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复: 0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 专家详解立冬养生良方

[复制链接]

138

主题

0

回帖

42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24
发表于 2024-11-9 2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立冬表现冬季由此开始,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正是休养脏腑的好时机,要顺应规律、敛阴护阳”。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6日召开的“时令与健康”消息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
冬季脾胃虚弱可以按摩这3个穴位
冬季来临后,严寒的刺激大概会导致人们肠胃不适,比如胃痛或者肚子疼、肠鸣、大便稀溏,或者影响食欲,食少腹胀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唐旭东说,秋冬季候转换,胃肠疾病轻易复发,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会反复或者加重。
针对这些问题,唐旭东推荐了3个穴位:神阙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神阙穴位于肚脐,肚子怕冷,腹胀、腹痛时,点燃艾条温灸神阙穴15-20分钟,可以温中散寒,止胀、止痛;内关穴位于上臂的内侧,腕横纹上方的两寸(约3个手指的宽度),按揉内关穴可以理气止痛,缓解腹部的胀满和恶心等症状;足三里位于髌骨的下方,脾虚的人常常消化不良、肚子胀、乏力,按揉或者艾灸足三里,能够进步免疫力,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冬令进补应该遵循三大原则
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唐旭东对此解释说,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时令主收藏,是调补机体、养精蓄锐、增强体质的好时机。
唐旭东强调,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人和人的体质差别,以中医讲的“虚”症为例,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
气虚的人大概动一动就气短,懒得语言,没有什么力气;阳虚的人在此基础上大概还会怕冷、手和脚冰凉,夜里常常起夜,或者大便稀溏。气虚、阳虚的人,在食材上可以多用羊肉、鹿肉、鸡肉等偏温的食材(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的药物;阳虚者可加生姜、干姜、肉桂等温阳的药物)。
阴虚的人会表现为眼干、嘴巴干、大便干,乃至是潮热冷汗;血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面色无华,血虚、血色素较低,女性月经量多的人还会出现头晕心慌。阴虚、血虚的人可以选暖和甘平的食材,比如老鳖、老鸭、鱼等(阴虚者可放一些补阴的药物,比如百合、麦冬、银耳;补血的药物有当归、熟地、大枣等)。
除了因人而异外,还应因地制宜。唐旭东说,冬季来临,天气严寒,一般会思量补气、补阳的药物,给各人推荐一个传统中医药膳,就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补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有补益脾肾的作用,如果在当归生姜羊肉汤内里加点黄芪或者人参,补气的作用会更强些。如果年龄大了,大概会有肝肾亏虚,还可以加点枸杞子、红枣。
此外,冬季人们通常缺少运动,高热量的肉食摄入量增长,也轻易产生食积,或者带来内热。唐旭东建议多吃一点生萝卜,比如白萝卜,中医以为其性辛甘凉,可以降气消食,清化导滞,适宜冬天。正如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冬季进补要遵循的第三个原则是“适度进补”。唐旭东说,补要缓慢地进补,扶一下机体的正气,联合锻炼、饮食调解就会很好地改善体质。补益的程度也要适当,如果补益过多就会上火,滋腻的滋补药还大概带来消化不良。 唐旭东推荐了中医独特的进补疗法,叫膏方,南边叫“膏滋”。膏方是由多味中药,通过慢火煎煮浓缩而形成的一种膏状制剂,实际是“一人一方”,为每个人量身定制,针对性非常强,实用于慢病的调理,体质虚弱、亚健康状态的人、老年人都很得当服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膏方可以明显提升体质、改善免疫力,也能进步生活质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泉源:中国青年报
泉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503627611550569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8 21:01 , Processed in 0.0935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