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今年寒露在几点?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0

回帖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4-10-2 05: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风起,寒露至。
十月的天,徐徐凉了起来,尤其在日落之后,空气中多了一丝寒意。
老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说的是,寒露一到,天气便迅速转凉,人们的衣裳也该换厚一些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象征着季节的转换,意味着严寒逐渐迫近。
对于农耕时代的人们来说,寒露不仅仅是天气的变革,更是一年丰收与否的预兆。

那么,今年的寒露在什么时候?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天气变革?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这句鄙谚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呢?
本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01、寒露是什么?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汗青久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逐渐总结出了一套以节气为基础的农耕和生活指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寒露,九月节。
露气严寒,将凝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露是农历九月的节气,这时的露水变得严寒,已经靠近凝结成霜。
每年的寒露时间约莫在10月7日或8日之间,正是秋日与冬天交替的关键时刻。
到了寒露,北方已显初冬的寒意,而南方秋意渐浓。
寒露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还预示着农作物的生长、天气的变革。
寒露的名字之以是与“露水”相关,是由于在这个节气,地面上早晨的露水变得更加严寒,徐徐靠近霜冻的状态,这也是天气即将从凉快向严寒变革的信号。

02、寒露的三候:鸿雁南飞、雀入蛤、菊花盛开

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每一候五天,代表着差别的自然现象。
第一候:鸿雁来宾。寒露的头五天,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地往南飞行,探求更暖和的栖息地。
这也是古人判断严寒是否来临的紧张依据。
雁阵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在空中鸣叫,象征着秋日的末了告别。
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接下来的五天,鸟类开始消失,特别是一些生活在水边的鸟类,它们似乎突然不见了踪影。
古人误认为这些雀鸟变成了蛤蜊,因此称为“雀入大水为蛤”。
这种现象反映了深秋时节动物们的冬季迁移或躲避严寒的举动。
第三候:菊有黄华。末了五天,菊花盛开,遍布大地。
这也是寒露时节的紧张情形之一,菊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经常被歌咏,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品格和对精美生活的向往。

03、“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

“白天寒露,单衣过冬;夜晚寒露,冻死老牛”这句谚语流传了许久,形象地表达了寒露节气对冬季冷暖的预测。
白天寒露预示着一个相对暖和的冬天,而夜晚寒露则意味着冬天将异常严寒。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1. 白天寒露:冬季相对暖和
假如寒露的时间出如今白天,气温相对较高,太阳照射时间更长,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冬季的严寒水平会减弱。
古代的农夫会根据这一现象推测冬天是否严寒。
假如寒露白天到来,人们可以适当推迟增加冬衣的时间,过冬的严寒水平会相对缓和。
2. 夜晚寒露:严冬将至
相反,假如寒露出如彻夜晚,气温骤降,预示着一个冷冬的来临。
寒露之夜的低温会加剧严寒的天气,这种“冻死老牛”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形象地说明白天气严寒的水平。

夜晚寒露出现时,气温较低,湿度较大,严寒加剧,预示着冬季天气会异常严厉,农夫们需提前做好预备。
今年的寒露时间是在10月8日凌晨2时59分43秒,正是夜晚时分,老祖宗的智慧似乎在预告我们,今年的冬天恐怕不会温柔。
根据这一谚语,今年的冬季或许会非常严寒。
04、农谚中的寒露

寒露不仅仅是一个天气现象,更是农耕时代人们对未来天气的一种预测工具。
几句农谚,道出了古人对寒露的深入理解和天气变革的长期观察。
1. 寒露有雨,冬雪少;寒露无雨,冬雪多
这句农谚表达的是,寒露当天是否下雨与冬季降雪的关系。
假如寒露当天有雨,那么冬天的降雪量通常会较少,意味着冬季会相对暖和。
假如寒露无雨,那么冬季的降雪量就会较大,预示着一个严寒的冬天。
这样的经验,来自于古人长期观察天象与天气之间的关联。
2. 寒露早来寒衣早,寒露迟来冬雪迟
寒露节气的时间早晚与冬天降雪的时间有直接关系。

