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0

最好的养生,不是锻炼,不是睡觉,就一个字!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0

回帖

379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79
发表于 2024-7-5 07: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an >

<span >
《易经》有云:“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凡事以少为贵,减法过生存,方为真谛。

养生亦是如此,并非愈多愈好,而应删繁就简。

正如老祖宗说的:“减衣增福,减食增寿。”

最好的养生,不是搏命锻炼,不是过多睡觉,就一个字:减!

<span />
1
减食,养胃

宋代诗人钱时写道:“人言少吃多滋味,此是尊生第一方。”

养生莫过于饮食,人吃五谷杂粮,营养均衡,才是长寿之方。

而饮食之道则在于减食,饭吃七分饱,菜吃七分好,适可而止。

老一辈人物质匮乏,因此常说能吃是福,以为进食是多多益善。

但如此生存大大富足,谁家都不乏吃喝,鲜味珍馐也随处可见。

若是不知节制,或是暴饮暴食,或是进补过度,极易发胖失衡,损伤肠胃。

节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减少饮食,使得脾胃运化有度,方是延年益寿之道。

得享95岁高寿的大儒梁漱溟老师,养生秘诀便是减食。

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一菜一汤足矣,任食品再可口也果断不多吃。

《养生三要》中讲:“脏腑肠胃,常令宽舒有余地,则真气得以流行而疾病少。”

脾胃为后天之本,管住自己的嘴,腹中食少,养护脾胃,方能远病离灾,得享天年。



<span />

<span />
2
减思,养心

常言道:“百病从心起,养生先养心。”

心态欠好,心有千千结,再多养生本领也是徒劳。

如林黛玉,出身显贵,却敏感多思,凡事都往内心放。

别人无意间的一言一行,都能在她内心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故而整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吃再多的人参养荣丸,末了也短寿而夭。

心宽病退,真正的养生大道,就是学会做减法,把无关告急的事,从心中剔除。

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不必多思;未来的事,尚未到来,多思无益。

不如放宽解态,活在当下,保有几分钝感力,挣脱精神内耗的枷锁。

如《格言联璧》中说:“何思何虑,故意当如止水。”

养心以寡思二字为药,清空思虑,心如止水,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span />
3
减欲,养性

《知言·修身》有云:“修身以寡欲为要。”

欲望,是心灵上的毒素,贪求过头,无异于自取殒命。

试想,总在纠结得不到的,奢求未拥有的,何其焦急痛苦。

减少欲望,永保清心,才气颐养性情,活得轻松而安闲。

苏轼便是如此,无论高在庙堂,还是贬谪流放,生存始终简朴。

不寻求高官厚禄,不向往锦衣华服,有衣可穿,有食可吃,他已然知足。

欲望的精简,带来性情的超脱,在离开物质的桎梏后,他愈发乐天知命,精神丰盈。

纵使半生都走在奔波贬谪的路上,身子骨也始终硬朗,老年时仍精神矍铄。

王阳明也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欲望如黑洞,过分追逐,终将身心俱疲,深陷泥淖。

红尘俗世间,知足知止,减少欲念,方可得到身心的安闲,灵魂的升华。



<span />

<span />
4
减言,养福

药王孙思邈有句名言:“开口神情散,舌动是非生。”

多言则气乏,一个人说话越多,越容易斲丧身体的元气。

气壮则康,气衰则弱,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折损自己的寿数。

更何况,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话多了,是非祸殃也就随之而来。

国学大师季羡林患过两次癌症,却活到了98岁的高龄。

其中最告急的一点,就是:非须要不多言。

在小饭馆被人无端责怪,他不辩解,只是默不作声地继承用饭。

观点被人质疑讽刺,他也不反驳,而是选择三缄其口,高挂免战牌。

他每天仍然淡定地上课下课,读书写文,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俗话说:“一言可招福,一言可招祸。”

口吐千言,不损自伤,言多,就是自寻烦恼,自我伤害。

须知,口是祸福之门,不妄言,不多言,才是为自己修德积福。

所以,有理不在声高,遇事不必争论,与其多说多错,不如克制自己的表达欲。

减少言语,适时沉默,才有富足的时间的精神专注自身修行,从而养好身体,过好生存。
<span />
<span />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8792328834020199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17:03 , Processed in 0.0893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