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回复: 0

当年得知我的男友是个小木匠,嫂子偷笑,伯母摇头,我佯装看不见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0

回帖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7
发表于 2025-1-19 2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白鹭湖姑娘 素材来源/文莉
(声明:为方便大家阅读,全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出生在风景秀美的鱼米之乡,一座座村落如珍珠般镶嵌在碧波荡漾的礁湖沿岸,我们村是方圆十几里的大村,有着2千多生齿。


我祖辈是做生意的,但厥后家道败落,到我父亲这辈已经是彻彻底底的无产者了。


靠土里刨食的父母,跟村里大多数人想法差别,他们懂得知识能改变命运,以是我们家兄妹三个都担当了教诲,大哥读到初中毕业,我和二哥都上了高中。


而跟我家一墙之隔的大伯家5个孩子,3个堂哥勉委曲强读了小学,大堂姐一天学校门没进过,堂妹读到月朔时,伯母硬是让她辍学返来,说过几年让她去学成衣,书念多了没多大用处。


得知父亲让我去读高中,大伯讥讽他“没钱还烧包”,伯母就直接劈面说:“姑娘家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当真要当‘女秀才’?”


急得堂妹直拽伯母的褂袖,让她少说几句。


好在厥后二哥如愿考上了大学,他也是我们这个家族中第一个“秀才”,总算给父母脸上添了光。而我却不争气,参加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只好灰溜溜地返来了。


那段日子很难熬,原来我就很自责,感觉对不住父母,更怕村里人看我时的复杂眼神。


望着“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捞狗屎”的我,父母也很头疼,厥后经我母舅介绍,去了镇上一家炒货店帮忙。


也就是在那里,我邂逅了一个叫余劲松的小木匠,牵出我这辈子的姻缘


开炒货店的老板姓洪,就是本集镇上的人,每年秋冬是炒货的旺季,他们除了自己进半制品返来,年关一到,还代客加工。


记得刚开始店里用的是杆秤,厥后忙不外来,老板又添置了电子秤,但除了老板外,没人会用,尤其是成筐瓜子“去皮”,都不知道如何操作。


气得老板说“没文化的队伍,都是愚蠢的队伍”!


刚开始我去的时间就在操作间负责装袋,厥后不知谁告诉老板,说我是高中毕业时,老板高兴地对我说:“你去柜台那帮着称秤,记账,咋样?”


我谦善地说试试吧,就这样,那年腊月,我在炒货店有条不紊地完成老板交给我的各项任务。


本往复炒货店说好就干冬三月的,春节后就是淡季,做小工的各回各家。但就在我领工资回家过年时,老板两口子让我正月初六接着去上班。


实在我并不甘心就在集镇上,但其时也没更好的出路,暂时就允许了,心里却在想:照旧骑着马找马吧,总归比我在家种地强。

俗话讲:三天年,原还原。不外要分什么生意,整个正月里,也就炒货店生意照旧不错的,那段时间就我跟老板娘两个站柜台,老板带着一个小工在后院加工,随时增补空缺品。


做生意无论巨细,接触的人照旧多,比窝在家里织毛衣强许多倍,确实很锻炼人,我跟着老板娘反面也学了不少做生意的技巧。


例如,原来顾客只准备称点瓜子,你大大方方邀请他再抓把花生尝尝,十之九五,来人都会买点。


我也就做了几个月时间,深得老板两口子的喜爱,说我灵动,许多事情一点就透。


为了扩大生意,老板又把隔壁那间门脸租下来,想带点果脯类,以是不久就找来木匠师傅,准备装修。


厥后听老板说,这师徒几个都是在北京搞装修的,只是他和木匠师傅是把兄弟,全凭人情体面,才允许过来帮忙的。


家里有匠人,老板娘肯定要做饭,这样前面生意就端赖我,不知不觉中,我跟那几个做木工活的混熟了。

来装修的总共4个人,岁数大的姓郝,是师傅,剩下3个都是他带的徒弟。


别看我长到一二十岁,可书念久了接触的事物很少,当时间家里供我和二哥上学,还得攒钱给大哥盖房娶媳妇,以是经济条件不好,家里最值钱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但当年大伯家劳动力多,3个堂哥号称“鱼鹰子”,捞鱼摸虾很有一套,通过这项副业收入,他们家不光早早就住上了瓦房,另有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


