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如许的旅游方式,正在“偷走”你的假期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0

回帖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7
发表于 2023-10-31 19: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当长假到了,各大旅游景点人潮汹涌:
西湖断桥变“人桥”;
北京长城变“人城”;
敦煌景区“堵骆驼”;
戎马俑里“只见人头不见俑”…
很多人喜欢观光,等待通过旅游放空本身,收获松懈的生活和风趣的魂魄。
但是事实上呢?
很多人发现,旅游只不外是转换时空,复制通常的节奏,并没有摆脱原来的生活惯性。观光返来甚至更累,至于是人累照旧心累未可知。
那么,魂魄拷问来了:
为什么旅游没有治愈你的精力内耗?




邀你举头赏明月,你却低头看手机?
前不久,闺蜜小林从欧洲旅游返来。
和我见面还没聊几句,就开始抱怨了。
她和男友报的是法意瑞10日游。
在导游的领导下,30多个游客每天忙的像投胎似的。
男友一开始很高兴,到处走走,看什么都奇怪。
然而,如许的情绪只持续了几个小时,他就开始感到无聊了。
情不自禁地掏脱手机,不是打游戏,就是和领导陈诉工作进度,一旦WIFI信号不好,就坐立不安,匆忙开通了各种网络套餐…
对于小林这种文艺女中年,是一定要去喝喝咖啡,拍照相,体验一下当地生活的。
然而,拖不动的男友,让她感觉心太累----
“我想和你一起观光,你却只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再看看其他人呢?要么忙着照相,要么忙着发朋友圈炫晒。
好不容易上了大巴车,以为能好好休息一下,谁知车上的游客不是高声视频,就是接打电话,让人刹时兴致全无,血压飙升。
实在,漫不经心的,岂止是旁人,还有小林本身。
回宾馆休息时,小林也会情不自禁刷手机。
头脑中随之而来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新来的上司是不是不喜欢本身,否则她怎么总说含糊其词的话?
闺蜜的生日快到了,今年送什么礼品呢?母亲的糖尿病不知道好些没有……
风俗了的生活模式,脑筋里无时无刻不冒出来的各种念头,让我们不管去到那里,都无法享受当下,心有挂碍。
尤其当代是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更是给我们的“三心二意”创造了机会。
每天有无数的文本可以读、无数图片可以看,海量的信息裹挟着我们的意识,分散着我们的精力。
无法享受当下,身段与心灵总被焦虑、疲劳裹挟着进步,这变成了很多人走不出的“身心逆境”。
这种拉扯、消耗的心理状态,不但是旅游的时间被悄悄放大,它还被我们复制在一样平常的生活中。

比方大多数的宝妈,每一位母亲都渴望将全部的爱和精力投入到亲子互动的每一刻,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分享无尽的快乐与温馨。
然而,现实却并不总是如人所愿。
很多母亲在伴随孩子的过程中,心中常常涌动着“身心不一”的无奈。
她们不时地刷朋友圈,复书息、看消息…… 渴望相识朋友的生活;处理工作中的事务;
盼望与这个世界保持毗连,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总担心错过了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在享受当下的韶光呢?
实在,无论是旅游时的“左顾右盼”,照旧陪娃时的“三心二意”,外貌看,都是源于手机的干扰。
但现实上,它是我们内在的功课。



外貌平静,内心纷扰不安
我的老同砚乔,常常如许抱怨:每天工作太累了,好像忙得团团转,却好像又什么都没做,但就是“特殊累”。
看她整个人气色憔悴,模样外形倦怠,确实很累。
那么,这是因为她身居高位,责任庞大,工作强度巨大导致的吗?
事实上,并不是!
乔在办公室做的是底子的一样平常工作,而且在这个岗位已经做了三年,工作本身对她并不形成挑战。
现实上,乔的压力就来自于她的“注意力涣散”。
无论何时何地,她手里都拿着手机。
无论哪一个群里,都有她活跃的身影;
每个老同砚的朋友圈,都有她点赞的足迹;她的精力被卷在各种杂乱的信息流中无法挣脱。

