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0|回复: 0

当旅游遇上“闹心事”,该怎样维权?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0

回帖

45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1
发表于 2024-12-27 15: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国内旅游市场在恢复发达生气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旅游合同在现实履行过程中,一些旅游服务提供商出售旅游权益后“卷款跑路”、以消费者未按照指定账户付费为理由拒绝退费等问题时有发生。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近期转达了一批涉旅游合同纠纷典范案例,对旅游合同风险举行提示,依法保护旅游消费者正当权益。
内部管理不是拒绝退费的理由
“我显着是根据工作职员的提示举行扫码付费的,我也有转账记载和银行流水为证,观光社怎么能不认账呢?”面临某观光社及其分店一口否认收到账款、拒绝退还费用的态度,刘某毅然决然地选择提起诉讼。
2020年1月,在该观光社分店,刘某与该观光社签署了团队出境旅游合同,并在工作职员赵某某的指引和提示下,通过扫描指定二维码付出费用。
该合同约定,由该观光社为刘某及女儿提供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14天出境旅游服务,刘某按合同约定向该观光社付出2.74万元旅游款项。合同还约定,如碰到不可抗力大概出境社、观光社已尽公道留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出境社和旅游者均可以排除合同,出境社应当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
在刘某付费成功后,该观光社分店为其出具了收据。该份合同和收据上分别盖有该观光社、该观光社分店的印章,并且在签字处都签有“赵某某”的名字。
后因客观原因,刘某被迫取消了该旅游行程,并要求该观光社退费。经协商一致,双方均同意排除该旅游合同。
然而,该观光社以“未收到款项”“收账账户是私人账户”“赵某某不是我社员工”“该收据上的印章不是公章”“该观光社分店现已撤店不再业务”等理由,差异意退还相关旅游费用。
东城区法院审理认为,刘某作为消费者,在该观光社法定的谋划地址和谋划时间,按照观光社内部工作职员的指引扫码举行付出,符合日常生活现实,也尽到了一样平常消费者的留意义务。在此环境下,假如观光社还要求消费者仍然怀疑所付出的账号为假,现实上是加重了消费者的一样平常留意义务。别的,该观光社主张因业务员赵某某挪用款项致其未现实收取旅游费用,这属于观光社内部管理问题,不应成为拒绝退还旅游者旅游费用的理由。综上,讯断该观光社于讯断生效后七日内返还刘某旅游费用。
法官提示:
业务员个人收取消费者费用,极易引发纠纷,不利于消费者正当权益保护,也会给观光社后续谋划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和贫苦。一方面,观光社应当创建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并全面落实相关财务羁系制度,同时加强员工及相关展业职员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旅游消费时应当进步自我保护意识,在签署旅游合同前留意扣问谋划资质、选择正规机构,留存付款记载,在受到不公道对待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答应旅游权益应当依约履行
交纳会员费即可免费入住“金冠级”“银冠级”旅店……云云宣传语,让沈某心动不已,于是在2009年3月25日与某度假村公司订立《个人度假卡会员合同》。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2024年3月24日,沈某向该度假村公司缴纳会员费、购买度假点数,该度假村公司则在未来的15年内,每年都为沈某提供与其拥有的度假点数相当的、免费入住“金冠级”“银冠级”旅店或度假村的会员权益。其间,沈某向该度假村公司共计付出了2.78万元会员费等费用。
然而,当沈某今年筹划观光并想要使用这张度假会员卡时,却发现该度假村公司早已“卷款跑路”、销声匿迹。沈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度假村公司退还上述费用。
东城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当事人订立的这份《个人度假卡会员合同》属于真实意思表现,合同正当有效,双方均应依约履行。因此,该度假村公司应当服从约定,为沈某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但该度假村公司因市场不及预期、谋划状态不佳等原因导致谋划非常,无法继续提供所约定的旅游服务,因此法院最终讯断该度假村公司在讯断生效后七日内退还沈某上述费用。
法官提示:
相比于一样平常的旅游服务合同,以提供旅游权益服务为内容的合同具有标的额较大、合同履行周期较长、提前预付费用的特点。观光社一样平常会向消费者答应,在其缴纳大额会员费或服务费后,会为其提供“高档”“豪华”等旅游服务。但部门服务提供商反抗风险的能力较差,轻易因谋划不善等原因导致现金流断裂,最终致使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或是降低合同履行的标准,对游客的人身和产业权益造成侵害。因此,对于此类预付费式的旅游合同或旅游服务,消费者要格外进步警惕,以免造成不须要的丧失。
观察思考
完善羁系机制 保障安心旅游
当前,旅游合同现实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止以上两种。通过司法审判实践可以发现,常见问题重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虚假宣传渠道多、羁系难度大。有的观光社会在宣传用语中“擦边”形貌,让消费者产生错误熟悉;有的则会以较为潜伏的、不轻易让消费者察觉和辨别真伪的方式举行宣传拉流,比方让自媒体博主以切身材验招募旅游者、在社交平台中发布“经验贴、组队贴”等。这些都轻易成为旅游宣传羁系的盲区。
二是合同履行主体多、权责厘清难。在消费者与观光社签署旅游合同后,部门观光社大概会私自通过委托合同或互助协议等形式将消费者转团、拼团,一旦发生变乱,消费者很难辨别到底应该向哪些主体追责。同时,合同主体变动导致法律关系更加复杂、观光社内部羁系不到位、部门观光社员工私下收取旅游费或实施合同诈骗等环境,也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
三是合同性质待辨明、消费维权难。正如沈某诉某度假村公司合同纠纷案那样,个别观光社兜售以“旅游权益”为内容的合同,并声称此类合同并非旅游服务合同、不受旅游法束缚,以此规避相关法律责任。别的,有的观光社大概会在旅游合同中设定格式条款,“一 刀切”地克制消费者单方排除合同或是约定不退还消费者费用,显着加重消费者负担。同时,在签署和现实履行旅游合同过程中,消费者的证据意识不强、举证能力较弱,同样导致维权不易。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以公正司法为消费者安享旅游保驾护航、更好满意旅游消费需求,建议旅游行业协会、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合同签署、合同履行等规范指引,定期督促清理旅游虚假宣传,创建正负向评分机制,加强整改管理;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维权机制,完善线上“云解纷”平台,方便消费者异地化解旅游纠纷;整合旅游相关诉求,创建梯次退费规则;消费者要提拔法律意识,在签署旅游合同时,要选择正规观光社举行交易,注重核查合同重点内容,不轻信宣传广告和口头答应;在付出旅游费用时,拒绝私下交易,缴费后切记索要发票或收据,并要求观光社加盖公章。
来源:人民法院报
来源:山西高院
(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299170581859585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8 23:39 , Processed in 0.0981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