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回复: 0

人最好的状态,是鸣金收兵

[复制链接]

158

主题

0

回帖

48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84
发表于 2025-2-18 15: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过一则当年明月的采访。
他说,从小到大,他都是习惯于一个人独来独往。
大学时别人忙着爱情娱乐,他就独自待在图书馆里看书;
上班后别人邀他去聚餐唱K,他也一律摆摆手拒绝,下了班就回家写作。
他生活中基本没什么朋友,好似在人群中鸣金收兵了。
跟他做过同学或同事的人,也都说基本找不到他这个人。
在他眼里,最好的人生状态,不是跻身人群,受万人追捧。
而是鸣金收兵,在人迹罕至的角落里倾听心田的声音,将孤独化作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诚如周国平所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越是精神富足的人,越是会寻求一种平静简朴的生活。
1
远离喧嚣找回本身
余华曾在《在细雨中召唤》中写过如许一段话: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偶然我也会由于寂寥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如许的方式来维护本身的自负,也不肯以羞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为了躲避孤独,违反本身的心田,去迎合人群。
可一旦狂欢的人群散去,我们心底只会感到越发冷静。
画家陈之佛40岁之前,虽然喜好画画,却大多数时间都在忙于交际。
他频繁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以呼朋引伴、推杯换盏为乐。
直到一次意外,他不得不长期住院,回到一个人的圈子里。
他感到无比孤独,可前来探望他的朋友却寥寥无几。
无处消遣之际,他重新拿起画笔画画,画着画着,他那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也安静了下来。
他才发现,远离喧嚣,独自画画的日子是多么惬意、精美。
多年后,陈之佛成为国内知名的画家,前来拜访的宾客继续不停。
但是大部门时间,他仍喜好一个人在家练画,享受画面在纸上徐徐睁开的过程。
陈之佛后来曾感慨道:
“从前跟朋友在一起时,我经常开怀大笑。
可直到我的画获奖那一刻,我才发现本身可以笑得那么由衷。”
回看生活中,很多人也总以呼朋引伴、以热闹为荣,总觉得孤独可怖。
然而即便融入无尽的喧嚣,也只会让人迷失自我。
更何况,那些看似远离尘嚣的独处,其实并不是我们以是为的孤寂、彷徨。
它其实也潜伏着很多生活的乐趣。
正所谓,独处亦有清欢事,未必人生尽相知。
大胆地远离喧嚣,回到一个人生活的空间,我们既能寻回生活的乐趣与清欢,也能通过它,找回自我。

2
在独处的光阴中沉淀本身
浮躁,是这个期间的集体病症。
越是身处人群中,我们的心田就越是浑浊,心中的那份平静也与本身渐行渐远。
就像作家马德所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澄澈与豁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和发达。
如果说人生本是一杯浑浊的水,那你要做的,就是静下来慢慢沉淀本身。
当你心田安定了,你才能远离浮躁,把苦闷的日子过得丰盈,把懵懂的本身活得成熟。
陈忠实44岁那年,在都市生活中随处碰钉子,于是他提着包裹,回了乡下故乡。
在那边,他心田感受到了亘古未有的平静。
他经常会沿着村庄的鹿原北坡走走,看柳叶由绿变黄,看玉轮由西升东。
无人打扰的沉寂夜晚,他会从容地吃完一碗本身擀的面条,然后有了兴致,再提笔写作。
就如许,在晚风的吹拂下,他表情悠然,思绪却翻飞。
在这种状态中,他终极创作出了经典巨作《白鹿原》。
不足为奇,史铁生也特别喜好独处的时光。
他瘫痪以后,就经常一个人推着轮椅去地坛的老树下或荒草边。
在那边默坐、发呆,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窥看本身的灵魂。
四季流转中,他的心田越来越平静,对本身的瘫痪他不再抱怨,对生命的意义他也多了更多更深刻的思索。
其实无论是陈忠实照旧史铁生,在他们的天下里,独处从来不是孤独,而是一种选择。
当你选择喧嚣,你得到的不肯定是别人的认同和喜好。
可当你远离人群,你肯定能在惨淡寂寥的岁月里积累沉淀,成为一个更有思想的本身。
《孤独六讲》中写道:“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头脑是清朗。”
把孤独视作沉淀本身的契机,我们终将与更好的本身劈面相逢。

3
在枯燥的日子里丰富本身
主持人鲁豫从事主持工作数十年,讲过本身的生活习惯。
在台上她能侃侃而谈,但在台下,她会尽量给本身留足私人空间,能不社交就不社交。
以致工作之余,她能宅在家里好几天闭门不出。
不社交的这些日子里,她偶然看电影,偶然品茗,偶然闲坐。
别人眼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她却觉得非常享受。
这让我想起周国平说起过孤独三境界:
第一境界,人们惊骇不安,总想着逃离,担心被他人遗弃。
第二境界,人能够平静地面临孤独,专注于本身的思索和行动。
而最高的境界,是在独处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心田的平和与满足。
鲁豫是能于孤独中丰富自我,实现心田平和满足的人。
周国平本人同样也是云云。
周国平成名以后,各地邀约不断,但对于这些邀约,他总是“能躲则躲”。
更多的时间,他会选择关掉手机,孤身待在家里看书、写作、赏花……
他醉心于本身的天下,不为外界的浮华所扰,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充实自我。
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一系列打动民气的作品。
作家蒋勋说:“寂寥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一个人独处,看似会失去很多,实则孤独才是丰富本身的第一步。
人都应当沉静下来过平静自省的日子,看花听雨闻香,读书看报品茶。
用一件件小事,将本身安顿好。
沉醉孤独的生活,终将会为我们增补生活的缝隙,为我们孕育出一颗丰盛的心田。
我们可以通过它,找回内涵的力气,回归自我,回到最本真的生活。

作家毕淑敏说:“一个人将全部身心安置在最好的状态,才能变成一缕柔纱,与千疮百孔的天下暖和相拥。”
什么是最好的状态?
其实就是回归到简朴朴素、沉默安静的日子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个人的独处,胜过一群人的狂欢;一个人的清欢,胜过无数喧嚣的无聊。
屏蔽了喧嚣,远离了热闹,你才看得见本身的诗和远方,才能于孤独中发现更好的本身,从而活得更加从容、惬意。
点个赞吧,让我们一起告别喧嚣,远离人群,在独处中,活出自我,活得自在。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7237382616095187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9-1 18:26 , Processed in 0.09328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