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回复: 0

人到中年,不管多没钱,也要给这三种人随礼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0

回帖

43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430
发表于 2024-10-1 0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人说:“礼多人不怪。”
有人说:“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还有人说:“自己没用,啥面子都没用。”
关于随礼这件事,大部分人以为,就是在红白喜事上,给份子钱,礼尚往来。给出的礼金多,以后自己有什么事情,回收的礼金也多。
把随礼和款项直接接洽起来,实在是不对的。
正如《礼记·王制》里说的:“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礼”更留意的是情感互动,不能单纯用钱来衡量。
在很多场合,“礼”还体现一个品行德,如《论语》里说的:“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作为中年人,是社会的主力军,家庭的顶梁柱,不能活成一座孤岛,要和亲戚朋友来往,因此学一学随礼的方法,很有必要。
不管你多没钱,也要给以下几种人随礼,把款项、情面用得恰到利益。

01
给尊长“礼”,给一次,就少一次。
有多少人,总以为父母还好,等自己有钱了,房子大一些了,再多去关照。
平常和父母互动很少,偶尔打个电话,听父母说“什么都好”,就放心了,也不过细关心。
想要买点补品给父母,看看价格,也就算了。毕竟,房贷在面前,中年人也难啊。
厥后,父母走了,才发出感慨:“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实在,全部的尊长都一样,你不能实时随礼,那就会留下遗憾。
不说随礼,就是平常走动,也是见一次少一次,大概再也没有下一次。
你没有钱,省一省,关照尊长的钱总是有的。就是掏不出一分钱,打个电话问候尊长,还是做得到的。
关爱永世不嫌早,只是嫌太晚。
在元朝,62岁的画家高克恭,画了《云横秀岭图》,利用了毕生所学的本事。
画作完成后,当时的书法家邓文原立刻来庆贺,并写题跋:“盖心手两得,物我俱忘。”
第二年,高克恭就过世了。邓文原作为朋友,写了题跋,应该就是给出的末了一份礼了。
人老了,不知道寿辰怎样。中年人要看明确,碰到老人过寿,庆贺奉上;过年过节,去走访一次,是情面,也是家风,更是对自己有交代。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期待,当懂得爱惜以后返来,却不知那份爱,会不会还在......老人真的不图晚辈给什么,而是经常有相互的音讯,知道大家过得都好,也就欣慰了。

02
给孩子“礼”,出多少,都是鼓励。
有个词语,叫一诺令媛。
如果父母允许了夸奖孩子,就要兑现,否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孩子的各种不满,带来家庭内耗。
春秋时,曾子和妻子去赶集,孩子紧追不舍。妻子随口就来:“儿子,回家去。我们赶集返来,杀猪哦。”
下午,曾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去了猪栏。
妻子说:“使不得,我哄一哄孩子,你不要当真。”是啊,一头猪是家里的巨大财产,不能随便处置惩罚。
曾子说:“既然说了,就要做到,不能因为孩子小,就可以诱骗。”
作为父母,不能居高临下,总是一言堂,没有孩子开口是份。更不要耍父母的威严,什么都自我决定、否定。
知乎上,有一位母亲问:“允许孩子考到全班10 名内就夸奖她平板电脑,用来学习跳舞,孩子考了第 6 名,我应该夸奖她买平板电脑吗?”
接着,母亲列举了诸多不能给电脑的来由:会玩游戏,会影响学习,会浪费一笔钱。同时担心自己出尔反尔,导致孩子怨气冲天,以后不努力读书。
毫无悬念,这位母亲的想法是错误的。
若是担心某些夸奖对孩子欠好,一开始说出来的时间,就要三思,不是事后反悔、变卦。
除了允许孩子的礼物要兑现,平常还好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加以表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必要父母去发掘其潜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孩子积极向上,就是鼓励对的,反对错的,别舍不得平常的随礼,你很穷,但是一句鼓励的话,总是能说吧。

03
给贫民“礼”,能帮一点,是一点。
当别人最困难的时间,你给人一碗饭,都是大恩大德。
别人富有的时间,你给一百块钱,人家还嫌弃你太少了。
我们经常说,要冷庙烧香。这就是鼓励我们,帮助穷苦的人。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送客人的时间,听到客人哭诉自己的家庭多不幸。
客人下车,司机免单,然后说:“我固然困难,但是我比你赚钱轻易一些。”
接着,下一位客人,给了司机双倍的钱,还说:“我不富,但是我比你赚钱轻易一些。”原来,客人听到了司机之前的一番话。
出门在外,谁不会有一段时间,困窘不已。
人到中年,你没有钱,但是 比你更没钱的人,触目皆是。就是你在工地混,也能站出来帮助人。
俗话说:“强者,人抬人,弱者,人踩人。”你要主动去做强者,而不是弱者。
开小店的,给身无分文的陌路人,免单一次;开出租的,送穷小伙去应聘;做保安的,给求职的人推荐一次;住工棚的,也可以容纳无家可归的人,住一晚......人若善良,必有善报。

04
我们总喜好“打肿脸充胖子”,请有权有势的人用饭,总以为他们会帮助你。
实在,好的人脉,在平凡人的群体里,贫民更轻易被感动,更大概在关键时间,推你一把。
随礼不是给大红包那么简朴,而是留下情谊,积德积福,少一些锦上添花。
孟子说:“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
人到中年,你可以穷,但不能少了礼数,做到了,人助天也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笔墨,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452071072086482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万联惠 ( 琼ICP备2023002130号 )

GMT+8, 2025-7-7 17:42 , Processed in 0.0916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