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非遗旅游热背后还缺啥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0

回帖

36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7
发表于 2025-3-18 12: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春节假期里的非遗旅游热度空前,成为文旅市场的一大亮点。其原因之一是,今年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构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各地纷纷发掘春节非遗内涵,举办庙会、醒狮、英歌舞等年俗活动并推出扎染、木版年画、花灯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
火爆的非遗旅游不仅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在非遗旅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的当下,冷静审视会发现,非遗旅游还存在不少短板,许多非遗旅游项目停留在浅条理的观赏和体验层面,缺乏对非遗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展示;而游客多是走马观花地看演出、逛展览。如刺绣、剪纸等非遗武艺展示,往往只是静态陈列,缺乏对针法、刀法本领的深度讲解,游客难以相识到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运。这种浅条理体验很难让游客真正明白非遗魅力,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更无法转化为口碑传播。
其次,非遗旅游项目同质化征象严峻,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形成长期的吸引力。不管是在江南水乡还是北方古镇,非遗旅游项目和景区内的剪纸、糖画、面人、香囊等商品,看上去都大同小异,缺乏地域特色和创新计划。许多地方只是简单复制成功案例,并没有深入发掘当地独特的非遗资源,导致游客无论走到那边,体验和劳绩都相差无几。所见所闻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秘闻,游客的新鲜感和满意度难免低落。
再次,非遗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发展空间受限。现在,非遗旅游重要会合在观光和购物方面,与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产业的融合还不敷深入,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红利模式。有些地方的非遗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与当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要让非遗旅游“热”得久,须要多方积极,景区和开发方应深耕内容,发掘当地特色非遗项目,打造独特的旅游产物,创新体验形式;同时,相干部分要加强引导和监管,订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体系保护与创新发展并重。只有这样,非遗旅游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王 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296445119335683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5 19:30 , Processed in 0.0905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