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回复: 0

世间最好的养生:止怨、寡思、善忘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0

回帖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64
发表于 2025-3-14 11: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过一句很滋养人的话:
“人是气死的,花是浇死的,凡是大病,必与情志有关,长期情志不遂,一定会催生大病。


养生并不是一味地讲求吃什么,喝什么的题目,养生养的实在是人生格局,是人生情怀。”


百病源于气不顺,养生贵在养心;心若安则身安,身安则百病消。


物质再优渥,饮食再风雅,也不及一颗平和之心,给人带来的高兴与安宁。


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于心田感受。


而世间最好的养生,莫过于止怨、寡思、善忘。


01 止怨以修心


唐代德诚在本身的诗作《拨棹歌·其一》中写道: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说的是德诚禅师,有一次去垂纶,辛劳了一整天,却无功而返。


他划着小船空手而归,并未抱怨鱼不上钩,反而在皎洁的月色与美景中,寻得宁静与美好。


固然没有钓到鱼,他却载了满船的月光回家。


人生升降无常,抱怨无济于事,唯有心态平和,方能洞察生存之美。


那些悠然自得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和压力,而是他们懂得用乐观之心,化解人生各种困难。


苏轼44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穷困潦倒之际,无处居住的他,只得和儿子寄居于寺庙,靠斋饭度日。


厥后,百口团圆,一家老少十几口人,只能挤在一所废弃的驿站里。


亲友们为了避嫌,也与他们断了书信往来……


中年人的悲凉,时不时涌上苏轼的心头,可他从未抱怨,而是深刻反思。


他意识到本身恃才傲物,对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是习惯于直言不讳,结果冒犯了不少上司和下属,才沉溺至此。


想到这里,苏轼白天闭门自省,晚上才外出散步。


有空了,便去田间地头干活,享受故乡之乐。


在黄州的几年,他没有沉缅于官场受挫的抑郁之中,而是学会了修心养性,将失意的生存过成了诗。


不但赢得了艺术与人生的顶峰,也实现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曾国藩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修心与修身,痛痒相干。


心眼越小,越喜欢抱怨,烦恼越多;而气量越大者,越懂得修心,身体越好。


抱怨是毒药,越抱怨越不幸。


止怨修心,既能重塑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让本身的心田世界悄然转变。


在得到命运眷顾的同时,成就本身的光辉人生。





02 寡思以清神


《养生要集》里说:“多思则神怠,多念则志散。”


如果心有千千结,天然就会种下病根。


修好本身的精气神,是养生的至高境界。


《菜根谭》有言:“多欲者寡,多思者败。”


而养生,就要少思寡虑。


思虑太多,会让负能量缠身,难有成就。


而世上最不划算的事,就是为未曾发生的事而烦恼,为本身幻想出来的结果担心。


繁思折寿,寡思养神。


停止过度思考,练就淡然心态,修得心神安宁,生存自会安然无恙,幸福也会悄然降临。



03 善忘以养性


知乎上有人问:


“那些活得开心的人,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有个高赞回答说:“善忘。”


人生不易,负荷太多,只会疲累。


与其挂念不如意之事,不如学会忘记。


当你忘记生存中的不快,在修身养性中发展,你早已不是原来的本身。


作家木心一生,历经波折与磨难。


他曾三次遭遇监狱之灾,命运多舛。


早年因与同学们不合群,惨遭诬陷,无辜蒙冤后,被囚禁半年有余。


在狱中,他饱受狱警的严刑拷打,而狱外,最爱他的母亲也因忧心其处境,抱恨而终。


消息传来,木心痛不欲生,却无能为力。


等他走出监狱之门,本欲重拾生存的安宁与自由,却不幸又逢乱世。


再次遭人抨击,锒铛入狱。


这一次,他被关在昏暗湿润的防空洞内。


做着清算污秽、通厕等繁重的体力活,即使高烧不退也不能停歇。


除了肉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残更让人毁灭。


频繁的检讨与污蔑接踵而至,他以致被人诋毁不是正常的男人。


由于拒绝写检讨,也不愿屈从于不公,他的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可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毁,并不能打败木心。


他好像忘记了本身所处的环境,所承受的苦难。


空闲时,他在白纸上画钢琴以弹曲,用写查抄质料的纸写诗,并记录下《监狱日记》,写下了65万字的著作。


他曾说:


“白天我是别人的跟班,晚上我是本身的君王。”


等他第二次重获自由,展现活着人眼前的,非但不是被岁月压弯的老者,而是一位风采仍然,儒雅挺秀的名士。


木心的一生,虽屡遭非人的磨难,但其魂魄反而磨炼得更加坚韧。


正如庄子所说:“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善忘,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存法,也是最好的养生。


事来心应,事去则忘。


那些成功之人,善于在淡定自若中应对万事万物,在不焦不躁中磨炼自我心性。


他们懂得,忘记该忘记的,记下该记住的,云云便能在本身的旅途中,邂逅生存更美的风景。

明朝医学家龚廷贤说过:“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


止怨,则心无挂碍;寡思,则神宁气定;善忘,则涵养性情。


调控好感情,修炼好心性,胜过世间各种良药奇方。


点个关注,以后修心养身,活得康健且充实。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8150514583091662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0 21:12 , Processed in 0.0934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