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回复: 0

降温又降雨,周末就煲这几道汤,暖身又养生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0

回帖

46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63
发表于 2023-10-22 12: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露事后,天气转凉,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更为明显。加上近来两股冷空气先后入粤,岭南地区又迎来新一轮降温、降雨的过程,此时养生有何考究?


本日,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给大家分享这段时间的养生要点。



防寒保暖,注意几个关键部位



寒露事后,养生起首关注在防御“寒”上,为防止寒邪袭人,应当器重防寒保暖。俗话说“寒露脚不露”“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事后,寒气逐渐加强,气温慢慢下降,寒邪易侵犯人体,大家应该避免露脚、露身,尤其注意颈肩、腰部和脚部的保暖。


为防止寒从脚生,特别冬天双脚容易冰冷的人,肯定不要再穿凉鞋了,要改穿保暖球鞋、短靴等。再者,晚上睡觉前可用热水进行泡脚,可适量加些生姜、花椒、艾叶等温经散寒的中药一起泡脚。


深秋昼热夜凉,早晚气温较低时最好穿上长袖、薄外衣进行保暖,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更加要注意适时添衣。



阳虚、寒湿者,可以适当做做艾灸



寒露事后,夏秋暑热仍与秋凉干燥时有瓜代,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最容易发生。对于阳虚、寒湿的人,时常会出现手脚冰凉、腹泻、消化不良、咳嗽等症状,要想预防这些季候性常见病,可以适当艾灸。


推荐穴位:


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预防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艾灸神阙、涌泉等穴位可预防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艾灸肺俞、鱼际等穴位可预防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中脘穴:仰卧,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神阙穴:脐中心即是本穴。



足三里穴:坐位屈膝,摸到外侧膝眼的凹陷处,以手四指并拢,将食指放在膝眼处,小指对应的地方即是本穴。



涌泉穴:正坐或仰卧,卷足时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即是本穴。



鱼际穴: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本穴。



肺俞穴:一样平常接纳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饮食宜润肺去燥



金秋之时,燥气适时,此时秋燥易与寒邪叠加,形成凉燥,若防护不妥,便易耗伤人体之阴精,有些人会出现皮肤发紧、口干舌燥、鼻腔干燥、嘴唇脱皮的症状,尽管喝很多水也不能缓解。因此,润肺去燥也是此时节养生的重点。


皮肤干燥或出现瘙痒、干裂的话,可以涂擦护肤霜以滋养皮肤,防止干裂。一样平常起居里,室内要保持肯定的湿度,也要多饮水,注意增补水分。


饮食保养上,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可多食芝麻、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辣椒、生姜、葱、蒜类等辛辣之品。养生汤水宜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为主,如红萝卜无花果煲生鱼汤、参麦雪梨煲瘦肉汤、南杏仁剑花煲猪肺汤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进补先养脾胃



经过酷暑天的折腾,不少人脾胃功能都受到了陵犯,随着秋冬的到来,大家都如饥似渴地想把受损的脾胃修复好,以便为秋冬进补“开路”,但是“补”得不恰当,脾胃就又要开始超负荷工作,因此,秋季进补当先补脾。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脾胃功能健旺,才气抵御秋冬季候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一旦脾胃运化失常,就容易出现各种题目,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





那么,如何才气养护好我们的脾胃呢?


1、寒凉食物要少吃


我们的脾胃最怕生冷,秋季转凉,饮食要清淡暖和,尽量不吃或少吃各种生冷寒凉的食物,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避免增加脾胃的负担。


2、注意气温免受寒


秋季昼夜温差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寒,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白天也要注意保暖。


3、科学活动促消化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长期不动或少动会损伤了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在五脏中与脾相配,《素问·平人景象论》云:“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肌肉的营养从脾运化水谷精微而得,故肌肉丰满与否,与性情盛衰有密切关系。长期缺乏锻炼也会导致食欲减退、胃动力不敷。


因此,适当的活动可以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健步走、骑自行车等,每周锻炼3~4次,每次以微微汗出为度。



养生食疗



淮山莲百玉参汤


材料:淮山30克、莲子10克、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百合10克,猪腱子肉300克,生姜3适量。
功效:淮山、莲子健脾益胃;北沙参、玉竹、百合滋阴润肺。五味适用,共凑健脾益胃、滋阴润肺之功效。


红萝卜无花果煲生鱼汤


材料:红萝卜500克、无花果6个、生鱼1条、猪瘦肉300克、芫荽3棵、生姜2~3片。
功效:润燥益阴、健脾养肺。


参麦雪梨煲瘦肉汤


材料: 瘦猪肉300克、太子参15克、雪梨2个、麦冬15克,南杏仁15克。
功效:益气生津、清燥润肺。


南杏仁剑花煲猪肺汤


材料:南杏仁30克、剑花干品30克(鲜剑花250克)、蜜枣2枚、鲜猪肺500克。
功效:润肺止咳。


茶饮——参桑饮


组成:北沙参、桑叶、玉竹、山药、枸杞子、炙甘草各6克。
功效:滋阴润燥、养肺益胃。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芝麻粥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核桃芝麻枸杞糊


材料:芝麻粉150g,核桃肉100g,枸杞子30g,红糖适量。
做法:
(1)将核桃肉打坏备用,芝麻粉先用凉开水打糊。
(2)芝麻粉放入已沸腾的水中充实搅拌,再加入核桃肉、枸杞,煮熟成糊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秋之燥,食麻以润燥”,《随息居饮食谱》载芝麻:“甘平。补五内,填脑髓,长肌肉,充胃津,明目息风,催生化毒。大便滑泻者勿食。有黑白二种。”可见芝麻具有补益脏腑、滋阴润燥、补肾填精的功效。芝麻搭配核桃、枸杞,三物同用既能滋润、补益脏腑又能提供满满的能量。这款美食,还能缓解遗精、早泄、便秘、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等不适,尤宜阴虚、血虚体质人群。
小贴士: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者应注意糖的用量。


杏仁粥


用甜杏仁25克,去皮尖,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慢慢熬至粥熟。杏仁粥不仅可以滋润身心、防冬燥,还可增补人体内水分,滋补强身。


寒露事后,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变化,只有顺应节气、分时保养,才气确保体内的阴阳均衡,保持身材健康。■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微信】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221172009610500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5 23:03 , Processed in 0.10223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