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回复: 0

人到暮年,需要学会这三种养生方法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回帖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4-8-4 12: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
在广场上,许多老人在跳舞;公园里,有人在奔跑;山沟里,有人在散步;公路上,有人在骑车;健身房里,有人在打卡......
明代医学家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里写道:“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事实上,养生,光有运动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注意调整心态,让生活的环境变得美好,家庭的氛围变得温馨。
人这一生,有钱没钱,都要过得顺畅,不要为自己添堵。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得不走进职场,处理一些棘手的事变,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因此,日子非常顺心,难以做到。
对于老人来说,人生开启了自由的模式,要卸下所有的包袱和压力,用以下三种方式,修养身心。

02
第一,嘴:嘴下留情,得理也饶人。
明朝作家冯梦龙写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宋朝时,一个叫赵旭的才子,赴京赶考,所有的文章,趁热打铁。
宋仁宗问主考官:“有哪几位才子,文章写得好啊?拿来看看。”
主考官推荐了赵旭的文章。宋仁宗看了,又问:“怎么,‘唯’字写错了吧?应该是‘口’旁,而不是‘厶’旁。”
主考官说:“两者是通用的。”
隔一会儿,赵旭切身进宫,向宋仁宗表明:“此字是通用的。”
宋仁宗心中不悦,大笔一挥,否认了赵旭的文采。
古人云:“一字之差,功名落地。”
岂论是主考官,还是赵旭,都犯了一个错误——争辩。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得理也能饶人。”
当你和别人争执的时间,你就已经输了;当你搏命表明的时间,原理就说不清了,变成了糊涂账。
许多原理,是可以变通的,也是可以“含糊其辞”的。不必分得清清晰楚。
与人辩论,只会让你很不开心。学会低头认错,哪怕没有错,也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圆融。
一个人,在年轻时,吃了许多嘴上的亏,到了老年,就应该管好嘴。多说“服气”的话,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提发起可以,提要求不行。一句好话,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化解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少说、好说是修养,是情面暖和的根本所在。比方说,邻人把垃圾袋放在门口,你闻到气味,很不舒服,本应该责备几句,但是你应该忍住,出门的时间,顺便把垃圾丢掉。想一想,邻人很忙,自己却很闲,就当是帮了邻人一个忙,自己也打发了时间。

03
第二,心: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一个人最强盛的是心,要否则,就无法坚强地扛起生活重担了;最软弱的也是心,要否则就不会心痛了。
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民气都是“双面”的,我们要软硬兼施、粗中有细。
比方说,在广场上,遇到小偷,你无法和他对抗,但是你可以一声吼,让小偷停手。因为你做了一件功德,浑身舒畅,心安理得。
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广场上散步,踩踏了花草,你可以牵着她的手,走到空隙上来。
俗话说:“心有多好,命就有多贵。”
把心养好了,就是把生命滋养了,泥沙俱下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寂静如水。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爷和女儿坐车去医院,在半路上,有一个女孩,起身让座。大爷说:“没事,我能行。”
女孩继续让座,担心大爷身材吃不消。大爷轻轻坐下来,说“谢谢”。
到了医院,女儿说:“爹,你腰部有伤,不能坐,怎么?”
大爷说:“你看,女孩多热情,我不能总是拒绝,破坏她对善良的认知。”
一位老人,甘心自己受痛,也要成全女孩的善良,这份心,很用心。
人老了,要养生,关键是要“养心”,做一个心善的人。

04
第三,眼:看人长处,看己短处。
周国平说过:“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邻人家的两位老人,前些天去了一趟大草原,又辗转去了大沙漠。
老太太抱怨:“随处都是牛粪、马粪,一点也不好玩,差点就把我的裙子弄脏了。沙漠里,飞沙走石,眼睛都迷糊了。”
老大爷很开心,告诉小区里的邻人:“草原里,天空很蓝,牛羊很高兴;沙漠里,沙子飞起来,是不一样的体验,值得一去。”
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让人云里雾里。
许多老人,在退休之后,喜欢追求诗和远方,但是他们去了旅游,并不愉快。一路上,抱怨的声音很大。
有一位名人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一个人的眼里全部是风景的时间,身心会特别愉悦,而且做任何事变,都会积极。运动的时间,也会高兴无比。
看风景是云云,看人也是一样。
工资很低的儿女,很勤奋;工资很高的儿女,有智慧;在农村的亲戚,生活安逸;在大城市的朋友,生活很充实;邻人家的孩子,结果不好,但是讲礼貌;门卫很严厉,但是负责任......任何人,都不完善,但是你可以从美好的角度去看。
如果人与人发生了摩擦,你第一时间看自己的短处,就释怀了。
眼睛的容量,就是人生的格局,不要让自己 变成“小心眼”的人,自讨败兴。

05
《类修要诀》里说:“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老人要动起来,不光仅是手脚和身材有行动,还要从眼睛、嘴巴、心灵方面去运动,运用智慧的气力,让自己持续走上坡路。
生老病死是天然规律,无法改变,但是智慧是无穷的,是可以千变万化的。
关键是,要找到智慧的着力点,而且多读书,添加智慧。
余生不长,嘴能饶人、心存善良,眼容万物,养出精气神。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6814595442733930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20:49 , Processed in 0.0942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