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回复: 0

迈向旅游强国

[复制链接]

149

主题

0

回帖

457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57
发表于 2024-12-2 1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泉源:经济日报
今年5月1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心义非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心初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的重要集会。
习近平总书记会前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充实肯定改革开放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结果,强调加速建立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存、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故里、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近几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福建、安徽、湖北考察时,又反复殷切嘱托,要求把文化旅游业培养成为支柱产业。
旅游业何以担此重任?
新定位:
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寄情于美丽山河忘却生存烦恼,徜徉于人文胜景增长见地阅历,游走于陌头巷尾感知人间烟火……当前,旅游日益成为人们幸福生存的“标配”,旅游业以强劲的势头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旅游业欣欣向荣的发展之势有目共睹。今年国庆黄金周,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出游总耗费7008.17亿元,再次印证旅游热成为常态,旅游业展现出引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强盛力气。
我国市场化意义上的旅游业不外才走过40多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之初,旅游业从入境游起步,以外事欢迎为主转为一项经济古迹,为其时的经济建立赚取外汇。198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指出,旅游古迹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古迹,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古迹。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综合国力提升和居民收入水平进步,国内游、出境游市场日益强大,旅游业动员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1998年中心经济工作集会提出,要把旅游业培养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我国开始实验黄金周休假制度,当年国庆黄金周旅游欢迎人数到达2800万人次,让人们看到了旅游对于斲丧的巨大拉动作用。
新世纪初,旅游业的定位再次发生变革,原国家旅游局初次提出建立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目的。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速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白要把旅游业培养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今世服务业。
进入新期间,旅游业迎来汗青性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古迹全局高度策划和推动旅游发展,在许多重要集会、重要场所,对旅游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心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同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重大变革,被形象地形容为“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
除了组建文旅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实施旅游法,把加速旅游强国建立写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尺度体系,推动旅游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环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
旅游扮靓百姓生存,也饰演着各地高质量发展重要着力点的脚色。浙江省将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纳入中华民族今世文明建立浙江探索“十大行动”、列入省当局“十项重大工程”,以绿色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绘就新期间“富春山居图”;黑龙江省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发挥冰雪资源和特色文化上风,统策划划冰雪旅游发展,哈尔滨火爆“出圈”,动员旅游相关行业竞相发展,极大加强了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湖南省出台加速建立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将文化和旅游作为上风产业,列入湖南“4×4”今世化产业体系,今年旅游总收入将突破万亿元,成为全省第4个万亿级产业;贵州省充实挖掘全省体育旅游资源上风,培养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型业态,打造一批以文化为内核、体育为引领、旅游为载体的新场景,“村超”“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今世化的一个窗口……
回首40多年间,旅游业始终服务于国家大局和总体战略,既受益于改革开放、期间变迁,也在不同时期推动着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从“综合性的经济古迹”“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再到今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期间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全新的定位,凸显旅游业举足轻重的战略职位。
继承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重任,首先基于我国旅游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文旅部数据表现,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耗费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旅游在促进斲丧、拉动内需方面作用明显,中国作为环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职位更加稳固。其次,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动员本领不绝加强。旅游是最终斲丧、综合斲丧,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动员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十三五”时期,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增长态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客岁以来,疫情后“重启”的旅游业强势复苏,节假日热门景区再现人潮涌动,淄博“赶烤”、哈尔滨“冰雪奇缘”、贵州“村超”“村BA”等征象级斲丧新热点层出不穷……旅游业犹如一个巨大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广泛串联起吃、住、行、购、娱方方面面。
