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回复: 0

南水北调中线缺陷太多了,如果改为京汉大运河,那黄河就通航了

[复制链接]

148

主题

0

回帖

45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4
发表于 2024-10-30 22: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开始,一直延伸到北京,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区提供饮用水,以及生活和生产用水。202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共调了74亿吨水,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干净的饮用水。
但中线工程为了保障调水的质量,也断送了许多的经济利益。起首,为了包管丹江口水库的水的质量,因而对汉江上游的情况掩护要求很好高,这使得汉中、安康、商洛和南阳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而丹江口以上的河段因为要保障水质而无法通航,这也是一大遗憾。

第二,为了充分保障水质,中线工程也放弃了管道运输的方式。管道运输的服从更高,而且更加本钱更低。但管道运输会使得水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使得细菌容易繁殖,这简直也会影响一些水质。
第三,为了保障水质。从丹江口到北京的这段用高价修建的高速运河却克制通航,两岸克制和其他河道交汇,并克制建设港口。这就造成了严峻的资源浪费。如果中线工程能够通航,那么华北到江汉之间就会形成了一条货运大通道,而运河两岸的经济也会被带动起来,这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都黑白常有利的。

第四,调水工程给汉江水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在,除了中线工程之外,还有引汉济渭工程需要在汉江的上游取水。如果这两大工程的二期工程都建设完成了,那中线工程每年要调走141亿吨的水,而引汉济渭工程要调走15亿吨,那汉江上游的水量就所剩无几了。如许,汉江卑鄙的航运、灌溉都会受到影响。
为了增补汉江的水源,国家又开工了引江补汉、引江济汉两大工程,主要是用长江之水来补给汉江。但为了确保南水北调的水质,两大工程都只能将长江三峡的水调到汉江卑鄙,不能调到丹江口水库以上,这就使得汉江的水源压力一直存在。为此,现在又有人提出引嘉陵江之水来补汉江上游的设想。

我以为,以上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方案也非常简朴。起首,那就是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举行彻底的改造,使之成为一条大运河。这条运河不仅仅要实现华北平原的通航,还要为黄河、海河、京杭运河北段提供水源补给,而且能够全程实现自流。这条运河南到汉江,北到北京,干脆就叫做京汉大运河。有了京汉大运河的补给,北方主要的河道都可以实现通航,并连成一个水运网络。

中线工程变成大运河后,那么这个工程对水质的要求也就不会太高了。于是乎,长江三峡的水就可以直接大量引入京汉运河。现在,长江三峡每年的径流量是4000亿吨,那每年调取500亿吨的水到北方的话,那就可以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和航运问题了。要知道,这500亿吨的水就相称于黄河一年的径流量。不仅云云,在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难的时候,可以加大马力抽水,缓解三峡的泄洪压力。
如果中线工程改造为了京汉运河,那调到北方的水就无法作为饮用水源了,那该怎么解决呢?很简朴,在运河两岸修建管道。饮用水就专门用管道运输,运输到北京附近,先调取到各大水库。管道运输的水质虽到达了最佳,但已经凌驾了华北大部分天然水质,可以作为饮用水的。如果先将这些水调入饮用水源的水库,通过阳光照射,以及颠末自然的净化,那水质就会进一步提升了。

除了饮用水、生活用水之外,其他的一切农业生产、工业用水都克制用管道之水,只能用河道调来的水。别的,环渤海一带应该鼎力大举发展海水淡化技能,以减轻这一带的用水压力。
由于汉江上游之水照旧要继续成为饮用水,那汉江上游的经济开发以及航运都是受到限制的。为了增补因为水源掩护带来的经济损失,我以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应该每年给汉江上游的都会提供一些经济支援,这种支援可以以国家财政转移的方式付出,也可以以地方帮扶支援的方式付出。

总之,饮用水问题现实上是比较好解决的。我以为,中线工程既然作为一项投巨资打造的工程,那就不应该成为一条只运输饮用水的工程,否则就是大材小用。只有将中线工程开发为京汉运河,那才气彻底开释这条运河的潜力,并带动整个北方的经济发展。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118963415711798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2 09:20 , Processed in 0.0902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