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技不如人?珠海航显现中俄对比!中国至少还必要追赶俄罗斯10年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0

回帖

37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0
发表于 2024-11-6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珠海航展,向来都是各国秀肌肉、亮家底的舞台。
而今年的航展,也已经快要到临了,在这场航展中,除了歼-35A的身影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俄罗斯的苏-57战机。
这架承载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盼望的五代机,第一次出国参展,自己就自带了不少流量。
苏-57战机
然而,和苏-57一同到来的,另有另一位“重量级高朋”——安-124运输机。
它低调地运来了另一架用于静态展示的苏-57,却无意间揭开了大国博弈的另一面:巨型运输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范畴,正在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
不过在珠海航展上,相信各人最关注的,应该就是就是那些超大型运输机的比力了吧。
安-124运输机
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人有疑惑了,到底是中国更强,还是俄罗斯更强?
中国,作为环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这场无声的竞争中,可否弯道超车,实现战略突围?
信息来源
珠海航展:大国博弈的缩影

俄罗斯派苏-57到场珠海航展,真是费了一番心思。
一方面,它想借此机会展示其在五代机范畴的最新成果,吸引潜在买家;另一方面,也试图向世界宣告,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依然实力雄厚。
事实上,大家都能看出,这背后藏着不少无奈。
信息来源
苏-57的“做工粗糙”早已是公开的机密,机身接缝、铆钉拼接,无不透露着一种“毛坯房”的既视感,尤其是和中美五代机相比,差距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更告急的是,苏-57的到来,不得不借助安-124运输机,而这款巨型运输机的机体和发动机,都依赖于乌克兰的生产。
俄乌辩论的爆发,直接掐断了俄罗斯的供应链,使它在巨型运输机范畴的发展雪上加霜。
安-124运输机
从更深层次来看,苏-57的参展,不但仅是一次简单的产物展示,更像是一场政治秀。
而俄罗斯可能就是盼望借此通报一个信号:纵然在西方制裁和俄乌辩论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依然拥有独立自主的军事实力。
然而,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姿态,恰恰袒露了俄罗斯在航空工业范畴的虚弱。
苏-57战机
在西方技术的封锁和国内经济的制约下,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巨型运输机的研制更是遥遥无期。
着实,俄罗斯选择苏-57战机到场珠海航展,意在展示自身实力,但同时也存在防范泄密、技术实力不足的隐忧。
俄罗斯派出来的苏-57还是原型机,这一点着实透露了不少信息。
苏-57战机
俄罗斯就是想展示五代机的技术实力,试图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分一杯羹,同时,原型机也意味着技术的不成熟,甚至可能存在一些设计缺陷。
而俄罗斯选择原型机参展,或许也是出于保密思量,避免焦点技术泄漏。
但是这样做反而让人以为他们技术不够硬,似乎在藏着掖着。
网友戏称苏-57为“做工最粗糙”的五代机,机身接缝清晰可见,甚至有网友讥讽“手机都能塞进去”。
苏-57战机
这种粗犷的制造工艺,和现代航空工业的精密制造格格不入,也袒露出俄罗斯在航空制造方面的不足。
更故意思的是,俄罗斯派来的苏-57飞行员博格丹,十年前就开过苏-35来珠海到场过活动。
十年之后,他再次来到珠海,驾驶的却是另一款战机,也算是故人“重现”了。
博格丹
这十年来,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发生了不少变革,新机型的研发、技术的升级,另有国际合作的加强,都在推动着这个行业往前走。
不过,他们也面对着不少的挑战,最显着的就是资金题目和市场竞争。
但不管怎么说,俄罗斯航空工业在不断地努力和调解中前进。
然而,苏-57战机的“做工粗糙”,也袒露了俄罗斯在航空制造方面的不足。
苏-57战机
“做工粗糙”的苏-57战机