令人期待的是,旅游业仍具有新兴产业的典型特征,在增长势头和发展空间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进入普通化一样平常性普遍斲丧阶段。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8935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681美元,连续3年超1.2万美元,这为把文化旅游业培养成为支柱产业奠基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旅游业成为具有显著期间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一方面,离不开它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优化经济布局的作用。202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就业超过1000万人;在1597个墟落旅游重点村镇的动员下,更多墟落通过发展旅游走上致富路、打开振兴门;用好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建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家,动员了革命老区发展。另一方面,离不开它在满足民生需求、提升人民幸福感等方面的社会代价。中国人自古就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已从少数人的偶然斲丧转变为普通化的一样平常斲丧,人们旅游时间、出游频次明显增加,旅游成为全国人民幸福生存的刚需,“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名副实在。
除此以外,旅游业对外展示国际形象、促进合作交换的作用日益凸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旅游业“民间外交”“经济大使”的作用更显重要。今年以来,“中国游”热度渐渐走高,1月至7月,外籍职员来华观光到达572.2万人次,集会商务活动380.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03%和81.5%。来中国看风景和跟中国做生意业务,成为吸引入境游客群的两大要素。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还把在中国的观光体验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一时之间“ChinaTravel”(中国观光)成为热词。北京交通大学今世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说,入境游不但是推进服务商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展示大国形象、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
新结果:
新期间旅游发展日益步入快车道
旅游业脚色定位的变革,不但反映了行业本身的繁荣发展,更折射了中国经济“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光辉攀登。
数据表现,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8.7亿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踏步进步,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3年超过1.2万美元,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域的主要商业伙伴……
世界旅游都会团结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根据世界旅游发展经验判断,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旅游业一定不会差。4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多少级增长,这不但是支持旅游业腾飞的最强底气,也构成吸引世界客流的“向心力”。
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旅游业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这曲线不只代表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的不绝攀升,还包含我国旅游业内在发展和外部支持条件的变革。
从供给侧看,旅游产品和服务变得丰富优质。
旅游业的基本盘更加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顺应人们旅游斲丧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各类旅游资源潜力持续释放,中国旅游景区、度假区数目不绝增加,范例更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1.57万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39家;共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854个;以工业旅游、科技教诲、文化创意、体育活动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融合类旅游景区快速增长,成为满足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重要内容。
旅游业的产品业态不绝优化。创新是旅游业的基因,旅游业以创新创意为引领,推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延伸了产业链和代价链。从产品层面看,资源开辟从传统的自然山水、人文古迹,渐渐拓宽至墟落、冰雪、红色、主题公园等各类资源,产品体系更加完备,更好满足了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康养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旅游斲丧需求。从业态层面看,演艺旅游、夜间旅游、营地旅游、研学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的空间格局越发广阔。将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旅游业得到越来越多地方当局的器重,推动创新旅游发展方式的同时,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也悄然改变。除了传统热门旅游目的地,一批“网红都会”、县域游、墟落游目的地兴起,为游客们的双向奔赴提供更多选择。随着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旅游活动不再拘泥于景区,从田野到商圈,从戏剧场到菜市场,一样平常生存场景都成了旅游休闲的新空间。
从需求层面看,作为美好生存重要内容的旅游,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2023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3.3%,人均国内出游3.47次。
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加寻求多元化、个性化。随着旅游频次的增加和旅游经验的成熟,游客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更乐意在行程中停下脚步,多些时间和家人朋侪体验人间烟火、岁月静好。
