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撤县设区”急刹车,大都会无序扩张该降温了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0

回帖

42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1
发表于 2024-11-4 2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县和区一字之差,但县似乎成为了区,一个地方就会失去自己,不再具备话语上的独立性。而近些年舆论对县的欣赏,或许也标记着一种返璞归真。


撰文丨青柳


“设区希望到哪一步了?”2024年9月,有东部省份的网友在本地的民生在线网留言咨询。


本地负责人复兴称:“行政区划应当保持总体稳定,必须变更时,应坚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等的方针,制订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


这一番复兴态度暧昧,似乎预示着撤县设区的工作希望尚不显着。


而在克日,《中国新闻周刊》接洽甘肃、湖北、山东等曾计划撤县设区(市)的地区的民政部分,他们均表示此事已处于搁浅状态,何时重启尚无明白时间。


事实上这早已有迹可循。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立的意见》,明白“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自此,持续数十年的撤县设区开始在实质层面降温。


撤县设区,到底意味着什么?又何以在今天开始收紧?




01



所谓撤县设区,是指将县级行政区域升格为市辖区,行政级别稳定,同样转为都会管理模式,并纳入城区之中。


在已往一段时间,许多地方非常热衷于撤县设区。现在全国共有1300多个县、900多个市辖区、300多个县级市。相比十年前,市辖区增加了110个,而县数目淘汰了141个。


县的数目甚至到达了汗青低点。曾有学者统计,如今“县”在县级政区中的比例只有约49.88%,到达秦汉以来最低值,占比已跌破50%,并且还有继续淘汰的趋势。


当然,消失的县并不仅仅是并入都会辖区,还有许多酿成了县级市。


撤县建市设区,好处是非常显着的。从县到市、区,一字之差,但都会功能和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巨大改变。


如果是县,中央工作其实是农业。那么无论是用地指标、区位规划等限定都非常严格,大开大阖、大张旗鼓的地方建立很难放开手脚。


别的,行政编制的数目、岗位,包括转移付出的资金利用,都会维护建立税等税种的开征等,县的腾挪空间都远远小于区和市。


由此,对于“有想法”的地方来说,当然对撤县设区充满了期待。就不说复杂的产业发展,哪怕就是给中央城区提供一个“睡城”,那些拔地而起的房地产,就已经充满了勾引。


而对于都会来说,将县并入自己的辖区也有着非常现实的利益考量。一旦撤县设区,那么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城区面积和城区常住人口的增加,都会将有可能马上跨入一个新的量级。


城区面积和常住人口,其实是许多大型建立的底子指标。比如根据《关于加快都会快速轨道交通建立管理的通知》,建立地铁的门槛是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那么撤县设区,当然是达标的捷径。


由此人们看到已往几年快速推进的撤县设区。在四大一线都会和15座新一线都会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东莞、佛山这9城都已进入“无县期间”——辖区内再没有县。


更多的三四线都会也在酝酿跟进。陕西汉中、河北衡水、安徽滁州、安徽芜湖、江西赣州等多地均在本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撤县设区”相干内容。


看上去皆大欢喜,但这统统为何在近些年戛然而止?




02



撤县设区,不是没有代价的。


撤县设区固然可以打破从发展规划到经费利用的一系列限定,但对于县域来说也会失去财政自主权,县不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利用经费,而要听命于“安排”。


而这就轻易造成都会的虹吸效应。县域原本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很轻易在都会团体的规划之下被“打散”,资源进一步向城墟市中。


而由于丧失财政自主权,县一级当局的恒久激励消失,反倒可能导致原本的县域丧失活力,失去自身的发展上风。


有学者在采访中表示,东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县级市,城镇化率很高,早就是全国百强县,其地点的地级市想将其改为市辖区,但这些县级市“不想抱地级市的大腿”,更想保持财政独立性。


而另一个更严重的标题则是,许多地方对撤县设区一哄而上,然而没有多少现实层面的毗连,导致了一种“假性都会化”——都会数字层面摊大了,但原本被撤掉的县域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快速发展,各项指标裹足不前,甚至和中央城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别的,还会产生诸如地名改换、证件更替等等行政成本。


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近些年国家层面临撤县设区的反思也开始出现,政策也开始徐徐收紧。


2022年国务院当局工作陈诉提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严控撤县建市设区”。同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立的意见》提出,“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


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集会召开,集会夸大:“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须要的不调、拿禁绝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
大都会告别无序扩张,在这个大背景下,有媒体直言撤县设区“没戏了”。


从政策表态看,似乎并未完全堵上口子,只是标准恐怕会大幅进步。像已往那样大手一挥就版图一变的淋漓痛快畅快,怕是很难出现了。




03



已往,人们习惯的是一种都会化叙事——都会,都是更先进、更现代的;而县,一如这个最古老的区划名称,象征着某种逾期、前现代的,是终将被改变的。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在许多人心中,撤县设区都有着自然的“准确性”。在撤县设区里最为热心的群体之一,恐怕就是本地大众,这意味着他们将成为一个“都会人”。就像网上的那些提问,许多都来自平凡百姓,他们热切地询问当局信箱:撤县设区什么时间落地?


但陪同着撤县设区刹车,或许也是反思这种都会叙事的时间了。


许多时间,一些地方一窝蜂地撤县设区,也像一种都会的“形象工程”,这标记着一种都会文明的胜利:这一片区域完全进入了都会空间,不再需要县城,而不太在乎一地的长远发展,一地大众的真实生活。


过细想想,近些年的一些热点,似乎也在呼应着现今的政策转向。比如近些年掀起的 “县域旅游”,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陈诉2024》显示,2023年,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95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2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1.19%、35.18%。


别的,一些县域也成为了网红,销售汉服而爆火的山东曹县,举办了村超的贵州榕江县,由于“蓝色眼泪”而出名的福建平潭县,等等,社会舆论似乎有意在探求一种县域的魅力。


县和区一字之差,但县似乎成为了区,一个地方就会失去自己,不再具备话语上的独立性。而近些年舆论对县的欣赏,或许也标记着一种返璞归真:希望一个地方能够具备地方特色,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而不是简朴地融入都会、泯去自我。


事实上,在当前快速推进底子办法建立,无论是物流、高铁,抑或是互联网电商等,都让县具备了接入大市场的本领,具备自我造富的本领,而不再依靠于行政层面的区划调解。


比如2023年7月,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百强县总GDP到达8.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1%;“千亿县”已达54个,比上年多10个;百强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46009元,高出全国水平24.7%。


这组数据是个实时的提醒,对于县来说,终极的归宿并不是只有撤县设区这一个选项。
某种水平上,撤县设区的降温,也是一种去中央化思绪的回归。而任何一种去中央化,都蕴含着一种深层的逻辑:权限下沉、地方本位、自我负责。


从这个角度说,这也不是一个坏事,破除对宏大叙事的迷恋,转而去意会最本质、最底子的社会经济规则,恰好是许多地方要补上的重要一课。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329762071978039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3 20:22 , Processed in 0.0923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