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发病学的角度出发,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在人体生命运动起主导作用。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气做到"辟邪不至"和"长生久视”。故各种养生康复方法都要以掩护和强壮正气为根本原则。养护正气,一方面要合理补养;另一方面 要减少消耗,而且避免邪气的干扰。
(一)合理补养 一样平常而言,对人体生命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补充有饮食补养和药物补养两种方式、
1.饮食补养 饮食是提供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包管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北宋陈直所撰《寿亲养老书》中说:“生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其明确指出饮食是人体生命精、气、神的营养底子。机体营养充盈,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中医认为,精生于天赋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充足则肾气盛,肾气盛则神旺体壮。因此,有目标地选择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精作用的食品,并注意合理搭配,对养生保健、延缓朽迈、促进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2.药物补养 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发现了许多具有推迟朽迈、延年益寿的保健药物。《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者养命以应天,此中就有许多“补五脏,安精神”、“补中益气力”、“久服轻身益气"等功效的药物。养生保健方药的使用,固然必须遵循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阴虚者补阴,阳虚者补阳。补其不敷而使其充盈,则虚者不虚,身材可以矫健而延年益寿。
(二)减少消耗
所谓减少消耗,即防止或减少过分的消耗。具体而言,就是要避免劳力过分、劳神过分及房劳过分。
1.避免劳力过分 在平时生存中,必须有劳有逸,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在(备急令媛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在实际工作中,体力劳动者长期重体力劳动、运动员等特色行业超强度运动训练、上班族不断超负荷加班工作等诸如此类,都是违背人体生理规律,终极导致积劳成疾,伤身折寿。以是生存工作中当以小劳,而勿过级,此乃养生之要。
2.避免劳神过分 长期过分的脑力劳动,使精神长期处于告急状态,思虑过分,可耗伤气血,损及心神。《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而养之”,一是要保持心境清静,无忧无虑,恬惔虚无;二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以愉悦为务。
3.避免房劳过分 房事过分多因色欲太重,纵情放肆,不知自控,而耗伤肾中精气,导致精去神离形坏。男女之欲是正常的生理,欲不可绝,亦不可禁,但必须要有所节度。要进步生命的自主、自控的本领,遵循古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教诲,以避免精气的耗伤,而长生久视。
(三)避免邪气
人生存在天然界之中,其季节气候及环境对人体均产生肯定的影响。对于外界各种有害因素,人们应当力求避免,以防止其对人体的侵害。《吕氏春秋·尽数》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交,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面长寿焉”,阐明阴阳、寒暑、燥湿的变化均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能避免其变化不利作用则能长寿。因此《素问·上古灵活论》夸大”虚邪贼风,避之偶然”。具体言之、则是要避免四时不正之气,避雾露、山岚瘴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化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不再是纯天然环境,尤其是都会生存的空间存在着较为严峻的空气污染,对人体生命康健产生越来越大的危害。怎样避免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当今中医养生康复所面对的新环境、新标题。(内容摘自章文春郭海英主编的中医养生康复学教材)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155555856764163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