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回复: 0

春节里的中国红红火火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0

回帖

43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3
发表于 2025-1-28 10: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北方小年的到来,首个“非遗版”春节拉开序幕。在成都东开往黄龙九寨的C5792次列车上,川剧演员、茶艺师与游客亲密互动,欢声笑语洋溢旅途;北京园博园内,平静鼓、汉沽飞镲、抖空竹等非遗表演出色上演,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上海南京路上,外籍游客纷纷“打卡”,迎希奇花、彩纸、横幅齐齐部署,一派红火景象……
在申遗成功氛围的加持下,今年过年呈现出更加热闹的氛围,中国各地都有“出圈”年俗。今年春节假期延长至8天,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春运出行人数屡创新高。年味浓厚的民俗旅游、非遗大集等活动火爆异常,还吸引了浩繁外国游客前来与中国人民共同庆祝新春。
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在南昌开往北京丰台的D136次“井冈山号”列车上,2025年列车春晚如约而至。陪同着绕花掌、云掌等精美动作,列车员身着青花瓷元素服装,将瓷文化和礼节动作融入富有韵律的古典舞,显现出青花瓷的典雅美学,向游客传递文明出行的礼节内在。“列车春晚不仅是我们的舞台,更属于每一位游客。”到场过6年列车春晚的列车长胡琴说,每年的列车春晚都在不断创新,与游客间的互动越来越多了。
对联、剪纸、折纸……车厢里的书法爱好者铺开红纸,饱蘸墨汁,挥毫泼墨,不一会儿,一副笔锋刚劲有力、寓意祥瑞的对联便呈如今众人面前:“一起温馨随客往,满车和气伴春来”,四周游客纷纷鼓掌称赞。在剪纸、折纸地域,小朋友们瞪大眼睛,耐心地听着列车员解说本领,战战兢兢地裁剪着,一张张红纸渐渐酿成了精美的剪纸作品,各人相互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感受剪纸艺术带来的乐趣。满载欢笑与暖和,“井冈山号”列车一起前行,驶向远方,为游客编织起一段难忘的温馨旅途。
今年春运,学生流、探亲流、务工流和旅游流交织叠加,流动的中国呈现一片繁忙景象。笔者近日来到北京朝阳站采访了多位即将回乡过年的游客。“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大黄米粉蒸豆包,寓意着如日方升,新的一年统统都会越来越好。”在北京朝阳站中转的游客田源高兴地对笔者说。游客李晓即将回到家乡吉林长春,他说,新增的“除夕假”让好几年没回家的他今年末于能和家人团圆了。在车站,轻装简行的张密斯引起笔者注意,她说,今年第一次尝试线上购买年货,已经提前在直播间订购了父母喜欢的杏仁饼和凉茶。
据交通运输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地域职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创下汗青新高。今年的春运不仅迎来回乡过年的潮流,还涌现出“反向团圆”和“旅行过春节”的新趋势,冰雪游和避寒游也备受青睐,新变化为春运增添不少亮点。
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前去后代的工作地共度新春,“反向团圆”渐成春节团圆新形式。很多都会推出了“在地过年”的文化旅游品牌,“反向春运”的火车票也会有扣头。家庭结伴出行在今年春节也渐成主流。据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途牛旅游网团结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陈诉》显示,春节用户中,家庭客群占比凌驾八成,此中三代同游和亲子游尤为普遍。别的,“避寒游”和“冰雪游”成为热门选择。春运期间,三亚、海口、哈尔滨、乌鲁木齐等热门文旅目的地的航班计划量将大幅增长。别的,在回家的路上,自驾出行依然占据主导职位,今年选择自驾的人数进一步上升,约占全社会跨地域职员流动量的八成。
春运的路上,还有不少美丽的“风景”。川剧变脸、胶东版画、鄂伦春族口弦琴和赞达仁民歌等非遗文化元素在列车中轮替上演,引发游客阵阵赞叹。“就像儿时的‘年集’,乡情和年味满满当当!”游客王老师这样评价。在G3665北京朝阳开往赤峰的列车上,几位游客对笔者说:“20年前,绿皮火车里人满为患,如今,列车朝发夕至,回家的路变得轻松了。”“车厢里,乘务员的微笑仿佛是一种默契,让人倍感暖和。”
今年春运,北京铁路局宣传部消息科长鲁静一边为春运繁忙着,一边有感而发,激情满怀地写下了一首歌词《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车站的灯火在闪烁/归家的路徐徐清晰/我的列车飞驰而过/那是梦想的前方/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暖和的气息在心中回荡/团圆的时刻云云贵重/希望的光芒暖和心房。”铁路人对春运的责任与担当,暖和了游客的回家之路。
