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回复: 0

听专家讲养生“四字经”,发起收藏!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0

回帖

41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18
发表于 2024-2-24 02: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有度传授从医多年,总结了养生“四字经”,即“四有、四贵、四童、四乐、四善”。马烈光传授和马有度传授就此话题睁开了风趣的对话,盼望各人能对养生保健的熟悉更加全面和科学!


马烈光传授

马传授好,2009年您在《奇妙中医药》中提出了养生“四有”的概念,请详细阐述一下。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了康健四大基石,即公道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宣传,这一说法已广为人知,而中华养生之道源远流长,却知之者少。对照西方康健四大基石,我总结了“中华养生保健四大基石”,简单来说,就是养生“四有”,即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中医养生不仅重养形,更重养神,所以我把“心胸有量”排在首位。《黄帝内经》的“恬淡虚无”似偏消极,“心胸有量”则是提倡人们要有豁达开朗、宽怀包容、海纳百川的心态。


西方康健四大基石,只讲“适量运动”,忽略了“适当静养”,因此我提出“动静有度”,强调养生保健要动静结合,而且贵在适度


康健四大基石的“戒烟限酒”则被我融合到了“饮食有节”中。“饮食有节”的“节”,起首就是量的节制。第二就是调节饮食,公道安排。很多人早餐不吃,午餐少吃,晚餐大吃,夜宵乱吃。精确的做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还应做到谷肉果菜的公道搭配


最后,我照录了《黄帝内经》提出的“起居有常”,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这对很多优劣颠倒的今世人来说尤为紧张,也弥补了西方“康健四大基石”对生活规律这一紧张养生之道的缺失。
马有度传授






马烈光传授

继“养生四有”之后,您又提出了养生“四贵”,即怡情养生贵舒适,饮食养生贵平衡,动静养生贵适度,起居养生贵规律。这算是对“四有”的进一步阐释分析吗?
没错,心胸如有量,凡事一定不会斤斤计算,常能保持一种舒适的心态,对养生大有利益。在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保持舒适的心境和欢乐的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来不哀愁、不生气的人,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然而,很少生气和哀愁的人,却为数不少,在寿星中尤其多见。


关于饮食,有些养生节目太过夸大了某些食品或药物的作用,实在妄想只通过几种食品或药物来养生保健是绝对不可能的。我特别提出有关饮食的诀窍:“莫劝多吃点,劝君多尝点。”意思是说,天天所吃食品的种类要多、量要少。别的,也不要刻意去寻求大米多少克,肉食多少克,蔬菜多少克,水果多少克,太死板了,各人也无法实施。对于蔬菜和水果,要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在运动和平静两个方面,则要留意协调适度。有人以为运动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这是不适当的。《博物志》说得好:“常小劳、勿过度。”过度的动和过度的静,都会影响身体康健。因此,我认为运动有两个切忌:一忌过量运动,二忌爆发运动。运动量一定要因人而异,“运动要适量,各人不一样”。对于老年人而言,适度的概念尤为紧张。我主张老年人最好进行轻缓的运动,逍遥散步的效果最好。


起居规律,一是说睡觉作息时间要大抵规律,二是要根据季候和时间不同,顺应自然规律。《黄帝内经》已经给众人提了醒,“起居无常”会使人“半百而衰也”。这当然是各人都懂的康健常识,关键是各人能不能去调节和遵守。
马有度传授






马烈光传授

您虽年近八旬,身边人却戏称您“小马哥”,您也自称是“老顽童”,可见您不停保持着灵活快乐的童心,这也是您提出养生“四童”的原因吧?
对,这是我自己的亲身领会,保持一颗童心,才气轻松生活。我写过一首小诗,“人生贵有缘,淡化物与钱,轻松来相见,各人不贫苦”,淡泊名利,保持幽默,此为养生要义。养生“四童”为“童心生童趣,童趣享童乐,童乐养童颜”。鹤发童颜从何来?妙在童心、童趣、童乐!青年葆童心、中年葆童心、老年葆童心,就能永葆芳华。要保持童心,快乐是源泉,因此我又提出了“养生四乐”——心善自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劳逸享乐。这已经不仅仅是养生,更是做人的问题了。
马有度传授






马烈光传授

没错,包罗您前面提到的“怡情养生贵舒适”,要达到舒适的心境,谈何容易,这几乎需要终生的修炼。您背面提出的养生“四善”也一样,善心做善事,已经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但反过来,这又有益养生,所谓“大德者寿”,就是这个原理。
关于善良仁爱对养生的利益,我总结了四句话:“一颗善心,多办善事,必结善果,共享善乐。”


人类生活在宇宙大地,抱负的寻求是没有污染的精美天地。人生是一个小天地,抱负的寻求是没有污染的善良心地。心地善良,心胸自然宽广。心地善,说善言,行善举,助人为乐事,助民气自安;心胸宽,宽容为怀,最易理解人,善于谅解人,人际关系自然就调和。古人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有善心,做善事,是人性最美好的一面。尤可贵者,善人善行,是朴拙的发自内心,非常自然。


“天善地善,还要人善”“天宽地宽,还要心宽”。心地善良,心胸宽广之人,常能保持平和心态,处于愉悦状态,时时可以大概享受善心带来的爱好。心情好,情趣高,这心理的康健,会带来生理的康健,五脏六腑协调运转,免疫力、抗病力显着增强,疾病也就难以发生,正如药王孙思邈所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孙思邈自己就是个例子,他看重人的生命赛过千金,认为解除患者的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最大的功德,所以无论寒冬酷暑,狂风暴雨,他都当仁不让,诚心赴救。善心结善果,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他仍能安享百岁高龄。古往今来,许多寿星都是心美意善,美意得好报,善心结善果,所以活得长,老得慢。


国外有人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做过观察,发现96%的寿星都心胸宽广,性格开朗,富于人生爱好。郑官应在《中外卫生要旨》中说:“尝观天下之人,气之暖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性格暖和,不急不躁,最易保持情绪稳固;为人善良,心中坦然,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情绪乐观;心胸宽广,自然豁达,不为小事纠结,逍遥过生活。这种善良的心地,平和的心态,快乐的心情,当然有益于身心康健,益寿延年。
马有度传授






马烈光传授

这让我想起成都文殊院墙壁上的几句话,“说好话,存美意,行功德,许好愿,做好人”,跟您的养生“四善”有异曲同工之妙。明代四川大文豪杨慎有诗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淡泊心境,背后透出的是书生豁达的胸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妙哉妙也!借古谈今,我对应四句:养生之道,和善最妙;热爱生活,笑对人生!
马有度传授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3870082784862259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8 03:21 , Processed in 0.0938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