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技不如人?神舟十八着陆,落地刹时底部火光四溅!美国飞船咋不会

[复制链接]

120

主题

0

回帖

37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0
发表于 2024-11-5 07:5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

作为继神舟十七号之后又一次重要的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八号的任务从本年四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十一月四日安全着陆,历时整整六个月。

在这个寒意渐浓的十一月凌晨,东风着陆场上空忽然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火光,紧接着烟尘四起。这并非什么意外场景,而是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正在上演它回家的最后一幕。

这道火光不禁让许多熬夜守候的航天爱好者们捏了一把汗——为什么返回地球还要喷火?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与死神赛跑的极速之旅

要说返回地球这件事,可一点都不简单。想象一下,飞船在太空中可是以每秒7.9公里的惊人速率飞行的!这是什么概念?这比最快的子弹还要快上好几倍。

而要安全着陆,速率却必须降到靠近于零。这巨大的速率落差,就比如把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跑车,在短短几分钟内硬生生地刹到龟速,还不能让车里的人受伤。

飞船返回的第一步,就是要和自己的"零部件"告别。就像拆积木一样,先是轨道舱离开,接着推进舱也要分离,最后只剩下装着航天员的返回舱孤军奋战。这时间的返回舱,就比如穿着隔热服的"铁蛋",即将迎来最艰难的磨练——突破大气层。

当返回舱一头扎进大气层时,外部温度刹时飙升到上千度,整个舱体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火炉。但是,航天员在内里却安然无恙,这端赖返回舱的特殊隔热材料,堪称是超级保温杯的终极版本。

那么问题来了:突破了大气层的高温烤验,接下来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衅?飞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降落伞的刹时艺术

当返回舱穿越了炙热的大气层,来到离地面约十公里的高空时,一场堪称刹时艺术的演出即将上演。只见返回舱忽然打开了一把超级大伞——这可不是平凡的降落伞,它的面积足足有1200平方米,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这把"巨伞"一伸开,立即就给返回舱踩了一脚"急刹车"。在它的作用下,返回舱的速率从原来的高速降到了每秒7到8米。

虽然这个速率听起来已经很慢了,但要知道,这还是相当于从三楼跳下来的速率,要是就这么着陆,恐怕航天员们就要遭罪了。

更故意思的是,在降落伞伸开后,返回舱还要像整理行李一样,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丢掉,比如说隔热大底。这些东西虽然在太空中和大气层里立过大功,但在最后着陆阶段反而会成为累赘。

既然这个速率还是太快,那中国航天人又是用什么绝技来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的呢?

反推发动机:最后一击的完美共同

当返回舱隔断地面只有短短一米时,最激动民气的一幕终于登场了。只见返回舱底部的四台反推发动机同时点火,喷射出威力惊人的火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那道璀璨的火光。

这四台发动机必须在10毫秒内同时启动,并在200毫秒内保持推力完全一致,这种准确度,就比如四个神枪手同时开枪,还要保证子弹同时命中同一个靶心。

正是这最后关头的"回马枪",让返回舱的速率进一步降到了每秒1到2米,这才终极确保了航天员们能安全着陆。而我们看到的地面烟尘四起的局面,其实就是发动机强大推力作用在地面的自然反应。

说到这里,不少人大概会问,为什么之前美国的载人飞船返回时就不见如许的火光四射呢?是不是他们的技术更先进?

中美航天:差异的回家之路

其实,这完满是由于中美两国选择了差异的"回家路线"。美国的载人飞船选择在海上着陆,就像一个巨大的"沐浴鸭"终极漂在海面上。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实则自有其考量:地球外貌70%是海洋,意味着有更大的着陆地区可供选择;而且海水自己就能起到缓冲作用,看起来似乎更加安全。

但海上着陆也有不少麻烦:万一遇到风高浪急,接纳工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海水还大概对设备造成腐蚀;更别提还要派出专门的接纳船只,这无疑增长了不少本钱和复杂性。

相比之下,中国选择的陆地着陆虽然技术要求更高,但优势也很明显:可以更精准地选择着陆点,避开危险地形;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且不消担心海况变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这种选择,某种水平上也体现了中国航天的久远眼光——究竟不是每个星球都有海洋,火星探测器总不能指望着在火星上来个"水上漂"吧?
那么,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的载人飞船返回技术又会有什么样的突破呢?

将来展望:星辰大海的新征程

看着神舟十八号平安归来,我们不禁要为中国航天人点赞。从最初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空间站常态化运行,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在研发新一代的货运航天飞机"昊龙",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计划新奇,起飞时搭载火箭升空,返回时却能像平凡飞机一样在跑道上水平着陆,将为将来航天任务带来更多大概。

回顾这次神舟十八号的完美返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更是中国航天技术日益成熟的有力证明。

从最初的技术追赶者,到如今的航天强国之一,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证明: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向星辰大海的路径可以有许多种,关键是要找到最恰当自己的那一条。

结语

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使用太空的理念,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进。究竟,太空探索不是某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全人类共同的巨大事业。

信任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看到更多令人振奋的航天创举,见证人类文明在众多宇宙中留下更多出色的足迹。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央广网2024-11-04 09:45
央视消息客户端-2024-11-01-迎接神十八夜间返回 东风着陆场装备又上新了
光明网-2024-11-02-神十八航天员终于要放工啦 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331865897110784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4 03:09 , Processed in 1.09607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