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回复: 0

各地文旅“花式”出招,首个“非遗春节”带火新中式旅游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0

回帖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7
发表于 2025-1-31 12: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新中式”旅游在这个假期格外火爆,非遗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各地文旅也“花式”出招,围绕非遗推出了市集、演出、展览等情势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
“新中式”旅游新在那里?“新”与“中式”又如何联合?这两年,国风热度不减,如何对待新中式游的火爆?各地推出中式游、文化游、民俗游,如何提拔“新中式游”的旅游质量?
安徽黄山:
鱼灯跃金龙舞 非遗演出祈福迎新
这个假期,各个景区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非遗展演,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打卡。
总台记者 王宁:您现在看到的是别具特色的鱼灯舞蹈演出,这些鱼灯是黄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鱼灯的骨架是用本地生长的竹子作为原材料,再把布蒙在骨架外,末了画上鱼鳞、祥云等图案。演员们伴随着高兴的音乐,手举鱼灯翩翩起舞。除了舞鱼灯,景区的另一项非遗演出是舞龙,从空中俯瞰,威武的金龙摇头摆尾、蜿蜒穿梭,寓意着祈福迎新、祥瑞快意。

总台记者 刘军:在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的犁桥水镇,在春节期间设置了非遗市集,让大家近隔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铜拓本画,师傅将铜板覆盖在事先制作好的木模版上,然后通过小锤反复敲打,把图案拓印到铜板上,一幅精致的铜拓本画就出现在面前。铜陵因铜得名,铜文化源远流长,铜拓本画就是以铜为纸、以锤为笔,将人们的构思在铜板上出现,形成独具一格的作品。

总台记者田萌:我们现在所在的清明上河园就是按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打造而成的一个宋文化主题公园。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春节期间,这几天园区的接待量都保持在高位。现场我们看到的是绝活演出——喷火,师傅的动作非常轻松自若,但刹时能喷出来两到三米长的火龙,人群里都在惊呼和鼓掌。舞龙的队伍腾挪辗转,传说中龙可以行云布雨,大家通过这样的演绎,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往这条街上看,整个一条街都是非遗展示,面人、糖画、汴绣、糖人尚有宋式点茶等,本年是蛇年,工作人员在茶汤上都拉出了小蛇的图案,祝愿大家巳巳快意,生生不息。
非遗添年味
各地文旅"花式"出招
非遗添年味,各地文旅也“花式”出招。好比北京,不但推出5600多场文旅活动,还向游客发放非遗漫游地图、庙会地图等,让市民和游客深度体验北京的非遗之美。
苏州作为2025年“非遗贺新春 古城过大年”全国主会场,更是请来了全国200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为游客端出了一席活动的非遗盛宴。
1月份以来,旅游平台非遗相关的景点及产物搜索热度同比上涨近九成。哪些项目热度比力高呢?像北京庙会、潮汕英歌舞、广东醒狮、闽南游神、西北社火等非遗民俗活动都是榜上有名,簪花、扎染、剪纸、宣纸、漆扇等非遗手工技艺体验,也吸引了很多游客。
优化免签政策
“非遗春节”圈粉环球
在非遗活动中体验中国年,也吸引了大量外国朋友。各类过境免签、入境免签政策的落地,为环球观光爱好者体验中国非遗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春节来中国,以北京为例,本年1月截至25日,北京口岸入境外国人近14.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江苏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宛转悠扬的淮腔雅韵、精彩绝伦的杂技技艺,吸引不少外国游客驻足观看。

外国游客 南安:我们刚刚在这里看到了杂技、淮剧演出,我觉得中国的春节特别故意思,特别热闹。
除了观看演出,景区还约请游客们穿戏服、练身材,体验磨豆浆、剪纸等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外国游客 伟力: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过春节,我喜欢中国文化,这个戏服设计也很有趣,展示了中国文化。
北京天坛公园2025年新春游园活动,同样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伊朗留门生 叶峥峥:我今天体验到了一些非遗活动,写了一个福字,了解到十二生肖,通过这样的活动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是非常故意义的。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猜测,本年春节假期期间,日均收支境人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去年春节期间增长9.5%。

这个春节,外国人来华也不再满意于大都会。记者统计全国800多个重点商圈的大数据发现,增幅排在前20的商圈中,有14个来自三线及以下都会,如广东汕头、梅州,福建沙县等,外国客人比去年多了一倍。
新中式旅游新在哪?又何以出圈?
“新中式”旅游新在那里?这两年国风热度不减,我们如何对待新中式游的火爆?特别是越来越多外国人也加入此中?新中式旅游的不停发展,对我们的文旅财产提出怎样的要求?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孙佳山:新中式旅游的新重要新在相对我们已往的旅游来说,它更夸大个性化,更夸大旅游过程的体验,尤其是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起来,也集中在好比说像中国式生活方式这些具体的元素上。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文风情这一系列的旅游形态、旅游体验正在不停更新,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旅游,开始有着更为深度的文化属性的要求,助推着我们旅游形态的团体性的更新。

随着新中式旅游的不停成熟和完善,它也要求我们传统的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格局要进一步迭代升级,比方北京中轴线申遗对于我们整个文旅提出的要求,它背后的汗青沿革、中央线索进行清楚的梳理,并且转化为我们文化和旅游的产物和服务。更夸大我们中国故事的报告、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的当代出现。同时要适应新一代青年消费者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风俗和诉求,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达到新的高度。
(来源:央视消息)
【编辑:符樱】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591795159867448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7 01:27 , Processed in 0.1012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