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南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文来了,构建1个中央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

[复制链接]

157

主题

0

回帖

48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1
发表于 2024-10-28 03: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年9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南京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省会都会。克日,南京市规划和天然资源局公布了规划全文,今世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构建1个中央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24个城镇型新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各项配套提升,到2035年城镇住民人均住房面积到达42—45平方米,千人医疗卫生气构床位数到达8.4张以上,每万人拥有1块足球场。
到2035年常住生齿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
此次规划明确南京新定位: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告急的中央都会、国家汗青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都会。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央和地区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今世服务业中央、地区性航运物流中央。明确目标:到2025年,中国式今世化的南京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根本建成社会主义今世化都会样板。到 2050年,全面建成创新中央、国家汗青文化名城、开放枢纽、宜居故里,成为展示中国式今世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范例都会。
在生齿规模上,到2035年,全市常住生齿严格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全市常住生齿城镇化水平约92%。以1300万常住生齿统筹建设用地需求,以1560万实际服务生齿统筹底子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能力。在建设用地规模上,到2035年,全市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原则上不凌驾35%。
总体来说,南京构建“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格局。
南北田园。南田园是东屏湖-无想山以南,除高淳副城以外的地区,北田园是六合绕城高速以北的地区。增强耕地和生态空间保护,适度复合休闲农业和旅游配套功能,建设魅力田园墟落。
中部都市。南京都市区是以新街口为中央,半径40千米范围内的高度都会化地区。推动生齿、经济和都会功能集聚,促进蓝绿空间与都会有机契合,建设高品格人居情况。
拥江发展。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以长江为轴,以交通为纽带,沿江结构多级城镇组团和都会中央,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格局。
城乡融合。以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为引领,以绿色开敞空间相隔断,串珠状结构城镇组团,形成功能互补、服务一体、高度融合的城乡空间网络。
构建1个中央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
未来南京各地区怎样发展?南京将构建1个中央城区、3个副城、9个新城、29个新市镇和24个城镇型新社区的市域城镇体系。
中央城区由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构成,规划范围808平方千米,是南京提升都会能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核心承载区。到2035年,中央城区常住生齿约760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约700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约92平方米,生齿密度控制在1.08万人/平方千米左右。
副城包罗六合副城、溧水副城、高淳副城。按照中等都会尺度,美满综合服务功能,提高高品级配套设施尺度,营造特色风貌,增强生齿吸引力,构建产城融合的地区性节点都会,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到2035年,各副城生齿规模控制在40万—50万人,生齿密度提高到0.8万—1万人/平方千米左右。
新城包罗禄口新城、柘塘新城、龙潭新城、龙袍新城、桥林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汤山新城、淳化新城。新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和轨道交通用地保障,促进产城融合和职住均衡,推动成片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度。禄口、柘塘新城以临空经济为特色,龙潭、龙袍新城以海港经济为特色,桥林、滨江、板桥新城以今世智造为特色,汤山新城以文化旅游为特色,淳化新城以科研产业为特色。到2035年,生齿规模一般在15万—30万人左右。
新市镇是涉农镇(街道)的会集建设地区,重要服务周边墟落地区,引导因地制宜、有序分工,包罗竹镇、马鞍、冶山、金牛湖、程桥、横梁、汤泉、永宁、星甸、长芦、江心洲、八卦洲、西善桥、谷里、吉山、秣陵、横溪、湖熟、石湫、东屏、白马、晶桥、和凤、阳江、砖墙、漆桥、固城、东坝、桠溪29个新市镇。
规划形成“市级中央-市级副中央-地区级中央-街道级中央-社区级中央”的中央体系。规划新街口、河西、城南、江北4个市级中央,是都会核心功能的告急承载区,服务全市以及更大地区范围。规划仙林、东山、高新(远景预留)、六合、溧水、高淳6个市级副中央,作为市域片区综合服务中央,同时负担面向地区的综合服务职能。中央城区和副城内的地区中央、新城和秣陵等规模较大新市镇的片区中央。以本地区20万—30万住民为重要服务对象,为住民提供门类齐全、多样选择的生存服务。
配套提升,到2035年城镇住民人均住房面积42—45平方米
未来的南京,配套不断提升。探索保障性住房新建、改建、存量盘活等筹集方式,逐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总供给中的比例。到2035年,市域按照城镇住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到达42-45平方米。
坚持“以人定房、以房定地”,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均衡、配套齐全的原则,合理调控城镇居住用地供给。新增居住用地重点投向老城外的中央城区、溧水、高淳、六合副城以及重点新城。居住用地优先在轨道交通站点、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结构。增强统筹指导,因地制宜,将保障性住房筹措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稳妥推进。保障性住房应优先安排在公共交通便利、市政底子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地区。
未来南京以构建乐业安居、适老宜小、同心共治的15分钟生存圈为目标,按照500—1000米服务半径、3万—10万服务生齿,住民步行15分钟可满足其根本生存需求的要求,为结构辅导、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提供空间保障。
具体来说,在辅导设施配套上,到2035年,全市全面实现辅导今世化,按照新建中弟子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8平方米(老城区不低于23平方米)、新建小弟子均占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老城区不低于18平方米)、新建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等尺度提供辅导设施用地保障。
医疗卫生设施上,以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康健服务名城为目标,到2035年,千人医疗卫生气构床位数到达8.4张以上,每个区至少配建1所三级医院,每个镇(街道)至少配置一处下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健全“15分钟康健服务圈”。
文化设施上,到2035年,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少于0.4平方米。每10万人拥有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不少于2个,图书馆(室)不少于3个,艺术表演场馆不少于2个。规划形成老城南、长江路、河西中央区、江北中央区、红花机场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加快推进实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市级副中央按照不低于 4000平方米的尺度配置一处公共文化设施;各新城中央配置至少一处地区级文化中央;所有镇(街道)和社区(村)实现文化设施全覆盖。
体育设施上,到2035年,全市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到达0.7平方米,人均体育运动园地面积到达4.4平方米,每万人拥有1块足球场。增强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央、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央、南京青奥体育公园3个市级体育中央,以及江宁、溧水、高淳3个副市级体育中央的利用,新建六合雄州、浦口桥林、雨花台莲花湖等地区体育中央。
社会福利设施房方面,到2035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0张。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和社会救济机构的尺度化、专业化服务能力等。
在产业结构上,到203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5%,保持30%左右的制造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
在开敞空间结构上,结合青龙山、云台山、九峰山等山林资源以及梅山、吉山等宕口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山林型田野公园;结合绿水湾、兴隆洲-乌鱼洲、秦淮河、滁河等湿地资源,规划湿地型田野公园。重点美满提升沿长江、滁河、秦淮河等滨水绿道体系以及沿老山、平山、青龙山、牛首-祖堂山等环山绿道,到2035年,市域范围内绿道总长度到达2800千米以上。
今世快报/今世+记者 赵丹丹
(图片来源:南京市规划和天然资源局)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036846593803933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1 07:17 , Processed in 0.08919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