“90后”“00后”群体在旅游市场中的主体职位日渐显现。他们对目的地、斲丧行为的选择更加强调“悦己”,且作为数字期间的“原住民”,更轻易受到社交平台的影响,“进淄赶烤”、“特种兵式”打卡、“CityWalk”等诸多旅游热点都离不开年轻一代斲丧者的集体推许。
“从斲丧人群看,年轻人、亲子家庭是出游主力军,‘银发族’的出游需求同样茂盛。”魏小安说,60岁到75岁的“新老人”拥有稳定的退休收入,身材康健、时间充裕,越来越舍得花钱到处走走。最新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古迹发展公报》表现,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96亿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更是超过2.16亿人。“银发族”须要更丰富的旅游产品,特殊是度假、旅居类产品。
旅游需求呈现新的布局性市场动能,将推动将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变革。
从市场层面看,安全、有序、方便、舒心的旅游环境日渐成熟。我国加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旅游服务中心3500多个,新建、改扩建旅游茅厕15万座,完善旅游便民设施,让人们出游更加方便;持续加强服务本领,现有观光社5.6万多家,持证导游约65万名,在线旅游平台服务人次持续增长,完善旅游服务尺度体系、质量评价体系,让人们出游更有保障;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购物等乱象,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让人们出游更加放心……
除了自身不绝转型升级,旅游业的发展还有赖于外部环境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吃、住、行、购等相关产业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越来越坚实的基础保障。
行,交通格局决定旅游格局。目前,我国铁路业务里程突破16万公里,铁路年游客发送量稳居世界第一;高铁超4.6万公里,逾越了其他国家高铁业务里程的总和;停止2023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543.6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8.36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2万公里,民用运输航空机场总数259个。
正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才使年轻人的“特种兵旅游”酿成实际;因为拥有“小机场”,曾经不知名的宝藏小城迎来了“反向旅游”的发展机遇;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达,乃至让入境游客的“City Walk”“China Travel”酿成了惊叹体验。
住,旅游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改革开放后,旅游饭店业成为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以星级评定作为抓手,旅游饭店的数目和服务质量都有了飞速提升。文旅部数据表现,我国已建成星级旅游饭店8200多家。在传统旅游饭店之外,我国还渐渐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多种住宿业态。
我国到达四星、五星尺度的旅游饭店都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和服务水平,具备让游客宾至如归的本领。首旅集团北京国际饭店总司理陆斌说:“过去旅游饭东家要欢迎旅游团,如今普通化、散客化出游越来越多,旅游饭店的谋划主要围绕假日经济做文章,根据变革调解谋划、精致服务。”
吃,旅途中最具体验感的内容。过去,吃只是“程式化”的一环,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精、吃得有文化。天眼查数据表现,我国目前存续在业的餐饮企业数目超过1600万家。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县级以上都会美食街区已超过5000条,总长度达3000公里。一大批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主客共享的大众夜市,正在构成都会旅游日益增长的新动能。
在重庆杨记隆府解放碑总店,几乎每天都能见到拖着行李箱等位的客人。“客人们进店就点红糖阴米粥、民国辣子鸡、篮球那么大的麻圆,还喜欢对着我们的老重庆堂倌拍照。”这家店的团结创始人舒波说,一大半客人都是外地游客。
购,旅游斲丧必不可少的活动。一个都会的焦点商圈,往往是外地游客必逛的打卡地。商务部数据表现,停止目前,我国成一定规模的步行街或商业街约有2100条,全国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约6000家。越来越多文旅项目被引入传统商圈,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购物、餐饮、娱乐活动。
新探索:
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中国旅游业目前发展结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国人口众多、需求巨大,幅员辽阔、资源富集等客观因素,更离不开我们积极探索出的得当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局主动、市场主导,推动文旅融合,人与自然调和发展,寻求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以后加速建立旅游强国依然必须坚持走下去,确保中国旅游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坚持当局主动作为、市场主导,充实引发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无论是在顶层设计,还是产业发展、市场建立等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护航。“十四五”规划中有10篇18章的内容包罗或涉及文化建立和旅游发展,《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东北地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对旅游业的部署,将旅游业的发展更好融入墟落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
支持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环境、城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持续改善,都离不开当局的不绝投入。北京团结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表示,“旅游业不但包罗旅游产业,还包罗大量旅游古迹,比如旅游公共服务、市场环境监管等,正是当局的器重和推动,促使很多题目得到快速办理”。
