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回复: 0

05年,韩国把“汉城”改为首尔,全世界里为何只要求中国修改称谓

[复制链接]

164

主题

0

回帖

50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02
发表于 2024-9-4 0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现在,大家应该都知道韩国的首都名字叫做“汉城”,它是世界十大金融中心之一。
但是,实在它原本的名字叫做“汉城”,这也就是为什么1988年举行的第24届夏季奥运会也称“汉城奥运会”。
因此中国人对“汉城”可以说完全不生疏。然而,韩国在2005年正式公布将汉城的中文名改为“首尔”,同时,正式要求中国再不使用“汉城”这个名字。
那么题目来了,“汉城”这个韩国已经用了几百年的名字,为何韩国要改掉呢?

首尔更名针对中国的特殊哀求

2004年,韩国首都汉城掀起了一场关于城市名称的讨论。
他们试图为汉城寻找一个更贴切的中文称谓,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专家小组。
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在改名这件事上是颠末深图远虑的。
韩国经济在20世纪末快速发展,随着国力增强,韩国开始更加关注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职位和形象。

政府以为,首都的名称是一个国家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
然而,“汉城”这个中文名称,这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国在国际交换中的辨识度。
实在我们都知道,这不过都是捏词,直到现在国际上的通用语言都是英语,中文名字的影响毕竟有限。
全球化海潮下,韩国渴望同一国际称谓,以便更好地推广本国文化。

特别委员会举行了广泛的民意调查,征集各方意见。
颠末反复讨论和权衡,终极确定了“首尔”这个新名称。
这个名字巧妙地兼顾了音译和意译,既接近英文的发音,又暗含“主要之都”的寄义。
2005年1月,汉城市议会正式通过决定,要求在政府公文、官方网站等场合使用"首尔"这一新名称。

紧接着,韩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了正式的更名哀求。
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韩国似乎只对中国提出了这一特殊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相沿“汉城”这一称谓,而其他国家多使用“Seoul”。
韩国政府渴望通过这次正式哀求,促使中国也接纳新的称谓,从而实现国际称谓的完全同一。
这次更名办法不仅仅是简朴的称谓变动,更折射出韩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形象重塑的积极。

中韩的无翻译交换

“汉城”这个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的古代汗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朝鲜半岛都是中国的附属国。
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当时的汗青配景和政治格局。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由来已久,不仅仅限于地名。

它曾是朝鲜半岛官方文件、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重要笔墨。
这种文化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以至于在近代之前,中国人和韩国人只必要通过誊写汉字就能举行无停滞交换。
这种文化接洽为两国关系产生了一种不可斩断的纠葛。
改名这一举动标志着韩国开始有意识地塑造新的国家形象,试图摆脱过去附属国的汗青烙印。

尽管“Seoul”这个名称在其他国家广泛盛行,但中国仍旧相沿“汉城”这一称谓。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这种称谓上的差别,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韩两国在汗青认知和文化认同上的不同。
韩国更改首都名称的决定,不仅仅是一个简朴的行政办法,更是一个深具象征意义的文化宣言。

它表现了韩国在新时期对国家身份的重新定位,以及对文化独立性的寻求。
这种变革也反映在韩国社会的其他方面,如推广使用韩文、重塑汗青叙事等。
只要是改革就不会一帆风顺,改变连续数百年的称谓势必会引起争议和不适。
过度“去中国化”大概会导致文化断层,影响对汗青的准确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目前的韩国更看重本身国家的独立性。

谚文崛起:推行本身的笔墨

在韩国文化独立的进程中,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15世纪。
1443年,朝鲜国王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创制一种全新的笔墨体系,厥后被称为“谚文”或“训民正音”。
这个决定的背后,是对一种更恰当朝鲜语言特点的誊写体系的渴望。
谚文的计划理念非常独特。

它接纳了表音笔墨的特点,每个字母都代表一个音素,这使得学习和使用变得相对简朴。
可惜这种看似革命性的发明在最初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上层社会仍旧偏好使用汉字,谚文重要被用来记录一些方言词汇或者民间文学。
韶光飞逝,到了20世纪,韩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谚文开始受到亘古未有的器重。

1948年,韩国政府用专门的法律,对谚文的使用举行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推广谚文,政府甚至设立了“谚文节”,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怀念日。
推行一个新的笔墨说来轻巧,支持者以为,这是实现文化独立的必要步骤。
但也有人担心,过度“去汉字化”大概会带来一系列题目,好比同音词混淆增多,古籍研究难度加大等。
事实上,完全“去汉化”的难度远超预期。

即使到了本日,很多韩国的重要古籍和法律文件仍旧保留着大量汉字。
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变革的复杂性,也阐明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
更名之后

直到明朝时期,独立的朝鲜国家才正式形成,之前一直长期处于中国的影响之下。
有趣的是,朝鲜开国君主李成桂在建国之初,还特意向明朝皇帝朱元璋请命,为新生的国家和首都命名。

以是在不少人看来,韩国将更改首都名称,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尴尬。
随着时代变迁,特别是经历了20世纪的风云幻化,韩国开始重新审阅本身在国际社会中的脚色。
“首尔”这个新名称的接纳,这一变革不仅表现了韩国综合国力的提拔,也反映了其文化软实力的扩张野心。

更名后,韩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认同感显着增强。
“首尔”这个名称开始频繁出现在国际媒体和文化交换中,为韩国文化输出提供了新的契机。
韩剧、K-pop等文化产品的全球盛行,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文化自大的提拔。
这件事不仅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名称,更深刻地影响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定位,也反映了东亚地域复杂的汗青文化关系。

参考资料:
【1】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新华网:《中国克日启用韩国首都汉城的新中文译名“首尔”》
【2】新京报:《汉城改首尔 让汗青尴尬一笑》
【3】新京报 文明杂志:《韩国首都“汉城”,为什么改名“首尔”?》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1037265577114061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23:00 , Processed in 0.10210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