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0

夜读丨发展,是与自我的屠杀

[复制链接]

157

主题

0

回帖

48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1
发表于 2025-2-25 1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100%,52]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0b832ba2053e30527fee7813871d62b8~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41070702&x-signature=C%2Fl0tZy43WrUFT2Jx75NDTrDga4%3D[/img]


用软件合成“我的小弟子证件照”,在朋友圈晒出“自制高考准考据”,穿校服戴红领巾过“六一”……不要以为这都仅仅是“怀旧”。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现在已成为一些年轻人真实的心态。“不肯工作”“打扮装嫩”“不肯完婚”“不肯生子”,被选为不想长大的四大表现。这样的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题目: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
发展有两个维度,一个横向的时间轴,一个纵向的生理轴。时间流逝、年龄增长,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长大,却并不一定会带来生理的成熟。有人以3个尺度定义成熟:经济上独立、自己做决定、对行为负责。这意味着,成熟需要降服精神的惰性,参与更大的竞争,也承担更多的责任。或许正因此,在上述调查中,才有高出七成的受访者把不想长大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竞争太激烈”。
有生理学家提出,当代社会中,人在20岁出头时会履历一个“成人初显期”。这一阶段的年轻人,生活布满可能性也布满不确定性,他们在关注自我时注视世界,在否定自我中追逐未来,总是感觉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是感情,因而进入一种“芳华已过,成熟未满”的过渡状态。说到底,这样的不想长大,只是还没有发现自己。
不过,“成人初显期”终究照旧要走出去的。背过身去延宕发展,将“怀旧”“装嫩”转化为生理按摩,只会徒增焦虑,更可能错失发展的机遇。有人说,躲避与其说是一种防卫,不如说是一种溃败,它不仅是一种生理状态,偶然也是一种生理障碍。越过这个障碍,方能成为一个心灵条理丰富、心智成熟饱满的人。假如走不出生理“舒适区”,就会失去处上舒展的动力,陷入个人发展的沼泽。
不想长大,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自由选择,但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多了,则可能让社会失去活力。陈独秀曾在《敬告青年》中品评,“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因此断言,“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阴影和光明都是人生的财富,挫折和困苦同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命发展,不仅要学会转身和退却,更应当学会直接面对和攻坚向前。唯云云,才能在个人的奋斗中,推动时代和社会的前行。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发展就是与自我的屠杀。毛泽东17岁离家时,改写了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尽在其中。青年马克思在临近结业、思量自己前途时,写下闻名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量》一文。他一生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纵然在没有钱买面包的时间,也从未放弃。的确,没有履历过,哪有资格诉苦;没有积累够,更无来由装睡。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躲避发展固然可能得到一时的安稳与清静,却也意味着失去了更多生命的出色。以“向前走”的坚定对抗“向下滑”的躲避,以“不惜于”的勇毅降服“不敢于”的懦弱,就算再平常的路,也能走出非凡的光彩。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

原标题:《发展是与自我的屠杀》
作者:李洪兴
主播:宁境宁编辑:姜玉函责任编辑:朱浩铨出品: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理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消息周刊。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509460505175709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5 01:30 , Processed in 0.1081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