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9|回复: 0

禹州课张啥来历?听听这些诱人故事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0

回帖

47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72
发表于 2023-9-26 1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85站:禹州市郭连镇课张(下)
禹州课张啥来历?听听这些诱人故事‖故乡许昌
文·图‖梁耀国


【欲欣赏“第285站:禹州市郭连镇课张(上)”的出色内容,接待点击以下链接:29岁中进士,39岁郁郁而终,禹州进士居及别的
从张稳成旧居出来,街对面就是课张村村部。我站在凉阴里等人的工夫,意外看到旁边的宣传栏里,张贴着课张村《村情村史》,遂认真读了起来:
元末明初,河南连年发生战乱,黄淮流域水患不绝,百姓死亡十之七八,而山西省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故外省大量难民流入,生齿稠密。明初,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先后构造的多次移民活动。许、孔、张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许孔张,其中张氏三兄弟(张文星、张文科、张济科)三人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
清代中期,许氏绝嗣,易名孔张。到了清同治年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为掩护百姓安全,其时村中有志之士向导百姓于同治六年(1867年)筑起有东西两门的寨子,并在东门刻有对联“保一甲全村安泰 合百籍共庆升平”,横眉刻书“保合寨”,至今这块石碑生存完好。民国初,张姓富而有势,在村中立一发蒙学堂,周围数里富豪子弟都来此上学求教,天长日久人们称该村为“课儿张”,后来村里秀才张金榜把原来的保合寨改名为课儿张。再后来把中间“儿”字去掉,定名为课张村,连续至今。
一篇不敷四百字的小短文,内容详确,详略得当,将课张村的历史演变过程,交待得清清晰楚。
就在我全心全意看《村情村史》的功夫,张玉昌老人不知何时,竟然悄没声地站到了我的身后。等扭头发现时,着实吓了一跳。随后,我邀老人坐在村委会门口的高台上,请他给我讲讲他所了解的课张村。(文首图:村委院里的老堆栈)
据张玉昌老人讲,王莽撵刘秀,刘秀逃到课张北边的哈水河(音)以后,马渴了,河里没水,他说能不能来点水呀。刘秀是真龙天子,他话音刚落,真流过来一股水。后来音喊转了,这条河喊成了黑水河。 打保合寨,黑水河碍事,河道才往北滚了。 进士楼西边那两所老楼,以及村委会院里的老屋,都是经俺老太爷盖的。老辈人传说,俺老太爷弟兄三个,种了一二十顷地,算是大户人家。临街挨着两座高门楼,走大过厅进去后,里面是三进院。门楼外,栽了两棵松树,可高可粗。路南这所,是俺家的堆栈,谷子打下来晒干后,统统蕴藏在这里。
老弟兄仨分家时,别的俩要的宅子,俺老太爷没要,只是多分了点地,结果就俺老太爷弄得不咋着。
一解放,临街房被团体收走,当作大队的油坊,在里边打打油。再后来,扒掉老房子,翻盖成了平房。
保合寨是座圆形寨,开有东西两个寨门,东寨门偏东南,西寨门正对着这道街。这道东西街是寨里的主街,要比街两边低一米左右,三四个台阶的样子,现在根本垫平了。
寨东头一座庙,庙名忘了。寨西头一座庙,是关爷庙。特殊时期,东庙的碑得以生存,西庙的碑却砸毁了。前几年,有人想把这通好碑弄走,老百姓知道了,报告给大队才掩护下来,一直放在村委会大院里。我识字老浅,至今也不知道上面写的啥。 听说有老碑,我忙央老人带我去看。
我跟在老人身后,步入村委会大院,很快找到了倒在地上的《合村兴筑堡寨并守寨规条碑记》碑。俯下身子看,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辨:
即补府卓异(意为政绩优秀),候陲开封府,禹州正堂加十级纪录,二十次官大老爷印,国勋为晓谕,事照得光。筑堡寨为保卫身家之计,有警则互相御侮,无事则各自谋生,诚现在第一要务也。惟必得贫富一心,和衷共济,并须立定条规,永远遵守。庶无违抗猜疑之弊,现据监生张书府等,以该处寨工完竣,议定规条,呈请出前来查所议,尚属可行。合行出亦晓谕,为此仰谕该处,伸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各宜遵照条规,不得紊乱。如敢故违,许寨长禀官传究。该寨首亦须秉公服务,不得倚势凌人,恃强妄作,并干○未便。毋为,特谕。
下图:张玉昌老人和老石碑。





