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过了五十岁就会明确,父母和子女,并不是“一家人”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0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4
发表于 2025-3-12 03: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天下,唯一稳固的,就是“变”。
当我们五十岁之后,家庭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总以为,几代同堂,享受天伦之乐,这就是最好的家庭谋划模式。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作为父母,不必一厢情愿。
父母和子女,也无需相互忍受,相互不再是一家人,才是最好的安排。

01
父母对子女太好,是一场劫难。
作家申赋渔写了一棵枇杷树。
据他观察,枇杷的种子,掉在母树之下,长出来的幼苗,是歪歪扭扭的。因为母树的树冠很大,挡住了小树的阳光。
有大片的树叶,凋落下来,把刚刚发芽的树苗,粉饰了,完全见不到阳光。
与此同时,一大片幼苗,挨挨挤挤地在一起,使劲争取养分,造成一部分幼苗,没有养分,慢慢干枯。
正因为云云,枇杷的果实才变得甜蜜,让鸟儿来吃。鸟儿顺便把枇杷的种子,带到了宽阔的地方,和母树距离遥远。
熟透的果实,会陪伴狂风雨,灵敏凋落,任由雨水冲走,也会到相对开阔的地方。
很显着,树木作育儿女的方式,也得当人类。
长期把子女放在身边,什么都掩护着子女,父母就是在害子女。
其一,父母的资源有限,几个子女都在身边争取资源;父母和子女相互争取资源,导致两败俱伤。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农村家庭,子女靠父母的田地生存。子女成年之后,就因为种地多少,产生矛盾。
另外,父母的老屋,如果只有两间,而子女有五六个,到底要怎样分配呢?这肯定是矛盾的地方。
其二,父母很强大,子女在其掩护之下。子女就变成了温室里的幼苗。子女在成长的过程,得到了父母给予的阴凉,安全,却得不到雨露和阳光,终究是病恹恹的样子。
最可骇的是,长期被掩护起来的子女,就像一直被枇杷肉包裹的枇杷种子。终究是没有办法发芽成长,只能是腐烂。
当父母的爱,变成了溺爱,就陷入了“慈母败儿”的套路。

02
送子女远行,是父母的责任。
纪伯伦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中写道:“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天下,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诚然,你的子女,有自己的头脑和魂魄,也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孩子出生在你家,这只能阐明,“你家”是孩子的出发点,并不是归宿。
作为父母,一次次送孩子远行,这才是真正的爱,这也是父母能给予的伟大气力。
子女读书期间,父母一开始是送其到附近的幼儿园,小学。每天都会去接送,家和学校距离不远。
到了初中和高中,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远了一点点。在城里,大概要乘车,才能到学校。
固然也在同城,但不会时时刻刻都见面。尤其是寄宿高中,那也是一个星期一见。
子女上大学了,那是他第一次远离家庭,去另外的都会。
子女找对象,完婚了,父母开始准备彩礼,帮买房等。这就意味着,父母和子女开始分家了。
子女和爱人,尚有子女的孩子,成了一个小家庭。也从父母的家,搬出去。
子女营生,在新期间里,已经摆脱了传统的耕地模式,可以去打工,去外地创业,以致到国外去。
就像蒲公英一样,在风里飞。飞了很久之后,才在一个地方落下,扎根,形成一棵新的蒲公英。
不知不觉,父母的家,就是沦为了各人的家,子女的家,单纯是自己的小家,不能一概而论。
有人把父母和子女,比喻成弓箭和箭。真的太形象不外了。
父母拼尽尽力托举子女,就是一个拉弓的过程。当父母到了五六十岁,子女也成年了,也就意味着子女射出去了,无法回头。
射不出去的箭,要么是残缺的,要么是因为父母惨白无力。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局。

03
子女非必要,不要把父母长期带到身边。
作为子女,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愧疚,自己工作了,成家了,却没有对父母好一点。
如果把父母带着,一起在城里的高楼住,一起看星星玉轮,也就是孝心。
毕竟不是这样的,若子女要父母跟着自己,家里会鸡飞狗跳,父母也很不乐意。
看那些在子女家带娃的老人,你就会明确。公公婆婆看儿媳的脸色,怪难熬的;儿子被婆婆压抑,太可骇了。
各人都忍着,就等娃七八岁,能够独自去上学,然后就各回各家,压抑的感觉扫除了。
老人带娃,其本质上是“帮助带娃”。一个“帮”字,把关系说得清清楚楚。
过年过节,儿女也会到父母家聚会,吃团圆饭。子女也会带上很多的礼物,表示孝顺。“礼物”两个字,也把关系说得清清楚楚。也就是说各人都是亲戚一样,礼尚往来。
成年的子女要创业,需要父母的钱。留意的是,这时间父母多半是借钱给子女,不再是无偿地给。一个“借”字,把关系变得生分了,但也维护了各人庭的秩序和规则。
子女们,只要是父母能够走动,生存可以自理,那就别随身带着。平时多问候几句,就已经很好了。
子女都走远了,自己混得好,父母觉得骄傲,这是最好的孝顺。

04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故乡没有皇位要继续,就别把所有家人都留在故乡了。
从子女成年开始,父母就放手,这是最好的安排。
大概子女走出去,会遇到风雨,也会被社会碾压,但都没有关系。
谁的人生,不是泥沙俱下?
从子女来看,反面父母捆绑在一起,就是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束缚。这一刻,真正成熟。
真的没有必要,耗尽所有的气力,去维系血脉关系,这太暴虐了。
各自安好,常常挂念,足矣。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泉源于网络。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435988868938192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9-1 18:26 , Processed in 0.0956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