乔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
外貌上安静的生活,但内在里心猿意马。
如乔本身所言:只要坐下来,头脑中就会有无数念头蜂拥而来,抢夺注意力、我每天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心力来满足他人的等待、患得患失…
这就是为什么会“ 特!别!累!”
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种漫不经心的状态,称之为高精力熵值。
“精力熵”是积极心理学奠定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著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提出的概念。
简单来说,精力熵是指内在精力世界的混乱程度。
内在精力越混乱,熵值越高。
人一旦担当过多资讯,就会导致内在失序,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目标,工作服从低下,生活失去方向,终极自我解体。
作为低质量的意识状态,高精力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征象。而刷手机,无疑是增加精力熵的最常见本领。
回想一下,当今期间,有多少人已经把手机当成了本身随身携带的“器官”呢?
现在,我邀请你做一个自我检视,看看你有没有以下行为。
把回复消息当成了每天的第一等大事?
把朋友圈当成了每日必读清单?
把随时响起的关照铃声当成了切换工作的信号?
被网络上各种信息使用着本身的喜怒哀乐?
信任如许的状态,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验过。它们,都属于增加“精力熵”的行为。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心流体验”,。
所谓心流状态,就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上,全部的心理能量汇聚到一个点上,屏蔽掉无关的念头,大脑运转浩浩大荡,并且井然有序。
米哈里指出:在心流体验中,人是最靠近幸福的!可以或许到达一种身心平和、愉悦和满足的状态。以是,心流也被成为最优体验。
那么,
怎样抓回我们的注意力,回到“心流”体验中呢?




减少精力熵,感受心流体验
“我们应该放弃统统,去住在一个荒岛上吗?”
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霍姆斯教授面对繁忙混乱的生活,提出的极度思索。
但是,当人们拥有大量空闲时间后,真的会更快乐吗?
心理学家威廉·霍姆斯的研究颠覆了人们惯常的认知,结果表现,人们拥有太多自由时间后,不但不会感到幸福,反而会丧失目标感,甚至更加渺茫和恐慌。
以是,幸福成长的捷径,不是情势上的停下来,而是从“精力熵”到“心流”过程。
我们要提升对生活的觉知和掌控力,将意识从“混乱无序“回归到“井然有序”。
唯有云云,我们才气从被手机掌控的状态中挣脱,真正提升本身的幸福体验。
那么,怎么创造心流体验呢?
答案就是:创造沉浸式生活方式。
所谓的沉浸式生活,不是逃离现实,找寻世外桃源。而是指,岂论外在环境怎样,都能保持内在秩序井然有序,到达一种身心平和、愉悦和满足的状态。
以下3个方法,能帮我们学会沉浸式生活,增加心流体验。
1.每天进行某个专项练习
做本身喜欢的事情,好比读书,写作,练习毛笔字,锻炼身段等。
就拿写作来说吧,写作是将头脑里无序的想法倾注于笔端,形成有序的笔墨和内容。
写作对内可以提升自我觉察,对外可以增进交换,一石二鸟。
实在,无论是写作照旧运动,都是减熵的过程。
它们可以让头脑从杂念横飞的状态变得宁静专注,能帮助我们重新注入生活的激情和乐趣。

2.多密切大天然,从大天然中吸取精力能量
每天多关注身边的细节,感知生活中的优美刹时。
好比,每天上班途中,认真感受清晨的阳光,花草的香气,构筑的汗青感。
骑车时骑得慢一些,让本身有机会可以或许看看道路两旁的风景。
再好比,在春暖花开的时节,观察树木每天发生的微小的变化。
看看叶子的颜色是不是比昨天更深了,花骨朵是不是比昨天更大了。
3.时刻保持自我觉察
走路时,走得慢一些,让本身的脚掌充实感受大地所带来的踏实。
做饭时,让手充实感知食材的质地。
吃饭时,吃得慢一些,细细咀嚼差别食品的味道和口感。
休息时,认真感受本身的呼吸,感受满身的各个部位和每个毛孔的变化。
以上这些练习,能帮助我们真实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可以或许满身心生活在当下,而不是身在当下,心在它处。
韶光无声,生命无言。
只有专注当下、投入忘我,才气窥见生命的本质,直抵幸福的尽头。
这个假期,愿你沉浸当下,深度生活,如登山时心醉于山峦,观海时意溢于海洋~
共勉!
如果小长假中不想过分关注外部世界,不妨梳理一下本身的内心。
如果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接待从假期开始,尝试我们为你准备的性格分析体验课。
愿你我都能专注本身,好好生活。
点击下方
即可参加学习↓↓↓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和诸神的恩宠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朝朝
排版丨桔子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565618805265255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0 21:46 , Processed in 0.0953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