事实上,苏-57的“粗糙”不但仅表现在外观上,更表现在它的技术细节上。
举个例子,发动机直接袒露在外,没有遮盖,感觉跟现代隐形战机的高科技形象差远了,而弹舱缝隙过大,隐身性能也是令人担忧的。
这些细节表明,俄罗斯在航空制造工艺上另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和中美等国家比起来,俄罗斯在材料科学、精密加工和电子技术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这就这导致了,他的航空产物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都难以与西方先进水平竞争。
但是俄罗斯的安-124运输机却不停都依赖着乌克兰的生产,并且受到俄乌辩论影响,将来发展前景堪忧。
我们知道,安-124是苏联时代的产物,生产线则是位于乌克兰,而俄乌辩论的爆发,就使得俄罗斯失去了安-124的生产能力。
信息来源
现在,俄罗斯只能依赖现有的安-124机队维持战略空运能力,但随着这些飞机的老化,俄罗斯的战略空运能力将面对严峻挑战。
由于缺乏关键技术和资金,俄罗斯短期内无法自行研制新的巨型运输机。
那么安-124和中国运-20又有哪些差别的,究竟是谁能更胜一筹呢?
信息来源
运-20和安-124

运-20的问世,阐明中国在大型运输机的研发上取得了告急盼望,然而,与安-124相比,运-20在载重和航程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这反映出中国在巨型运输机范畴与世界先进水平另有一定距离。
运-20的最大载重为66吨,而安-124的载重可达120吨,几乎是运-20的两倍。
运-20
在航程方面,虽然运-20的空载航程可达7800公里,但满载航程仅为4500公里左右。
而安-124纵然搭载66吨货物,航程依然接近8000公里。
这种差距,直接影响到战略空运的效率和灵活性。
着实运-20与安-124的差距,不但仅表现在数字上,更表现在其背后的技术水平上。
安-124
安-124采取了先进的超临界机翼设计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使它拥有更大的载重和更远的航程。
而运-20虽然采取了部门先进技术,但在团体设计和制造工艺上,另有提升空间。
就好比说,运-20的发动机推力相对较小,限制了载重和航程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在安-124和运-20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运-20的确是要小许多。

不过通过运-20的开辟,中国已经掌握了大型运输机的气动设计、结构制造和航电飞控等焦点技术,这为中国的巨型运输机研发铺平了蹊径。
但是,发动机技术仍然是中国研发大型运输机的最浩劫题,现在,中国还没有适合巨型运输机使用的大推力发动机。
运-20
虽然涡扇-20的出现,提升了运-20的性能,但推力依然无法满足巨型运输机的需求。
长江2000发动机虽然前景光明,可距离实用化另有一段路要走。
不管怎么说,中国在研发巨型运输机方面既面对机会也面对挑战。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防需求的提升,都为这种大型飞机的研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信息来源
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研发工作打下了坚固的底子。
但所面对的挑战也不少,技术难度高、研发投入大、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必要下功夫。
然而,中国的科研经费却很富足,国家的支持力度也很大,这为研发巨型运输机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就像长江2000发动机的研发成功,就会给中国的大运飞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长江2000发动机
着是一款中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可达35吨,足够驱动大型运输机。
一旦长江2000发动机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将会彻底解决中国巨型运输机“心脏病”的题目,使战机的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现在,美俄的巨型运输机快要退役了,这给中国的巨型运输机发展带来了市场机会。
长江2000发动机
美国的C-5M运输机和俄罗斯的安-124运输机都面对着机体老化和技术落伍的题目,预计将在将来几十年本地续退役。
这为中国巨型运输机的发展提供了难过的市场机会。
到谁人时候,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将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还是很有盼望成为这一范畴的主力的。

不管怎么说,此次表态珠海,既是俄罗斯展示其航空实力的窗口,也是对中国市场的一次摸索。
随着“一带一起”倡议的深入推进和环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必要更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以保障海外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
我们也明白,巨型运输机,不但仅是一架飞机,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它不但表现了国家的战略目的,也显现了民族的科技水平。
运-20
而中国,在巨型运输机的研发之路上,还是任重道远的。
相信在将来,我们能有更大的突破、更强的军事力气、另有更有前景的将来!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珠海航展的到来!
信息来源:

新京报——《官宣!空军歼-35A图片发布 将表态中国航展》2024-11-05
极目新闻——《初次表态中国航展!隐形战机苏-57已抵达珠海》2024-11-05
中国新闻网——《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运输机“安-124”在广东珠海起飞》2024-11-05
新民晚报——《有了运-20,为何还需安-124?两款传奇大飞机送“嫦娥”》2024-01-11
百度百科——CJ2000发动机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380321177500114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5 10:10 , Processed in 0.10411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