这两年出现的“文旅热”,背后凝结着各地当局的主动作为。“尔滨热”期间,在凛冽的寒风中,随处可见本地干部的身影:冰雪大世界门前,哈尔滨新区交通局执法职员连续服从61天;市公安机关推出服务冰雪旅游的专项行动,为游客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和旅游环境……正是当局主动进步行政效率和服务意识,才让游客玩得更纵情、更安心,让都会收获了巨大客流和良好口碑。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须要统筹好当局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强化当局在制定规划、优化布局、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也要充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发市场谋划主体活力,才气不绝创造多样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淄博走红后,红叶柿岩景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年能欢迎100多万名游客。市场决定生存,服务改变命运。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司理李鹏说:“我们的团队每天都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找热点,天天琢磨斲丧者到底喜欢什么,景区每个季度都能推出一个新的产品。比如电视剧《繁花》走红后,我们在景区复制上世纪80年代淄博博山的场景,敏捷吸引了游客打卡。”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精神文化活动。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山河胜迹,至今依然是中国人寄托情感、凝聚认同的精神依凭。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作为文化大国,中国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处理有着特殊深远的意义。
淄博有着悠远的陶瓷、琉璃发展汗青。通过挖掘文化,再加以修缮利用,位于博山区的颜神古镇创造了一个让13座废弃古窑重生的故事。颜神古镇景区副总司理张毅文说:“我们的景区2022年9月试业务,客岁5月正式业务,踩上了淄博爆火的‘点’。淄博烧烤走红是一个机遇,但单一烧烤的热度持续性有限,须要与本地文化更好联结的旅游项目来承载流量。”
客岁,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街区火爆“出圈”,成为年轻人喜好的“City Walk”热门打卡地。这个街区的走红缘于对白塔文化和北京胡同文化的挖掘与开辟。2014年,白塔寺地域在西城区率先以“整院腾退”开展“微修缮、微更新”,从院落点式改造、公共空间整治提升等方面入手,让传统文化与新业态在这里融为一体,古朴与今世共生成为了游客眼中北京独特的魅力。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才气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受到中外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才气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存,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换、传播中华文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调和共生。
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一旦破坏,旅游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的、适度的旅游发展,对于生态涵养乃至生态文明建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让如诗如画的大美阿勒泰站上影视剧风口,成为众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阿勒泰之所以吸引人,离不开那边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随着不绝推进生态文明建立向纵深发展,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光显底色,阿勒泰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到达58.59%,空气质量良好率常年在99%以上。今年停止9月18日,阿勒泰欢迎旅游人数75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9.38%,实现旅游收入达66.42亿余元,同比增长33.98%。
生态之美不止于大江大河、雪山草原,繁华都市也能做好生态文章。在北京什刹海,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或是绕着生态栈道“City Walk”,或是悠闲地泛舟湖上。“什刹海是都城功能焦点区内唯一的一处都会湿地,融合了生态湿地、居民生存区和文化旅游区三大功能。我们下了鼎力大举气整治环境,把这条曾经的酒吧街酿成了生态圈。”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主任周翔告诉记者,整治后,西海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客岁隆冬之季,还吸引了一大群珍稀鸟类秋沙鸭落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习近一生态文明头脑为旅游发展指明白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气让旅游业的将来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满意、让人民受益。
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不但以诗和远方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存的向往,还对就业增收、墟落振兴、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的动员作用。
据统计,2023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动员综合就业近8000万人。在广阔的乡土中国,红色旅游赋能革命老区发展,墟落旅游焕新墟落面目,越来越多农民吃上“旅游饭”变得更加富足、满足。
在山东曲阜,著名景区尼山圣境附近有个鲁源新村。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介绍:“到尼山圣境的游客特殊多,不少人有留宿需求,我们利用新建的民居发展墟落民宿。如今全村有180多家民宿,800多个房间。”他说,旅游旺季每家民宿一晚就能有800元到1000元的收入,吸引着年轻人回乡边创业边照顾家庭。
在陕西延安,位于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的甘泉大峡谷是旅游和拍照爱好者的“天国”。甘泉县国有资源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总司理马腾介绍,甘泉大峡谷客岁欢迎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0万元,动员全县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大峡谷周边的村庄也跟着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让人民受益,只有人民满意,旅游业的将来发展才会赢得更广阔的群众基础,才气为都会和墟落的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力气。
新突破: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我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具发展性的斲丧市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旅游发展有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也有强盛的增长空间和韧性。我国旅游业用4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旅游发达国家近200年的历程,我们完全有底气、有本领、有信心建成旅游强国。
当前,既要捉住旅游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须正视我们和旅游强国目的还有一定间隔,向上攀登的路上还会遇到各种挑衅。
