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0

庄浪社火为何屡登网络热搜?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0

回帖

44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8
发表于 2025-2-11 1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9日,乙巳蛇年正月十二,甘肃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艺术节火爆开场。县城内,社火局面浩大壮阔,踩高跷、滑旱船、扭秧歌,演出队伍似一条舞动着的巨龙,沿街摆设开来。主街道上人头攒动,喜气洋洋,热闹高兴。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争相赶来体验西北小城的“年味”。
早晨6时,来自全县各行业、各墟落的95支社火队,从差别的方向喜气洋洋地赶往县城。有部分社火队提前一天就将花车停靠在县城的演出区域。
上午10时,庄浪县城化作沸腾的海洋。二十余万人潮中,八旬老者拄拐蹒跚,孩童骑坐父亲肩头,所有人的目光聚焦于长街止境。随着一声“马社火来了!”锣鼓骤起,英武神勇的杨四郎、忠义勇猛的赵云、刚正不阿的徐延昭……秦腔戏中的人物浓墨重彩地画上脸谱,披上战袍、铠甲,手执大刀、长矛,跨上“战马”,审慎登场出发,派头豪壮地行走在长街上。人们抢先恐后,观看来自卧龙镇的马社火演出。马儿在铿锵的锣鼓声中,踏着细步,“嗒嗒”地穿过人群,共同演员完成自己的使命。
长街如戏台延展,各个社火队暗暗比力技艺:万泉镇的锣鼓震天响,水洛镇的旱船轻盈摇曳,良邑镇的舞狮威风凛凛,最惊艳的当数朱店镇的高抬——有的如“飞燕凌空”,有的似“天女散花”,有的像“白鹤亮翅”,其妙、其高让人惊心动魄。一架“新白娘子传奇”缓缓移近:许仙手执雨伞,白娘子广袖轻扬,脚下铁芯子仅拇指粗细,却将演员稳稳托至五米高空。高台之上,传统剧目与墟落振兴主题交相辉映,既有“飞燕凌空”的古韵,亦见当代农业模型的创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掩护的庄浪高抬从人抬架子车进化至机动彩车,却始终未失“凌空起舞”的魂。
上海游客李敏举着手机穿梭人群,镜头扫过踩高跷的“八仙”、扭秧歌的婆姨,终极定格在一位打大鼓的老艺人身上:“我原以为非遗都在博物馆,没想到在这里,文化是在世的呼吸。”她的感叹折射出社火的深层价值:庄浪人用最炽热的方式证实——传统不是标本,而是流动的江河。
中午12时,文化节活动竣事,人群仍未散去。最后一个装着“庄浪梯田”的彩车缓缓退场,孩童追逐着飘落的彩带,仿佛追逐着未尽的年味。
对庄浪人来说,社火不但是一场春节文化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北宋时期主政庄浪水洛城的刘沪将军“万古精忠标宋史,千秋大勇著洛城”丰功伟绩而设。数百年来,早已形成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清乾隆《庄浪志略》记载,立春前日“迎土牛、扮戏彩”,社火的传统早已深植血脉。
比年来,庄浪县在发展文旅财产的过程中注重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被完整地保留下来的春节民俗吸引着游客纷沓而来。到庄浪,吃一顿滚烫芳香的暖锅、看一场气势恢宏的社火演出,跟着当地人热热闹闹地迎“将军爷”,晚上再放一通炮仗、看一场烟花……追寻浓烈的“年味”,成为不少游客来庄浪过年的最好来由。春节期间,庄浪社火屡屡登上网络热搜,不少网友在直播间里跟着庄浪人“云过年”。
(光嫡报全媒体记者 尚杰、王冰雅,通讯员 柳娜、王亮亮)
原标题:《庄浪社火为何屡登网络热搜?》
阅读原文
泉源:光嫡报
(本文来自汹涌消息,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消息”APP)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989654684739231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9 10:29 , Processed in 0.0864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