午运动流汗最易伤心。


此外,此季候要留意健脾,按摩可选择脾经原穴“太白穴”。


7月养生重点:祛湿养心,清凉一夏

七月有小暑和大暑,也是最热时节。人出的汗多了,慵懒乏力,常常是“无病三分虚”。


1、祛湿,多咸少甜,清热消暑:除了及时补水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平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酷暑时节,天气燥热,人体水分流失得也快,所以,饮食上最好多点咸,少点甜。做菜时适当放些姜、葱、蒜、醋,多吃点温、软的食物。荷叶冬瓜汤就是不错的选择,不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还能生津止渴。买一张鲜荷叶 洗净、切碎,配上鲜冬瓜,加水,开小火炖,再用食盐调调味道,这种汤特别适合暑天口渴心烦,咳嗽,痰多,小便量少、色黄,还有口腔溃疡的人喝。


2、养心,别让感情中暑:夏属火,通心,人易烦躁不安、胸闷气短,所以,暑天养心很重要。大多数人中暑都发生在中午前后,这时如能睡个午觉,放松静养一下,也能避免中暑的发生。


想改善就寝,不妨实验按内关穴。内关穴位于腕掌侧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一天两次,一次不少于36下。


8月养生重点:润燥也要健脾

八月迎来立秋,暑去凉来。处暑则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竣事了。此时养生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燥则润之”。进入八月,昼夜温差加大,饮食应对峙祛暑清热,别的,这时“燥”气当令,出现干燥的症状。


1、润燥:这时的秋燥属于温燥,只能清补。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


2、健脾:中医以为,从立秋到秋分为长夏,长夏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吃大量的凉食冷饮更容易伤了脾胃,到秋天时就容易出现腹泻或便秘、咳嗽等问题,所以要健脾。


健脾养胃,可以常常捏一捏足三里和阴陵泉。阴陵泉是健脾的重要穴位,而足三里归属于胃经。坐着用手一摸小腿,恰好就能打仗到这两个穴位,没事时常捏。


9月养生重点:夜防凉,护心肺

九月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日夜温差较大,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


1、防凉勿露身:假如这时穿得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


因此,要留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


2、还要护心肺:肯定要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伤人。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在季候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留意,炎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量和药效都有所差别,大概必要调解方案。


此外,常按太冲穴有助于消除烦闷,改善心情。


10月养生重点:晚秋保健做好“三防”

十月,寒露、霜降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秋季的末了两个节气,热与冷瓜代,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1、防冻:“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说,气温会稍有下降,但不要过早穿上棉衣,给机体一个应对严寒循规蹈矩的过程。


不外,老话也提到“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纵然是秋冻,也要适度。


2、防燥: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等都比力相宜这个时节食用。


3、防悲:入秋之后,日照减少,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感情相应低沉灰心。不妨做一些团体性的慢运动,如打牌、下棋、养花、养鸟等。


11月养生重点:立冬进补不能“盲补”

“冬季进补,上山打虎”,但也不能“盲补”,应遵照“少咸多苦”的大条件。


杀鸡宰鸭、烹羊宰牛,加入当归、人参炖食,是许多地方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的办法。别的,山药、大枣、鸽蛋、枸杞、松子、羊奶等可常吃,以补虚滋肾、养血润燥;用鲜菇鸡汤、银耳红枣羹、核桃粥等进行小补,也很合时宜。


详细分地域来说就是,“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是大环境的原则。


北方地域的冬季天气严寒,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长江以南地域虽已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暖和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鱼类。在我国南方,人们在立冬爱吃些鸡鸭鱼肉,如台湾立冬陌头的“姜母鸭”,就是不错的选择。


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木耳、冰糖为宜,比如做一道冰糖炖雪梨就是不错的膳食。


12月养生重点:睡前泡泡脚,赛过参鸡汤

中医以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12月大雪节气之后更要留意“养藏”。


熟吃雪藕是不错的选择。雪藕含有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以及氧化酶身分,生吃可辅助治疗肺结核咯血等,熟吃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睡前一盆汤,赛过参鸡汤。”这个“汤”指的就是泡脚。深冬常泡脚可以刺激人体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及延缓朽迈。药物泡脚更是能让药物身分通过皮肤、黏膜、经脉以及络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


此外,天天只要花三分钟以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摩足心100次,就能强肾固腰、助长阳气。足心是涌泉穴,肾经第一个穴位。以一侧大拇指或足跟按揉对侧涌泉穴,以足心感到发热为度。■


【泉源:康健时报】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482444658765061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7 09:40 , Processed in 0.09622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