假如寒露到来得早,意味着冬天也会提前到来,人们需要早早预备寒衣;而假如寒露迟到,冬天的严寒也会推迟。
今年的寒露在农历九月初六,属于“晚寒露”,根据古人的经验,今年的降雪时间大概会推迟,冬季的严寒会来得稍晚。
05、寒露的习俗,寒从脚起,留意保暖

古人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寒露节气到来时,身体特别是双脚的保暖尤为紧张。
由于脚部离心脏较远,轻易受寒,若不留意保暖,寒气侵体,轻易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寒露过后,我们应特别留意穿上厚实的鞋袜,制止脚部受凉。
同时,寒露节气也是一个适合调理身体的时机。
传统中医学认为,寒露时节是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盛行的时刻,因此人们在饮食上应适当增加温补食品,如羊肉、红枣、桂圆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抵御严寒。

06、菊花与重阳

寒露时节,正值菊花盛开。在中国古代,菊花一直被视为高洁、坚忍的象征。
尤其在重阳节期间,赏菊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寒露前后,人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表达对长寿和康健的祈愿。
此外,寒露与重阳节的接洽也体如今诗词中。
唐代墨客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借助重阳节的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寒露时节,秋风瑟瑟,菊花绽放,正是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时候。
菊花不仅象征着秋日的美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生命的坚韧和渴望。
07、寒露对农业的影响

对于农夫来说,寒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作物的成熟与收获,但也预示着严寒的威胁。
寒露期间,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开始收割,而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则开始播种。
此时的天气变革,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人常说:“寒露见霜,麦子要强”这句农谚道出了寒露时节对于小麦等冬季作物的紧张性。
假如寒露期间气温下降显着,甚至出现霜冻,反而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这是由于适度的严寒天气有助于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使其更加抗寒、抗病,来年春天的收获会更加丰厚。
然而,寒露带来的霜冻对于晚熟的农作物,尤其是一些果树和蔬菜,却大概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果农们常说“寒露霜重打柿红”,意指寒露时节的霜冻常会让柿子提早成熟,但同时也会让某些水果因受冻而减产。
寒露后,南方的稻田进入收割期,而北方的冬小麦则开始播种。
农夫们在这个节气,必须抓紧时间收割、播种,制止受到寒露之后的强冷空气侵袭。
08、 寒露的民间习俗:赏菊、登高与祈福

寒露作为紧张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自古以来便有丰富的民间习俗,尤其在南方地区,寒露时节的习俗与重阳节息息相关。
菊花在寒露期间盛开,成为人们赏花和品花酒的最佳时节。
1. 登高望远,赏秋品菊
寒露时节,正值重阳节前后。登高是重阳节的紧张习俗之一,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祈福,同时欣赏秋日的美景。
在这一时节,登山望远,不仅是享受大自然的方式,更是通过身体力行,达到健身祛病的目标。

2. 菊花茶与菊花酒
古人说:“寒露不摘菊,霜打花萎黄。”寒露前后正是菊花盛开之时,因此人们会将菊花采摘晾干,用来制作菊花茶或菊花酒。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季干燥时节饮用。
喝一杯菊花茶,不仅能清热去火,还能调养身体,抵御严寒的侵袭。
菊花酒则是重阳节的传统饮品,有祛风除湿的作用,古人常在寒露节气饮用,以驱寒健体。
3. 送寒衣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寒意渐浓。民间有“寒露送寒衣”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对于远方的亲人,人们会在寒露这一天为他们预备御寒的衣物,表达对亲人康健和安全的祝福。
送寒衣的习俗既体现了对亲人的关爱,也象征着对冬季的到来做好充实预备。
每年的寒露,都是季节交替的一个信号,它提醒着我们,冬天即将来临。
通过观察寒露的天气变革,古人总结出了一套应对严寒的方法,而这些智慧至今依然具有紧张的现实意义。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001938136042753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17 08:33 , Processed in 0.0906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