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回复: 0

研学旅游报告解读:“游而不学”因认知不敷,鉴戒劣币驱良币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0

回帖

532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32
发表于 2024-10-29 05: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全面解析了2023年以来全国研学旅游的发展动态,总结了研学旅游的近况和变化趋势。《报告》得出结论以为,研学旅游不是学校教诲的增补,而是与学校教诲、家庭教诲具有划一紧张作用的社会教诲方式。呼吁政策实行要做好评估,让更多的门生到场到研学中来。研学旅游必要市场化机制,但不能完全以市场化为导向,也必要普惠式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报告》发起充分发挥文旅领域存量资源与空间上风,实现“好而不贵”的高质量普惠供给。
博物馆里研学游。新华社照片
社会认知不敷令研学游供给升级受限
艾媒咨询报告分析称,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近两年,研学游作为“旅游+教诲”的一大细分赛道,引发诸多行业机构入局,市场出现“鱼龙稠浊”的局面。去年,由于供给未跟上发作性需求,“天价研学游”等话题在舆论中饱受争议。今年暑期旅行旺季,研学游市场仍存在代价虚高、货不对板、产品同质化、收费不透明、专业标准缺乏等问题。
“‘市场热、舆论更热’的征象,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对优质供给的热切期待,以及行前期望与实际体验存在差距。”《报告》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原因是认知问题:我国研学旅游的发展时间尚短,社会认知仍必要时间沉淀——有时认知不敷,轻易将其视为春秋游活动的延伸或是学校教诲的增补;有时又给予其高的期待,或者将很重的责任赋予其上。比方,学校轻易将研学等同于传统的春秋游活动,而不是教诲教学的构成部分,导致“学而不游”;而企业积极去开辟研学产品但认知和专业本事不敷,导致“游而不学”认知的局限在很大水平上也限定了供给的升级。
不外,值得欣慰的是,当前,关于研学游的政策正在深度下沉,《报告》将政策下沉的体现总结为四个方面问题导向(政策正在靶向“课程”、“线路”、“收费”、“安全”等更细的颗粒度问题上,比方出台研学实践收费管理)、上下贯通(由国家到省、由省到市、由市到区县,贯通性不断增强)、持续推进(基/营地评定等重点工作在多地得到持续推进)、地区联动(大空间标准的地区研学产品必要地区内多主体共建)。各个地区的政策水平正在渐渐拉开。
“今年研学热度较去年有所降落,可能企业的业务额、欢迎人数都较去年有所回调,这很正常。”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在发布《报告》时坦言,应该对市场有理性预期,究竟上行业需求仍然强劲。
一大紧张佐证,便是《报告》预计:2024年全年研学相关的招投标总次数与总金额较2023年同期有所回落,但较2019年仍然有显着提拔,也将超出2021年水平。如以学校为采购主体,2024年1~7月招投标金额体现已超2023年同期水平。从地域看,有关研学的招投标金额、次数排名前线的,广泛是一些研学游需求和供给旺盛的省市,比方安徽、四川、广东、浙江等。
2024年1~7月以学校为主体的研学相关招投标金额。图源:《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
《报告》还披露了研学企业营收情况。以2019年为对照基准:以C端亲子为紧张客群的企业,2024年截至8月的营收规复情况较2023年,出现更显着的两极分化——近半企业营收规复不敷50%,但有15%的企业不但规复了,且增长200%以上;地接为紧张业务的企业,同期也开始出现分化趋势。而组团、组地分身的企业,同期营收规复情况较2023年有不同水平的提拔。
从业者对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心在扩大
那么当前,研学旅游紧张面对的问题有哪些?《报告》聚焦了三个紧张方面,这些也是公众恒久热议的研学相关话题:研学旅游到底贵不贵;研学游值不值;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心。
每当研学游被提及,代价每每是最常见的话题。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游而不学”“学而不游”等老问题,关于“代价虚高”“质价不符”的讨论也较多。《报告》提出,关于研学旅游到底贵不贵,要从真实成本和实际消费本事两个方面综合判断。研学旅游的实际成本更高,是由于涉及沟通流程更加复杂、需专业课程研发,整合更多非传统旅游资源、更高职员配比、更好服务标准、更复杂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惩罚等投入。这些配置要求远高于一样平常旅游,消费者感觉研学旅游产品代价贵的体感是真实的。
研学游值不值?据《报告》披露,以暑期营地型产品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举行的专项调查结果表现:今年能显着感觉到线路型产品要好于营地型产品。多数消费者以为营地型产品根本达到或较好达到期望值,不满意的地方紧张会合于“营员太多或混龄安排”、“食宿等硬件设施太差”、“课程内容或情势不好”、“前期宣传与实际不符”、“产品性价比不高”等问题。
更不容忽视的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业界广泛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心,且这一担心在扩大。此前就有多位从业者对南都记者谈到,“现在市场太卷,各个板块都涌入到研学领域,市场又恶性竞争,渐渐的负面影响就会越积越多。”
“许多没有资质的人在做研学,而且我们对研学资质又没有明确的管理。但恰恰是许多没有资质的商家,营销管理做得很好,却在实行当中货不对板,会导致一些失误,而研学旅行最怕的就是出安全问题。一旦出问题,可能会造成行业的倒退或停滞,公众对研学的认知会趋向“低价、低质”,形成恶性循环。”张杨解读以为,研学行业建立良驱劣的机制势在必行。
研学旅游最大的动能和瓶颈是人
《报告》提出,任何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都会遇到“发展的烦恼”,包罗从初期的供给总量不敷,到中期的供给质量不齐、市场秩序阶段性颠簸、社会认知不够成熟、舆论关注度高等,多是发展型市场面对的问题。对于研学旅游而言,在优化行业羁系的同时,也应给予行业发展的一定社会包容度。
“不同角度对研学的认知不一样,怎样能让孩子在旅游过程中劳绩‘无痕式教诲’,而不是‘灌输式教诲’、‘任务式教诲’——让他觉得走出学校还是在学习,这好坏常紧张的。”张杨表现,研学旅游是个高门槛的行业,“我们对真正相识一个好的教诲产品应该怎么设计,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这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此中最关键是‘人’——人是最大的动能,也是最大的瓶颈。”
《报告》提出,如果说研学旅行产品的体验不理想并非是服务商的主观不作为,而是客观的本事约束,那么,“怎样吸引专业人力资源进入行业”就成为最紧张的问题。要办理怎样从顶层设计上建立体系的人才作育与储备体系、怎样针对专业人士个人执业举行认定、怎样令跨部门跨界人才各司其职、创新合作模式等问题,不同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模式也是将来必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别的,《报告》还提及国际青少年是研学游紧张且必要重视的潜力群体,要发展入境研学,让研学旅游成为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从全球视野来看,无论是日本的修学旅行,还是欧美国家有组织的夏校、夏令营、冬令营等研学旅游活动,既是对制式教诲的有益增补,也通过吸收海外门生的到场而成为国家对外交流的名片,是展示国家形象的紧张舞台。国际青少年群体极具先导性、发展性和延展性,青少年时期的体验将影响其价值观形成与行为偏好。各国学期学制不一、假期时间不一,利于形成较好的错峰出行和稳定的市场时序,也利于平抑国内市场的淡旺季效应。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3011005461695747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1 03:51 , Processed in 0.1080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