堂妹只比我小2个月,我们从小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以是我们俩关系非常好。她倾慕我书读的多,以是只要知道我星期天返来,她就来找我玩。


得知高中离家有10多里地远,而我每个星期来回,端赖“11号车”来回丈量,堂妹就偷偷把自行车推出来,想教我学骑车。


有天被伯母碰巧遇到了,估计她是心疼,怕我们把自行车摔坏吧,其时就痛心疾首地责怪堂妹说:“你不知道你有多讨人嫌!文莉是未来的大门生!你白鸭子跟鹅混什么混!”


结果我自行车也没学成,还弄了一肚子气。固然,即便学会了,家里也没钱买。


有天中午老板过来对我说,让我骑车帮他把一袋子瓜子驼到批发部去,我却红着脸说自己不会骑车。


结果旁边那师徒几个闻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以为不可思议,说自行车多好学啊,你这么大人居然不会?


我只盛情虚地说自己胆量小,怕摔,不能说家里买不起车。


厥后谁人叫余劲松的小徒弟对我说:“没事,有空我教你骑,包管摔不着。”


就这样,一来二去,固然终极我没空去学车,但跟余劲松熟络了许多。


只不外门面房也就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装修好了,郝师傅带着几个徒弟去了北京。

本以为相互都是人间过客,没想到那年中秋节,老板娘兴冲冲地问我道:“文莉呀,你有婆家了吗?”


我一听羞红了脸,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老板娘一看笑着对我说道:“谁人姓余的小木匠你以为人咋样?”


我茫然所在颔首,说“还好。”


老板娘两手一拍,接着说:“如果你没意见的话,我就帮你们俩牵个线,小余是托郝师傅帮着问的。”


我其时一听有点紧张,婚姻大事我哪敢允许说行?只好推辞说要征求我父母的意见。


老板娘说不要紧,接下来他们两口子去说。


为了想这门亲事成,老板娘如数家珍,向我汇报余劲松的家庭情况。


原来,余劲松家就他一个男孩,上面是2个姐姐,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婆家也找好了,家里是四间大瓦房,父母岁数也不大。


又过了一阵子,洪老板特意邀请我母舅,去了我家。


既然我没考上大学,父母当时间也就是想着能找个好婆家,能把我落定下来最好。


可得知余劲松也就初中毕业时,我二哥差别意,以为以后两人不一定有共同语言。


为此,父亲也犹豫了,暂时没吐话口,讲等等再说。


实在是父亲是有点不甘心,不想我这个高中生嫁只有初中文化的小木匠,我们谁人年代的女孩,稍微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大概有点文化的,都想找城里人,至少也要嫁个集镇上的婆家,以此来摆脱跟泥巴打交道。


以是厥后这门亲事就不了了之,洪老板两口子厥后也不再提。


转眼又到了年关,炒货店生意开始忙了,自从有了果脯类干货,我和老板娘两个人忙得吃不成午饭。


有天我好不容易把碗刚端上手,就听到有人说:“老板,来点瓜子。”


我赶忙放下碗站起来,却听到“噗嗤”一声笑,我仰面细致一看,原来是差不多一年未见的余劲松!


只见他朝我摆摆手,笑着说:“不着急,你趁热吃。”


望着他俊朗的面孔,又加上之前找人说媒的这段小插曲,我脸红心跳。只不外人家余劲松就跟没事人一样,慢悠悠在柜台前转悠。


我三口两口把那碗饭吃完,正好老板娘也收拾完出来了,余劲松亲亲热热地喊她“三姨”,实在他们两家没啥亲,估计是从郝师傅那论的拐弯亲。


老板娘跟余劲松两人一边称着瓜子,一边交谈,我用眼睛余光,能看出来两人都朝我这边看。


余劲松临走,老板娘还邀请他有空过来玩,我笑着朝余劲松点颔首,没语言。

我们那有个传统风俗,叫“腊不定、正不娶”,之前听说堂妹找了个郊区菜农的婆家,只不外不停拖到正月十八那天才送的“定规”。


自家闺女找了个跟城市沾着边的郊区,伯母高兴得不得了,时不时到我家来描述半子家哪里的人如何惬意,又是如何能挣到钱。


每次伯母临起家,就笑着安慰我说:“文莉,别着急,等小芳嫁过去后,在那里给你找个婆家,你们堂姐妹俩离近点,将来好相互照顾。”