为期40天的春运旅程,承载着回家人的殷殷期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红宇以为,春运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感情记忆。随着观念和习俗的变化,出行方式和团聚形式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节日团圆的主题和家庭的凝结力。“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对精美生存的深切期盼。”
非遗春节,展示多彩“新年俗”
“好!”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一击锣,一震鼓,龙虎旗幡舞起来,演员队列动起来,宋江阵行云流水般展开,新春的喜悦涌上观者的心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古城今年的年味比往年更加浓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王莹莹在南边小年这天回到家乡福建厦门。她在担当笔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第一个非遗春节,非遗表演遍布大街小巷。好比家乡的宋江阵,作为一项群众性的武术表演,不仅有益身体,显现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也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与社会价值。”看到家乡的非遗文化在春节期间广泛传播,王莹莹心中满是自大。
过年,过的是暖和与团圆,也是人气与热闹。
从万里冰封的北国到千脉水乡的江南,从安徽歙县观鱼灯到四川阆中舞草龙,听过延安的陕北说书,再赴江西婺女洲看一场打铁花,南来北往,人潮如织。春节申遗成功带火“非遗过大年”,2025年春节旅游平台发布的“十大非遗热门玩法”中,涵盖了去敦煌画壁画、到喀什做土陶、在大理学扎染等独特体验,当非遗遇上旅行,新年更添新意。
日前,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第23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冬捕集渔猎文化、年俗体验、冰雪风情于一体,祭湖醒网、开凿冰口、起网收鱼等环节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感受冰雪中的“非遗年味”。“冬天的查干湖就是吉林的代表作。”来自上海的游客胡密斯感叹,“上万斤鱼被捞起的局面壮观非凡,切身体验比视频更震撼,冰面上的蒸汽和人群的欢呼声布满了过年的热闹氛围。”网友表示,“冰雪旅游迎远客,湖川渔猎庆丰年,新的一年一定收获满满!”
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关注,也引发了广泛参与。在各大新春庙会和民俗墟市,各式各样的非遗体验项目让人们切身领略非遗技艺的博大博识,感受格式“新年俗”。
今年1月,北京农展馆初次举办“农展非遗年货节”活动。笔者来到现场,感受非遗与年俗碰撞出的火花。“蛇是口袋蛙是斗,挂在那里那里有”、“家有蛇盘兔,栽下摇钱树”,初次受邀到场的山西省非遗剪纸传承人张善东说起今年的生肖剪纸来如数家珍。不仅是“巳巳”如意的祝福祈愿,还有割莜麦、打酸枣等百姓四序的生存,也跟着剪进这张红纸,让我们得以窥见在民间烟火气里生长出的年俗。“民间的剪纸就要有民间的味儿,新年的剪纸就要有新年的喜气。”张善东一边说一边剪,引来展馆内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谈到春节申遗的成功,他更是开心地表示:“申遗成功,能让国外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文化传承,近几年,一些国外的旅游团体,还有来自韩国、东南亚的大学生也会来我这里学习,希望借申遗成功的东风,中国剪纸窗花这项年俗可以或许历久弥新。”
品尝过农展馆的希奇美食,再来布满翰墨气的北京厂甸庙会逛一逛。在荣宝斋体验木版水印技艺,亲指模制福字和小蛇卷轴;到中国书店参与数字化游戏《古籍修复师》,线上体验古籍修复技艺……市民游客不仅在这里感受文市庙会的别样年味,还可以借助数字技能切身体验非遗项目,当非遗邂逅科技,新年俗别有“心”意。
近日,在百草味的年俗礼盒直播间里,品牌方约请非遗鱼灯传承人潘敏现场制作非遗鱼灯,并顺势售卖相关坚果年货,当场完成超百万销量与超万万曝光。无论是直播买年货,照旧云上逛展会,“赛博过年”(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能等手段来度过春节的新方式)的热度持续攀升。由此而来的诸如蛇年微信红包封面、AI定制拜年文案等“赛博年货”不再小众,渐渐成为新春消费的另一热点。
当00后日益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像转运手串、穿戴甲、跨界联名产物等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得到更多青睐。无论是“小狗蛇点点”的2025“蛇年文创交通卡”、身着蛇年套装依旧感情稳固的卡皮巴拉小黄豚,照旧刻着“逢考必过”的非遗木版年画、写着“拒绝精神内耗”的特色对联,都因在年轻消费者中引起广泛感情共鸣而受到追捧。春节主题结合文化创意与非遗元素,为年轻人带来感情价值与时代新年味。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罗微以为,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共鸣共识,引发运用传统节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自发。业内人士也表示,邂逅文化、遇见年味,享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能增强对文化的自大和认同。