从外部环境看,旅游业的发展须要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环球商业保护加剧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不确定性;须要在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寻得突破,钻营“旺丁也旺财”“增收也增利”……从自身发展看,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实题目仍较突出,旅游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不绝升级的斲丧需求,旅游市场秩序、斲丧环境、安全保障等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加速建立旅游强国的雄伟目的将在以后一个时期内不绝指引我国旅游业的前行方向。旅游强国究竟什么样?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权势巨子的定义,也未形成科学、客观的尺度,但旅游强国一定是基于市场逻辑的判断。
建立旅游强国须要建立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试想一下,如果法国没有巴黎、意大利没有米兰、日本没有北海道,就不可能成为公认的旅游强国。旅游强国由旅游强省、旅游强市、旅游强县共同构成,但思量到产业规划、财政投入及营销推广等关键环节,以都会为单元、打造都会品牌是建立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最佳抓手。
建立旅游强国须要培养世界级的企业集团。颠末40多年发展,我国旅游企业的数目、规模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普遍竞争力不强,具有显著国际影响力、进入世界前线的企业集团不多,景区、旅店、观光社等传统旅游企业“大而不强”,新兴平台型企业“强而不专”。旅游强国建立要培养更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旅游市场谋划主体,持续进步产业会合度和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加强动员性和国际化水平。
建立旅游强国须要加强世界级的影响力。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市场调和发展,构成建立旅游强国的市场基础。我国有充足的市场需求支持国内游、出境游发展,入境游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支持下正在加速复苏,但仍需再加劲发力。入境游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且可以用相对客观的定量指标来衡量,因此不绝作为旅游强国的重要判断依据。加速建立世界旅游强国,必须不绝提升我国对环球游客的吸引力。
建立旅游强国须要依靠有世界级眼光的专业人才。人才关乎将来,我国旅游人才现状与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旅游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诲占比力低,人才教诲水平有待提升;行业收入较低,员工流失率较高,稳定性不强;人才储备不敷,高层次的旅游谋划、管理和专业规划、营销人才短缺……只有从教诲培训、职业规划、薪酬荣誉等方面长远策划人才造就,才气为旅游业的将来埋下更多盼望的种子。
实现旅游强国的雄伟目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牢牢把握方向,加速补齐短板、消除瓶颈制约,坚定信心,继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求变、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深化改革,加强建立旅游强国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联动。旅游工作是一项复杂体系工程,发展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衅,不可能靠一个行业、几个部分就突破办理,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体系策划。旅游规划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生态文明建立方面同步布局,鼎力大举推动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发展议事调和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站在全局的角度研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具体题目,因地制宜、因范畴制宜寻求办理之道;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这一关键题目,要靠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办理,充实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更好发挥当局作用,为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政策制度保障。
——持续创新,以新技能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旅游发展新动能。从前,一个目的地发展旅游的基本逻辑是“有什么就提供什么”,从资源普查、产业规划、硬件建立、产品设计、活动策划、营销推广形成链条;如今,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正在倒逼旅游供给侧布局调解,依托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建景区、收门票的传统旅游发展模式渐渐被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场景创建驱动的今世旅游发展模式取代。以科技创新为焦点的新质生产力是将来进一步赋能旅游产品、提升服务的关键所在,必须创新发展特色新兴业态,促进旅游生产、流畅、斲丧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旅游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深度融合,在“文旅+百业”中更好发挥综合动员作用。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焦点在于融合,但客观而言,当前仍存在融合层次不深、融合水平不高、融合效益不强的题目。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促进深度融合的制度设计,从体系规划、资源统筹、政策保障等方面突破,促进理念、机制、业态、模式等方面创新,推动文旅融合不绝走深走实。除了“旅游+文化”,文旅与众多行业内在关联、相互牵动,文旅与农业、工业、商业、体育、教诲等跨界融合,将推动文旅业更好融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发展全局中的作用。
——扩大开放,在促进文化交换互鉴中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旅游是推动不同文化互动交换、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有效方式,要深化拓展国际旅游交换,畅通当局间合作渠道,丰富民间来往形式,通过旅游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到场环球旅游管理体系建立和规则制定,促进不同文明交换互鉴、包容合作;健全国家旅游对外推广体系,加强旅游推广机构建立,探索更有温度、有深度、有辨识度的宣传推广方式,提升中国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
新期间新征程,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锚定旅游强国的目的,坚定信心、继承任务、乘势而上,旅游业必将为推进中国式今世化作出更大贡献。(唐卫彬 陈发宝 佘 颖 张 雪 姜天骄 敖 蓉 杨学聪)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375297691892176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9 04:15 , Processed in 0.0935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