望着伯母远去的背影,母亲苦笑笑,但能看出来她心里有些着急,生怕我成了大龄剩女。


厥后也有人上门提亲,有几个父母只听了大概情况,都否决了,连面都没见,而我心里,有别样的感觉,仿佛心里驻着一个人。


有一天我居然做梦,梦见了余劲松笑哈哈地来到我们村,说找我。梦醒后,感觉我的脸火辣辣的。


应该是心有灵犀吧,那年国庆节我在集镇上再次跟余劲松遇见,我奇怪他这个时间为啥从北京返来。


原来是他二姐国庆节完婚,他返来送亲的。


这次见面,余劲松朝我看的眼神跟梦中一样,火辣辣的,而且他直截了本地问道:“我还让洪老板到你家提亲,行不行?”


我居然鬼使神差地来了一句:“去就去呗,谁拦着你?”


说完,我笑着飞快地跑走了!


因为我自己乐意,又有洪老板两口子替余劲松说好话,父母总算颔首了!


女孩的婆家说好了,第一步就是女方一帮女眷去“看门头”,以是我母亲就关照了伯母和2个姑,约好时间一起去。


伯母有点不相信,再次过来确认,正好我大嫂其时也在。


伯母一点没客气,摇着头说:“我真不晓得你们两口子是咋想的,给文莉找了个小木匠!将来小木匠扛着斧头、锯子去外地打工,让文莉在家种地啊?而且谁人余观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一泡尿能绕三圈!我看文莉念这么多年书,要当白开水泡饭吃!”


伯母话音刚落,大嫂忍不住偷笑,母亲皱着眉、叹了口气,我佯装着没看见。


就这样,我照旧跟余劲松订婚了。

婚后余劲松并没有让我在家跟着公婆种地,而是要带我去北京,那年我24岁。


望着外貌的世界确实出色,我对统统都感到新颖。但我连骑自行车都不会。


不外不要紧,余劲松手把手教,耐心不是一样平常的好。


婚后第二年儿子出生,余劲松也不让我留守在家,他说,哪怕就是靠在城墙根,也比窝在家强,能开阔眼界。


那几年我相夫教子,期间余劲松还让我考了驾照,这也为了厥后他自己当包工头,我帮忙他跑生意奠定了基础。


余劲松总是说,我头脑好使,能给他分析问题,出谋划策。


那些年我们俩通过在外打拼,不光在北京六环买了房,另有自己的家具厂,儿子也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家庭事业双丰收,一点不比别人差。


我父亲和公婆几年前先后去世,如今只有84高龄的母亲还健在,而打拼了泰半辈子的我们,把家具厂转租出去,也停下来歇歇了。


婆家村早就规划拆迁,我家分了3套房,母亲喜欢住老家,我们又出资将老屋翻盖成四合院,让母亲居家养老,我时不时开车返来看看,吃喝穿着不用两个哥哥费心,我全包。


人老了跟小孩子一样,都有攀比心。


每次伯母拄着拐棍到母亲这串门,母亲除了给她拿吃的、喝的,还不忘跟她“显摆”,伯母露出倾慕的眼神。


母亲常说,姑娘就是菜籽命,落到肥处迎风长,落到瘦处苦一生



但我认为幸福生存除了夫妻间琴瑟和鸣、同心协力,更是靠自己勤奋的双手创造来的,天道酬勤。
(本文写于2024年11月14日早6:45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全部文章皆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克制抄袭搬运!)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672711357241809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5-10 18:21 , Processed in 0.09204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