计开守寨规条
寨系合村之寨,事亦系合邨之事。寨既筑成,即宜轮班执事。凡该班者,小事可以自专,大事仍须同众商量。
凡寨中有私窃人财物者,重者禀官,轻则酌罚不贷。
凡贼有声气,以放炮四声为号,听炮声响执事人等,宜速到局中辨事,千万不可迟误。
贼将近寨时,执事人等宜各积极妥辨,千万不可怠荒。
贼将近寨时,执事人等宜督率壮丁,昼夜轮班巡警,不可玩忽。
贼之诡诈多端,有声东而击西者,有声南而击北者,任他轰轰烈烈,守寨人务须安静,不许喧哗,奔窜私意擅离,牢记牢记。
贼近寨时,凡遇风霜雷雨,暨三四更时,候守寨人更宜更加严守,千万不可偷安。
贼退以后,须要紧防折回,千万不可忽略。
寨门开关,须听局中命令,花户不得任意喧夺。
大清同治六年(1867年)岁官丁卯孟冬之月中浣糓旦保合寨公立石
土匪恁锋利,不打俺课张。要问啥缘故原由?不外乎俺庄人守规矩,人心齐,不好整。在我抄写碑文之时,李玉昌老人如是说。随之他给我举了个例子,在已往,说谁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庄上上年龄的人到跟前一说,立马狗熊了,嘴都不敢犟,遛着墙根儿蹿了。
俺当小孩时,经常爬到寨墙顶上玩耍。上面的酸枣树一棵挨一棵,照护不好,身上拉的尽是血布林。白蒿、黄蒿一人高,钻进去吓人。
不出人物,不成世界。新中国成立后,顿时天下平静,辛辛苦苦打起来的寨子失去了作用。从(19)58年开始扒寨,为方便群众下地干活,先在南方、北边各破一个寨口,逐步地,口子越破越大,末了整个寨墙都被平掉。
其实西寨门扒的最晚,重要用于挡西岗上下来的水。原来禹县(州)至郑州的汽路,起码比现在低两米,路西还掏有窑洞,边上种的柿树、榆树。这两种树尤其耐活,结的榆钱、柿子还能吃。一棵水桶粗的柿树能结好些柿子,光那柿子可以办理一家人几天的用饭题目。
每年一到这个季候,小孩子爬到树上够红柿,一够就是半篮子,有八月红,还有四瓣。八月红熟得早,四瓣熟得晚。八月红个儿还大,还好吃。有的不摘,长到九月,摘下来情吃了,绵甜。
没解放时,发过一次洪流。其时,有村民在岗上犁完地,把犁、耙搬到拖车上,正准备顺着山沟回来。瞥见东南方向云彩一发红,知道大雨来了,赶紧套拖车,套着套着,雨铺天盖地泼下来。很快,洪水顺沟而下,连人带拖车都被冲进下面的路沟里。汽路一抬高,截断了水头,再没发过水,这才把西寨门扒掉,寨子彻底消散。
说完,老人轻叹口吻,不知是惋惜,还是因为别的。
(全文完)
下图:课张学校旧址。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业务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尊,如有侵权,请关照本本日头条号立刻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本日头条号态度。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全部,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关照“故乡许昌”本日头条号立刻删除。
3、“故乡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故乡,看“故乡许昌”。 故乡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8193327496273974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4 21:48 , Processed in 0.09486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