圈粉“老外”,体验幸福中国年
天下多地纷纷点亮“中国红”,中国春运列车上“歪果仁”满座,“China Travel”再掀高潮……春节已成为天下普遍担当、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今年是我第一个留在北京过的春节,我特别等待!”伊朗籍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叶峥峥在采访中高兴地对笔者说。不久前,她到场了北京八大处的新春文化庙会,与来自差别国家的留学生一起写福字、剪窗花、包饺子。“今年春节,我已经和几位好友相约前去地坛公园去实地到场庙会,信赖春节的时间一定会很热闹。”叶峥峥说:“我特别向往中国春节的节日氛围,觉得这个节日表现了对生存和文化的重视。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欢迎新的一年,投入新的生存。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江西景德镇,几位来自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外国友人相约共同欢庆首个非遗春节,沉醉式感受中国年味。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艺术家乔曼已在中国旅居多年,他计划带着其他外国友人贴对联、放烟花,沉醉体验手工陶瓷非遗技艺,再好好部署一桌特色年夜饭,讲讲他这七八年在中国旅居的故事。
随着中国全面放宽并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54个国家的过境免签外国人境内停顿时间延长至240小时,不少外国人远渡重洋感受热闹的节日氛围、体验幸福中国年。
据悉,今年春节假期天下口岸将迎来新一轮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出入境职员将达185万人次,较客岁春节假期增长9.5%。在各地的机场口岸,红灯笼、中国结等有年味儿的标识已经挂了起来,外籍游客在入境第一站就感受到了欢乐中国年的氛围。
在上海张园,一群来自泰国的年轻游客正在拍照留念。上海精心策划了凌驾百项非遗体验活动,让外国游客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气息。在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来自德国的游客切身体验了泥人张彩塑艺术,深深感受到了节日的欢庆氛围。“中国的春节像我们国家的新年,但氛围更加喜庆和热闹。”他们说。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天下的。如今,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域,形形色色的“年味游”备受热切等待。
近日,为期两天的新春庙会在匈牙利都城布达佩斯的唐人街举行。来自匈牙利及周边地域的数万民众相携而来,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蛇年。舞台上,来自中国的艺术表演者舞龙舞狮、扭秧歌、唱京剧;舞台下,观众目不转睛地观看表演,甚至一些男士把幼童高高举起或驮在肩头,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庙会入口处的署名板上面写满了中、匈、英等多种笔墨留言。“看到这些表演,了解这些既有差异又能共通的传统,真是太棒了。”带着6岁女儿观看舞狮表演的绍博·卡陶说,“我们希望女儿能体验和欣赏差别的文化。”
春节文化的全球共享不仅仅表如今庙会的热闹与欢庆,各种布满年味和创新的年货也正在热销全球。山东郯城的70个中国结生产专业村,订单激增。为了迎合外洋市场需求,设计师在传统工艺中融入了各种潮流元素。在河北石家庄藁城区,被誉为“中国宫灯第一村”的屯头村,家家户户忙着制作宫灯,以满足节日市场的需求。如今,屯头村生产的宫灯种类愈加丰富,包罗木雕宫灯、羊皮灯、工艺纸雕彩灯等300多个品种,满足了差别国家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更多的外洋消费者可以或许轻松体验中国的年味,激活了全球消费市场,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中国春节出国更“出圈”,正成为递给天下的一张文化手刺。 严 冰 宋佳航 梅钿梓
泉源: 人民日报外洋版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6475797933077351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29 15:54 , Processed in 0.0961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