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回复: 0

夏末秋初 怎样养生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0

回帖

39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97
发表于 2024-8-29 14: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处暑已过,暑气开始消退,夏末秋初之际,怎么养生为宜?
几点误区,要避雷
1.“贴秋膘”
“贴秋膘”是北方的习俗,主要是由于以前北方农村地域的生活水平比力低,有些人又“苦夏”, 天气热没有胃口,厌食油腻,体重降落,皮下脂肪减少。到秋日气候凉快时,食欲恢复,就要提示补偿夏天的损失,吃点好的,尤其是各种肉,“以肉贴膘”,补充营养。如今夏季有了空调,营养更是不缺,许多人都在减肥降脂,很少有人会“苦夏”体重降落,也就不需要“贴秋膘”了。如今北方的暑气是减退了一些,南方的天气仍然相当酷热,近几年雨水较多,许多人过食生冷肥腻,湿气重是广泛征象,所以大部分人不光不消“贴秋膘”,还应该减少吃肉,关键要注意健脾祛湿。大哥体弱或者久病亏虚的人,也要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渐渐增长营养。
2.开空调
夏末秋初,固然白天气温仍然比力高,但早晚已经渐渐变凉,此时应勤开窗,多吹自然风,尤其是晚上,还是只管少用空调,以免受凉感冒。假如着实觉得燥热,建议空调温度设置在28℃左右就够了。
3.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脾肾虚寒等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肯定要注意“冻”得适度。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变化得当增减衣服,早晚可以多穿一点,也不要过早穿得太丰富,适度即可。不建议“光膀子”“光脚”不穿袜子,胸腹部和足部要注意保暖。
4.秋季进补
对于确实体虚的人,得当进补是有益健康的。笔者建议等天气再冷一些,至少秋分、寒露以后再补,如今湿热还比力重,进补容易助湿生热。中医把虚证分为气血阴阳四个方面,而且药补不如食补,纵然是比力平和的煲汤、药膳也要适度、对症,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正如清代名医郑钦安所云:“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珍宝;病之不妥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5.多喝水防“秋燥”
中医以为,秋季是“养收”的季候,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藏,雨水减少,气候渐渐干燥。人体也顺应自然,阳气开始内收,津液也随着阳气向体内收藏,出汗减少,小便增长,所以容易出现咽干、口燥、鼻干、大便干、皮肤干燥等征象。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脾胃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在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底子上,得当多喝水,是预防“秋燥”最简朴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喝水也是有讲求的,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喝水要遵照“少量多次”原则,小口喝比大口灌更解渴,也利于人体吸收。
秋季养生怎么做才更有助于健康呢?
1.注意饮食
少辛增酸。中医以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是要防肺气太盛。而五行生克理论中“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日要“增酸”,以增长肝脏的功能,抵御过剩肺气之侵入。所以建议这个季候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慎食瓜果。传统说法“秋瓜坏肚”有肯定的道理。大多数常吃的瓜果属寒凉性质,过多食用,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西瓜,又称“寒瓜”,是清解暑热的佳品,但其他季候是不建议多吃的。
润肺养阴。秋燥最易耗伤肺阴。这个季候特别推荐喝粥。明代《医学入门》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新,所补不小。”喝粥时可以加入一些山药、莲子、百合、银耳、莲藕等温和滋润而不寒凉的食物,协助人体津液的天生和输布。水果方面可以得当多吃葡萄、苹果、石榴、柚子、柠檬、山楂等。
2.调摄起居
秋季最适宜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秋日应得当早起,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得当多躺几分钟,伸展运动一下浑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偏重要的意义。
3.精神调养
秋季随着气温低落,日照减少,花草树木渐渐凋零,容易使民气情低落、担心烦躁,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从容、和缓、恬静、愉悦的精神状态,只管做到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向上,制止情绪剧烈波动。
4.得当运动
秋季是一个适合运动的好时节,适量的运动可以调心养肺,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加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的抵御本领。但此时人体精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规蹈矩。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专家: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 周纡
文字整理:光明网记者 李然
泉源: 光明网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845811786748776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09:59 , Processed in 0.1040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